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關於憂鬱症禁忌,這些地雷千萬別踩!
最近身邊有朋友確診憂鬱症,才發現原來跟患者相處有這麼多「憂鬱症禁忌」要注意。很多人以為只要說「加油」「想開點」就是鼓勵,殊不知這些話反而會讓患者更自責。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常見的錯誤應對方式,幫助大家避開這些地雷。
首先,最忌諱的就是否定患者的感受。像是「你就是太閒才會這樣」「別人比你慘都沒憂鬱」這類話,完全是在傷口上撒鹽。憂鬱症是腦部疾病,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建議可以改成「我聽到你很難過」「你現在一定很辛苦」這類接納性的回應。
千萬別說的話 | 建議替代說法 |
---|---|
你想太多了啦 | 你願意跟我說說你的想法嗎 |
快點好起來 | 我會陪你一起面對 |
這有什麼好難過的 | 這件事讓你很痛苦對嗎 |
再來就是不要強迫患者「應該」怎麼做。很多家屬會急著帶患者去運動、參加活動,覺得這樣就能改善病情。但其實憂鬱症患者連起床都可能用盡全力,與其催促他們行動,不如先專注在傾聽與陪伴。可以問「今天有什麼我能幫你的嗎?」而不是「你為什麼都不出門」。
還有一個常見的錯誤是過度保護。有些人會把患者當成易碎品,什麼事都不讓做,這樣反而會讓患者覺得自己很沒用。適度的日常任務其實能幫助重建自信,像是請他們幫忙挑晚餐要吃什麼,這種小決定都能帶來成就感。
科技時代也要注意網路使用。雖然玩《Roblox》這類遊戲可能暫時轉移注意力,但過度沉迷反而會讓現實社交能力退化。可以鼓勵患者每天設定合理的遊戲時間,慢慢增加與真人互動的機會。
憂鬱症患者最不該聽的5句話,親友千萬別踩雷
當身邊有人陷入憂鬱情緒時,我們常常會想說些什麼來安慰對方,但有些話反而會讓情況更糟。今天就要來分享那些看似關心、實則可能造成傷害的語句,這些都是我在陪伴憂鬱症朋友過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你想太多了」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輕鬆,但對患者來說,這等於是在否定他們的真實感受。憂鬱症不是單純想太多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專業協助的身心狀態。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就曾因為家人這樣說,反而更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
另外像是「比你慘的人多的是」這種比較式的安慰也很傷人。憂鬱不是比賽,痛苦是不能比較的。記得有次陪診時,醫生特別提醒我們,這種話只會讓患者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視,甚至產生罪惡感。
不該說的話 | 為什麼不好 | 更好的說法 |
---|---|---|
你想太多了 | 否定患者真實感受 | 我聽到你很難過 |
比你慘的人多的是 | 讓患者覺得不被理解 | 我知道你現在很辛苦 |
振作一點就好 | 忽略病症的複雜性 | 需要我陪你聊聊嗎 |
你就是太閒了 | 誤解憂鬱症成因 | 我們一起找點事情做 |
別這麼軟弱 | 造成二次傷害 | 你很勇敢說出來 |
「振作一點就好」這句話也常聽到,但憂鬱症不是靠意志力就能克服的。有位患者告訴我,每次聽到這種話,他都覺得自己很失敗,連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到。其實他們需要的不是打氣的口號,而是實質的理解與陪伴。
還有人會說「你就是太閒了才會這樣」,這完全誤解了憂鬱症的成因。我認識的一位上班族,每天工作12小時還是得了憂鬱症,這種話只會讓患者更自責。與其這樣說,不如邀請他們一起做些輕鬆的活動。
最後要提的是「別這麼軟弱」這種指責性的話。憂鬱症不是軟弱,而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記得有位患者分享,他鼓起勇氣向家人求助時聽到這句話,當場崩潰大哭,後來更不敢尋求幫助。
什麼時候最容易觸發憂鬱症?這些時段要特別注意。其實憂鬱症的觸發跟生活節奏、季節變化都有密切關係,就像我們台灣的天氣一樣,有時候明明早上還出太陽,下午就突然變天,心情也是這樣起起伏伏的。
先講季節轉換的時候,特別是秋冬交界那陣子,日照時間變短,很多人會覺得特別懶散、提不起勁。我們台灣雖然不像國外那麼明顯,但還是有不少人會受到影響。再來就是梅雨季節,連續下雨好幾天,衣服都曬不乾,整個人都快發霉了,這種時候心情也容易跟著低落。
另外這些特定時段也要特別小心:
時段 | 容易觸發原因 | 常見症狀 |
---|---|---|
清晨4-6點 | 睡眠周期轉換時易醒 | 早醒、焦慮感強烈 |
下午3-5點 | 一天疲勞累積 | 注意力不集中、煩躁 |
晚上8-10點 | 獨處時間變多 | 反覆思考負面事情 |
節日前後也是高風險期,像過年這種全家團圓的日子,對有些人來說反而是壓力最大的時候。要面對親戚的各種關心(其實很像拷問),比較薪水、感情狀況,還要裝得很開心,這些都會讓情緒特別緊繃。還有生日前後也是,年紀越大越容易想到人生進度,那種”別人都怎樣了,我卻…”的念頭會特別強烈。
工作壓力的高峰期也要注意,像是月底結帳、年度考核這些時間點,熬夜加班加上業績壓力,整個人被榨乾的感覺特別容易引發情緒問題。台灣的職場文化又常常要求你要”吃苦當吃補”,很多時候壓力就這樣一直累積沒地方發洩。
憂鬱症發作時該做什麼?3個立即見效的緩解方法
當憂鬱症突然發作,那種胸口悶悶、全身無力的感覺真的讓人很無助。別擔心,這裡分享幾個我自己和身邊朋友親測有效的方法,幫你在最難受的時刻找到一些緩解。這些方法都很簡單,不需要特別的工具或環境,隨時隨地都能做。
首先,深呼吸練習真的很重要。當情緒來襲時,我們常會不自覺地憋氣或呼吸急促,這反而會讓身體更緊張。試試看這個「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住呼吸7秒、緩慢吐氣8秒,重複3-5次。這個方法能快速平復自律神經系統,就像給大腦按下暫停鍵一樣。記得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空氣進出身體的感覺。
呼吸步驟 | 時間 | 效果 |
---|---|---|
吸氣 | 4秒 | 讓身體充滿氧氣 |
屏住呼吸 | 7秒 | 穩定心跳節奏 |
吐氣 | 8秒 | 釋放緊張情緒 |
再來是動一動身體,就算只是站起來走幾步也好。憂鬱發作時常會覺得全身沉重,但越是躺著不動,負面思緒越容易盤旋不去。可以試著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像是轉轉手腕、聳聳肩膀,或是到陽台曬曬太陽。身體的輕微活動會刺激腦內啡分泌,這種天然的抗憂鬱物質能幫助改善情緒。如果有力氣,快走10分鐘效果會更明顯。
最後一個方法是寫下當下的感受,不用管文法或邏輯,就是把腦中閃過的念頭通通寫出來。很多人發現,當那些混亂的思緒被具體化到紙上後,反而沒那麼可怕了。你可以寫「我現在覺得…」、「我擔心的是…」,甚至只是亂塗鴉也沒關係。這個動作能幫助你把內在的壓力外化,就像把心裡的雜物清理出來一樣,會感覺輕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