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陽水 陰水 中醫」到底係咩關係,其實呢個係中醫睇水腫好重要嘅分類概念。中醫認為水腫唔係單純嘅水份滯留,而係同身體嘅氣血運行、臟腑功能好有關係。今次就同大家詳細講下呢兩種水腫嘅特點同埋點樣調理先至有效。

首先講陽水,呢種水腫通常來得急,成個人都會明顯浮腫,特別係頭面部同埋上半身會比較明顯。摸落去皮膚會覺得繃緊,按壓之後個凹陷位好快就會彈返起。中醫認為陽水多數同風邪、濕熱有關,常見於急性腎炎或者過敏引起嘅水腫。呢個時候醫師可能會開啲發汗、利水嘅藥材,比如麻黃、連翹呢類,幫助身體將多餘嘅水份排走。

至於陰水就完全唔同style啦,佢嘅特徵係水腫慢慢形成,通常由腳開始腫起,按落去個凹陷位要好耐先會回復。呢種水腫多數同脾腎陽虛有關,特別係成日手腳冰冷、容易疲倦嘅人最容易中招。中醫調理陰水會著重溫補脾腎,常用嘅藥材有白朮、茯苓同埋附子等。

類型 發病速度 腫脹部位 按壓反應 常見原因 調理方向
陽水 急性發作 頭面、上半身 凹陷快速回彈 風邪、濕熱侵襲 發汗、清熱利水
陰水 慢性形成 下肢先開始 凹陷緩慢恢復 脾腎陽虛、氣血不足 溫補脾腎、益氣利水

平時如果發現自己有水腫問題,可以觀察下係屬於邊種類型。比如話朝早起身成塊面脹卜卜,可能就係陽水;如果係成日到傍晚對腳先開始腫,襪口都勒出痕跡,咁就偏向陰水多啲。不過要提醒大家,中醫辨證好講究整體觀察,最好都係搵專業中醫師把脈問診,唔好自己亂估同亂食藥啊!

除咗飲中藥,日常生活都有好多要注意嘅地方。陽水體質嘅人要避免食太多辛辣刺激嘅嘢,陰水體質就要戒凍飲同生冷食物。兩種體質都可以適量飲用薏仁水幫助排水,但陰水嘅人最好加啲生薑一齊煮,等佢冇咁寒涼。運動方面,陽水可以多做啲出汗嘅運動,陰水就要選擇溫和嘅活動,比如太極或者散步,等氣血慢慢運行起來。

陽水 陰水 中醫

中醫講的陽水陰水到底是什麼?一次搞懂體質差異,這其實是中醫用來區分人體水液代謝狀態的重要概念。在台灣看中醫時,常聽到醫師說「你屬於陽水體質」或「陰水比較虛」,聽起來很玄,但其實跟我們的日常狀態息息相關。陽水陰水不是指喝的水,而是中醫對體內水分運化能力的描述,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是否容易水腫、怕冷或上火。

先來個簡單對照表,幫大家快速掌握兩種體質的特徵:

特徵 陽水體質 陰水體質
外觀 容易臉腫、四肢浮腫 皮膚乾燥、容易皺紋
代謝 排尿量少、易滯留水分 頻尿但量少、易口渴
怕冷怕熱 比較怕熱、易出汗 手腳冰冷、不易流汗
舌象 舌體胖大、有齒痕 舌質偏紅、少苔

陽水體質的人通常代謝比較差,早上起床眼睛浮腫、下午小腿緊繃,按下去會凹陷久久不回彈,這在中醫叫做「水濕內停」。我朋友阿明就是典型例子,他超愛喝冰飲又常熬夜,醫師說他陽水過盛,要喝四神湯調理。而陰水不足的人則相反,就像我阿姨總是抱怨皮膚乾癢,喝再多水也沒用,中醫說她陰虛津虧,要用麥門冬這類滋陰的藥材。

這兩種體質的形成跟生活習慣大有關係。陽水體質常見於愛吃重鹹、久坐不動的上班族,陰水問題則好發在更年期女性或長期熬夜的夜貓族。台灣濕熱氣候更容易加重陽水狀況,所以醫師常建議要喝薏仁水或紅豆水來利濕。不過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其實是混合型體質,像我同事明明容易水腫卻又手腳冰冷,這種情況就要找專業中醫師辨證啦!

