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冇諗過「1234567」呢串數字可以玩出幾多花樣?喺程式設計嘅世界入面,處理數字格式真係一門學問。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點樣用唔同程式語言嚟玩轉呢串數字,等你可以喺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首先講下最常見嘅數字格式化需求。比如要將「1234567」變成「1,234,567」咁樣易讀嘅格式,各個語言都有自己嘅做法:
語言 | 程式碼範例 | 輸出結果 |
---|---|---|
C# | string.Format("{0:N0}", 1234567) |
1,234,567 |
JavaScript | (1234567).toLocaleString() |
1,234,567 |
PHP | number_format(1234567) |
1,234,567 |
有時我哋仲需要處理電話號碼格式。假設要將「1234567」變成「123-4567」呢種常見嘅本地電話格式,可以咁做:
javascript
// JavaScript 做法
const formatPhone = num => {
return num.toString().replace(/(\d{3})(\d{4})/, '$1-$2');
};
console.log(formatPhone(1234567)); // 輸出 123-4567
另外,數字金字塔都係個有趣嘅題目。用Python可以咁樣打印出以「1234567」為基礎嘅金字塔:
python
def print_pyramid(n):
for i in range(1, n+1):
print(‘ ‘*(n-i) + ”.join(str(j%10) for j in range(1, i+1)) + ”.join(str(j%10) for j in range(i-1, 0, -1)))
print_pyramid(7) # 會輸出7層嘅數字金字塔
仲有啲特別情況,比如要處理歐洲式嘅數字格式「1.234.567」想轉成「1234.567」,可以用正則表達式:
php
// PHP 做法
$number = "1.234.567";
$formatted = preg_replace('/\.(?=.*\.)/', '', $number);
echo $formatted; // 輸出 1234.567
數字處理真係有排玩,特別係當你要做國際化嘅時候,仲要考慮唔同地區嘅數字表示習慣。好似美國用逗號做千位分隔符,但歐洲好多地方就用句點,真係要小心處理先得。
1234567這個數字在台灣哪裡最常被使用?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字組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比想像中高很多。最常見的地方就是各種需要設定密碼的場合,像是銀行帳戶、網路帳號或是手機解鎖密碼。不過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數字在台灣還有一個特別的用途,就是拿來測試鍵盤或數字鍵是否正常運作,因為它的排列順序剛好可以快速檢查每個按鍵。
說到密碼設定,台灣人真的很愛用1234567這種連續數字,雖然安全性很低,但就是因為好記又方便。根據資安單位的統計,這種簡單的數字組合在台灣被使用的比例高得嚇人。不過要提醒大家,為了帳號安全,最好還是避免使用這種容易被猜到的密碼啦!
使用場合 | 使用頻率 | 備註 |
---|---|---|
銀行帳戶密碼 | 高 | 雖然不建議但很常見 |
手機解鎖密碼 | 中高 | 特別是中老年人愛用 |
網路服務密碼 | 中 | 臨時設定時常用 |
設備測試 | 低 | 維修人員偶爾會使用 |
除了當密碼之外,1234567在台灣的學校裡也常常被拿來當作臨時的學號或是考試編號。老師在發考卷或是點名的時候,如果遇到還沒排定正式學號的新生,就會先給他們這種簡單的數字當作暫時的代號。有些公司行號在測試系統的時候,也會用這組數字來當作測試用的客戶編號,因為輸入起來特別順手。
在台灣的傳統市場裡,這組數字偶爾也會出現在攤販的價目表上。不是真的賣1234567元啦,而是店家在還沒決定價格或是價格有變動的時候,會先用這種簡單的數字佔位,等確定價格後再修改。這種做法在夜市或是流動攤販特別常見,算是台灣市井文化的一個有趣小細節。不過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或計算機比較多,這種現象也慢慢減少了。
為什麼台灣人特別喜歡1234567這組數字?
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有人討論「為什麼台灣人特別喜歡1234567這組數字?」,其實這組數字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真的超高!從手機密碼到銀行帳戶,甚至連早餐店阿姨找零時都會念「1、2、3、4、5、6、7元找你喔~」這組數字到底有什麼魔力,讓大家這麼愛用呢?
首先,1234567這組數字超級好記,完全符合台灣人「簡單方便」的生活哲學。比起其他複雜的數字組合,這種連續遞增的排列方式,連阿公阿嬤都能輕鬆記住。而且台灣人很常把這組數字當成「萬用密碼」,像是剛辦新手機時懶得想密碼,或是申請網路帳號時隨便輸入,1234567就成為首選啦!
使用情境 | 出現頻率 | 備註 |
---|---|---|
手機密碼 | ★★★★★ | 最常見的預設密碼 |
網路帳號 | ★★★★☆ | 懶人專用 |
銀行卡密碼 | ★★☆☆☆ | 不建議但真的有人用 |
日常口語 | ★★★☆☆ | 算錢、數東西時常用到 |
另外,這組數字在台灣的流行文化中也佔有一席之地。記得小時候玩「數字拳」的時候,1234567就是基本口訣;有些綜藝節目玩遊戲時,主持人也會用這組數字當倒數計時。甚至連便利商店的收銀機測試畫面,都常常顯示1234567這組數字,可見它真的深入台灣人的生活各個角落。
不過要提醒大家,雖然1234567很方便,但當作重要帳戶的密碼實在太危險了!根據資安專家的統計,這組數字常年蟬聯「最爛密碼排行榜」前三名。下次設定密碼時,還是多花點心思,別再用這組大家都猜得到的數字啦~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很實用的Python小技巧:如何用Python把1234567轉成有逗號的格式?這個功能在處理財務報表或大量數字時特別好用,讓數字看起來更清晰易讀。其實Python內建的format函數就可以輕鬆搞定,完全不用安裝額外套件,超級方便!
首先我們來看最簡單的寫法,直接用format函數加上逗號格式化的參數。例如"{:,}".format(1234567)
就會回傳”1,234,567″。這個寫法在Python 3.6之後還可以用更簡潔的f-string來表示,像這樣f"{1234567:,}"
,效果一模一樣但寫法更直覺。
下面整理幾種常見的格式化方式,大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
方法 | 程式碼範例 | 輸出結果 |
---|---|---|
基本format用法 | "{:,}".format(1234567) |
1,234,567 |
f-string簡寫 | f"{1234567:,}" |
1,234,567 |
浮點數格式化 | "{:,.2f}".format(1234567.891) |
1,234,567.89 |
帶貨幣符號 | "${:,.2f}".format(1234567.89) |
$1,234,567.89 |
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處理從資料庫或檔案讀出來的數字字串,這時候記得要先轉成整數或浮點數才能正確格式化。例如有個字串變數num_str = "1234567"
,就要先用int(num_str)
轉型,不然直接格式化會出錯。如果是帶有小數點的數字字串,就要用float()
來轉換。
進階一點的應用,我們還可以自訂千分位分隔符號。雖然預設是用逗號,但其實可以用replace方法改成其他符號,例如f"{1234567:,}".replace(",", " ")
就會變成”1 234 567″,這種格式在某些歐洲國家比較常見。如果想改成台灣人習慣的寫法,也可以把逗號換成全形逗號,看起來會更符合中文文件的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