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墓】左宗棠墓被毀!王震得知震怒下令:徹查!

左宗棠墓:歷史見證、風雨情

導言
1885年,清朝名臣左宗棠逝世,翌年安葬於長沙雨花區跳馬鎮。這座墓地歷經風雨滄桑,曾遭文革浩劫和人為破壞,後於1986年修復,成為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

左宗棠墓 Play

守護者的情懷
自1885年起,黃氏家族代代相傳,守護左宗棠墓。第四代守墓人黃志清已年逾七旬,依然每天打掃墓地,講解事蹟,巡查周圍,風雨無阻。為了守墓,他不曾遠行,甚至拒絕了子女外出旅遊的邀請,只為了專心侍奉左宗棠。

左宗棠墓

往昔的榮光
如今的左宗棠墓地規模已大不如前,但仍能窺見往日的氣派。修葺後的墓地約佔當年十分之一的面積,但仍保留了主道、御碑亭、神道碑等主要設施。可惜的是,除了黃志清偷偷藏匿的石羊,其他石像生皆已毀損。

劫難與重生
文革期間,紅衞兵強行挖出左宗棠遺體,拋屍荒野。1975年,政府人員為修建公路,不惜損毀左宗棠墓。1977年,更有人以炸藥毀滅此地,企圖謀取陪葬品。

時代變遷
時代變遷,左宗棠墓的意義亦不斷演變。如今,它既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研究左宗棠生平事蹟的重要史料。遊人至此,既感嘆這位民族英雄的豐功偉績,也緬懷守墓者黃氏家族的忠義情懷。

相關資料
| 保護等級 |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 — | — |
| 修復時間 | 1986年 |
| 原墓地面積 | 約10畝 |
| 現墓地面積 | 約原墓地面積十分之一 |
| 守墓家族 | 黃氏家族 |
| 第四代守墓人 | 黃志清 |
| 現存文物 | 1只石羊(原有石像生四對) |

左宗棠墓:晚清名臣的長眠之地

左宗棠墓坐落於湖南省湘陰縣城郊鵝形山下,是晚清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左宗棠的長眠之地。

生平簡介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號湘上。湖南湘陰人,清代大臣。早年參加湘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後任兩江總督、閩浙總督,率軍西征新疆,收復新疆失地,後任陝甘總督。1885年,在西北前線病逝,享年73歲。

陵墓建造

左宗棠去世後,朝廷恩賜在湖南安葬。左宗棠墓於1887年開始建造,於1894年竣工。陵墓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公尺,由墓室、墓道、華表、石象、石馬、神道石碑等建築組成。

墓室結構

左宗棠墓為磚石結構,平面呈長方形。墓室分前後兩室,前室為享堂,後室為墓室。享堂內有左宗棠石像,墓室中央為左宗棠棺槨,兩側有左右夫人棺槨。

項目 內容
地址: 湖南省湘陰縣城郊鵝形山下
佔地面積: 約20000平方公尺
建造時間: 1887年 – 1894年
建築形式: 磚石結構,長方形平面
主要建築: 墓室、墓道、華表、石象、石馬、神道石碑
墓室結構: 前後兩室,前室為享堂,後室為墓室
神道碑文: 《神道碑文》由曾國藩撰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