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五龍捧聖真武神像的傳奇
曾流落國外的武當山五龍捧聖真武神像,近日被遊客於倫敦博物館發現。
罕見的五龍造型
這尊銅鑄鎏金神像高1.5米、寬70公分,真武大帝身披盔甲,腳踏祥雲,頂部設有金殿。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下方五條昂首龍身的造型,形態各異,堪稱罕見。

內丹術語的寓意
「五龍捧聖」源自內丹術語,意指丹功修煉中秘法運作的象徵。銅像上刻畫了太子讀書、黑虎巡山、真武飛身等傳奇圖像,充分體現了武當山真武飛昇的故事。
傳奇故事的來源
相傳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得道,後遇紫氣元君誘惑,不為所動。元君墜崖後,真武自責縱身而下,卻被五條真龍托起飛昇,後封為太玄元帥。
太平歌詞中的民間傳説
民間流傳的太平歌詞中,何屠户要宰殺大母豬,卻被五隻小豬阻止。小豬們表現出救母的決心,令何屠户心生感動,決定不再宰豬。
| 關鍵字 | 改寫字 |
|---|---|
| 流失 | 流落 |
| 遊客 | 遊人 |
| 發現 | 尋獲 |
| 真武 | 武帝 |
| 神像 | 神尊 |
| 罕見 | 獨特 |
| 內丹 | 丹道 |
| 飛昇 | 得道 |
| 傳奇故事 | 古老傳説 |
| 誘惑 | 考驗 |
| 真龍 | 神龍 |
| 太平歌詞 | 民間小曲 |
| 決定 | 抉擇 |
五龍捧聖:古代建築中的吉祥圖案
五龍捧聖是一種古代建築中常見的吉祥圖案,以五條龍捧着一個火球的形象表現。它起源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説,象徵着帝王威嚴、權力至高無上。
起源與演變
五龍捧聖圖案起源於西漢,最初在帝王陵寢中使用。隨着佛教傳入中國,該圖案也融入佛教藝術,成為佛光或佛寶的象徵。
特徵與寓意
五龍捧聖圖案的主要特徵是一條正面神龍位於中央,另外四條神龍環繞四周,共同託舉着一個圓形火球。神龍通常為五爪金龍,代表帝王尊貴的身份;圓形火球象徵太陽或明珠,寓意光明和權力。
| 特徵 | 寓意 |
|---|---|
| 正面神龍 | 帝王 |
| 四條環繞神龍 | 四方來朝,威震八方 |
| 圓形火球 | 日月星辰,光明無限 |
應用
五龍捧聖圖案廣泛應用於古代建築的各個方面,包括:
- 宮殿建築:宮殿正殿的屋頂、琉璃瓦件上。
- 陵墓建築:墓室藻井、石雕壁畫上。
- 寺廟建築:大殿藻井、法器擺件上。
- 傢俱陳設:屏風、座椅、香爐上。
例示
下表列舉了古代建築中五龍捧聖圖案應用實例:
| 名稱 | 時代 | 地點 |
|---|---|---|
| 故宮太和殿 | 明清 | 北京 |
| 秦始皇陵 | 秦朝 | 陝西 |
| 大雁塔 | 唐朝 | 陝西 |
| 五台山文殊院 | 明清 | 山西 |
文化意義
五龍捧聖圖案反映了古代中國對龍圖騰的崇拜以及尊奉帝王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中吉祥祈願和避災納福的內涵。
延伸閲讀…
五龍捧聖_百度百科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