【點主官紅包】告別式必看!點主官紅包金額與禁忌

傳統殯葬禮俗中的封釘儀式

封釘是傳統殯葬禮俗中的一項儀式,其源自於古代的驗屍習俗,確保亡者沒有遭受到虐待。在封釘儀式中,通常會在棺木的四個角釘上釘子。現今改以象徵性的安釘來代替。

封釘儀式由師父帶領進行,在安釘過程中,師父會唸誦吉祥話,讓家屬跟著附和,為家族祈福。最後再將釘子輕釘在棺木上,讓家屬進行「咬釘」儀式。安釘的順序固定為右上、左上、右下、左下,最後在棺木頭上進行咬釘,整個流程形成一個「出」字形狀。

點主官紅包 Play

封釘時,會邊唸誦吉祥話,祈求家運興旺,家屬也要跟著回應「有」或「好」來接受祈福。吉祥話的內容根據地區、師父的不同有所差異。

點主儀式

點主官紅包

點主儀式是喪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亡者的三魂其中一魂引導進神主牌,讓亡者的靈魂有所歸依。

通常由道士、法師、族親、地方父母官或德高望重之人擔任點主官。亡者家屬背對墳墓或靈堂跪下,長子、長孫揹負魂帛,由點主官手持硃砂筆引導,家屬一人一口氣,點主官邊點邊喊吉祥話。最後在神主牌的「王」字上點成「主」字,喊「點王為主,點主主安」完成點主。

許多家屬會邀請地方父母官或德高望重的人士點主,既表示對亡者的尊重,也代表亡者的社會地位與人脈。

各項準備

陪葬物品:
* 衣物:可依喜好準備四季衣物或生前喜歡的衣物,內衣3套。
* 九品蓮花、元寶或卐字蓮花被。
* 首飾:若要佩帶首飾,可委託禮儀師協助購買火葬專用首飾,避免貴重首飾遺失。

手尾錢:
* 準備108個銅幣或約一仟元的十元硬幣,讓每個親友都能分得。

紅包:
* 點主紅包:於點主時交給禮儀師,放置封釘斧盤。
* 封釘紅包:待封釘時再交由禮儀師。

其他物品:
* 輓聯和懸掛物品:於告別式前交給禮儀師。
* 典禮人員:約2-3人協助收付財物。
* 後續處理人員:約2-3人協助整理水果籃、牲禮等物品。

注意事項:
* 封釘前忌諱孕婦在場,避免沖煞。
* 封釘順序固定,由右上至左下,最後咬釘,形成一個「出」字形狀。

點主官紅包:從文化意義到法律責任

在華人婚喪喜慶等傳統習俗中,「點主官紅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承載著文化意義,更涉及法律責任與爭議。

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點主官紅包」的文化意義、相關規定及常見爭議,並以表格形式呈現各方立場與法律觀點,供讀者參考。

點主官紅包的文化意義

點主官紅包,又稱「壓轎錢」或「壓箱錢」,傳統上是指在婚禮或其他吉慶場合時,親友贈送給新娘或其他主事者(主婚人、伴郎伴娘等)的紅包,象徵喜慶祝福、驅邪避災,同時也有祝願新人婚姻和諧、早生貴子的寓意。

相關規定

目前並無明文規定規範「點主官紅包」,因此其性質與效力仍屬模糊地帶。然而,隨著社會變遷與法律觀念進步,相關爭議逐漸浮現。

常見爭議

  • 返還義務:點主官紅包是否具有贈與或借貸性質?若新娘事後不願結婚或婚姻無效,紅包是否應予返還?
  • 金額爭議:紅包金額並無一定標準,若親友間對適當金額認知差異過大,易生矛盾。
  • 贈禮還是勒索:部分親友利用傳統習俗「勒索」紅包,造成新人間與親友的不快。
  • 贈賄嫌疑:公職人員若收受點主官紅包,恐有違反貪污治罪條例之虞。

各方立場與法律觀點

立場 觀點 法條依據
主張贈與性質 紅包為祝賀之意,一旦交付即視為贈與,不得請求返還。 民法第408條
主張借貸性質 紅包實質上為擔保新人或主事者日後履行義務所交付之擔保金,婚事不成的應予返還。 債務法第221條
區分性質 紅包若於事前約定金額,並於事後要求回禮等條件時,將有借貸或強制贈與之爭議。 債務法第675條
貪污治罪 公職人員收受點主官紅包涉嫌賄賂或財產上不法利益,有觸犯貪污治罪條例之可能。 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9條

注意事項

為了避免點主官紅包相關爭議,建議遵循以下注意事項:

延伸閲讀…

台灣禮俗研究所| 「點主」這件事情不斷有人提問,表示它很重要

諮詢-殯葬禮儀-一貫道

  • 事前溝通紅包金額及性質(贈與或借貸)。
  • 避免贈送或請求金額過大的紅包。
  • 公職人員應注意利益迴避,避免收受紅包。
  • 若發生爭議,應尋求法律管道或調解人協助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