最近早上起床總覺得臉腫腫的,下午雙腳又脹得像麵龜?為什麼我總是水腫?中醫教你分辨陽水陰水體質,原來水腫不是單純喝水太多,跟體質大有關係!中醫把水腫分成「陽水」和「陰水」兩種,症狀和調理方式完全不同,先搞懂自己屬於哪一型,才能對症改善。

先來看看最明顯的差異:陽水體質的人水腫來得快去得也快,通常從臉部開始腫,按下去皮膚會立刻彈回來,這類型常伴隨怕熱、口乾舌燥等「熱性」症狀;陰水體質則相反,水腫會持續整天,特別容易出現在下肢,按壓後皮膚凹陷久久不消,這類人通常手腳冰冷、容易疲倦,屬於「寒性」體質。

特徵 陽水體質 陰水體質
水腫部位 臉部、上半身明顯 下肢、腳踝特別嚴重
按壓反應 按下去快速回彈 凹陷處緩慢恢復
伴隨症狀 怕熱、易口渴、尿量少 怕冷、疲勞、食慾差
好發時間 早晨嚴重 傍晚到睡前加劇

陽水體質通常是因為體內「濕熱」排不出去,建議可以喝些綠豆薏仁湯幫助利尿,但要記得別加太多糖;陰水體質則是「脾腎陽虛」導致水分代謝差,適合用生薑紅棗茶溫暖身體,搭配適度泡腳促進循環。要注意的是,如果水腫伴隨體重快速增加或呼吸困難,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喔!

日常飲食也要跟著調整,陽水體質要避開油炸和重口味食物,這些都會讓身體更燥熱;陰水體質則要少吃冰品和生冷蔬果,夏天再熱也不能狂灌冰水,會讓代謝功能更差。中醫師還提醒,現代人久坐不動最容易加重水腫,就算工作再忙,每小時也要站起來活動幾分鐘,簡單抬抬腿就能幫助血液回流。

陽水 陰水 中醫

最近天氣變化大,好多朋友都在問:「什麼時候容易出現陽水症狀?中醫告訴你關鍵時機」。其實陽水症狀(中醫講的水腫、身體浮腫)出現的時機真的跟生活作息、季節變化超有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容易中招的時段,這些都是中醫師臨床上最常遇到的情況。

首先就是季節交替的時候,特別是現在這種夏轉秋的季節(9-10月)。天氣忽冷忽熱,身體代謝容易失調,這時候水分代謝就會出問題。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秋天肺氣受影響,水液運化就會不順,早上起床常會覺得臉腫腫的,或是下午小腿特別脹。

再來是女性生理期前後,這個時段荷爾蒙變化大,中醫說的「肝氣鬱結」特別容易發生。很多女生會發現月經來前幾天,連戒指都變緊了,這就是典型陽水症狀。建議這段時間要少吃重口味,晚上睡前少喝水。

最後是熬夜或壓力大的時候!中醫講「熬夜傷腎」,腎氣不足就會影響水分代謝。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常半夜還在滑手機,隔天起床眼袋超明顯,這就是身體在抗議啦~

容易出現陽水症狀的時機 中醫解釋 常見症狀
季節交替時(特別是夏秋) 肺氣受影響,水液代謝失常 臉部浮腫、下午腿脹
女性生理期前後 肝氣鬱結,氣血不暢 手腳腫脹、體重增加
熬夜或壓力大時 腎氣虧虛,水液停滯 眼袋明顯、下肢水腫

另外要特別提醒上班族,長時間久坐也是陽水症狀的好發時機。中醫說「久坐傷脾」,脾虛就不能好好運化水濕,很多人下班脫鞋子才發現腳踝有襪子壓痕,這就是輕微水腫的表現。建議每小時要起來動一動,喝點薏仁水幫助代謝。

飲食方面,聚餐應酬後也是高風險時段。吃太鹹、喝酒都會讓身體積水,中醫稱為「濕熱內蘊」。很多人隔天起床會覺得整個人脹脹的,連牛仔褲都變緊,這時候就要注意清淡飲食幾天,讓身體慢慢把多餘水分排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