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幫家裡換廁所水箱零件時,才發現原來「廁所水箱英文」叫toilet tank,跟我們平常講的water tank(水箱)有點不一樣耶!這讓我好奇研究了一下浴室用品的英文說法,發現真的有很多細節是我們平常不會注意到的。

先來分享幾個跟廁所水箱相關的常用單字,這些都是實際會用到的:

中文名稱 英文說法 備註
馬桶水箱 toilet tank 也有人說cistern
沖水按鈕 flush button 分大沖small flush和小沖full flush
進水閥 fill valve 控制進水的零件
浮球 float ball 老式水箱會看到這個
排水閥 flush valve 現在新式馬桶大多用這個

說到馬桶水箱的構造,其實比想像中複雜很多。以前以為就是一個裝水的容器,後來才知道裡面有這麼多零件在運作。像是fill valve負責控制進水,當水位太低時就會自動補水;而flush valve則是沖水時會打開讓水流下去。這些零件如果壞掉,馬桶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像是漏水或沖水不順。

在國外買零件或請人修理時,知道這些英文單字真的超重要。我有朋友去美國出差時,飯店馬桶一直漏水,跟櫃台說”water box”對方完全聽不懂,後來才知道要說toilet tank is leaking才解決。所以記住這些專業名詞,遇到狀況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另外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英國人比較常用cistern來指水箱,而美國人則習慣說tank。這就像我們台灣說”馬桶”,香港人說”廁所”一樣,雖然指的都是同個東西,但用詞上還是有地域差異。如果是去英語系國家旅遊或生活,最好先了解一下當地的用語習慣。

廁所水箱英文

為什麼台灣人都叫toilet tank?原來水箱英文這樣説,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人的語言習慣和英文學習歷程有關。在台灣,我們習慣把馬桶的水箱直接叫做「toilet tank」,但其實在正統英文裡,這個部件的正確說法是「cistern」或「toilet cistern」。這就像我們常把「摩托車」叫「機車」一樣,是一種在地化的語言使用方式。

台灣人會這樣稱呼,主要是因為早期英文教材和日常用語的影響。很多台灣人從小學英文時,課本上就寫著「toilet tank」,久而久之就變成大家習慣的用法。而且「tank」這個單字比較簡單好記,發音也容易,比起「cistern」親切多了。不過如果你跟外國人說「toilet tank」,他們還是聽得懂的啦,只是會覺得有點可愛而已。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台灣常用說法和正統英文的對照:

台灣常用說法 正統英文說法 備註
toilet tank toilet cistern 水箱
機車 motorcycle 摩托車
行動電源 power bank 充電寶

其實語言本來就是會隨著地區和使用習慣演變的,台灣人把水箱叫「toilet tank」也沒什麼不對,這就是我們的特色啊。就像香港人會把「升降機」叫「𨋢」一樣,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化。重點是溝通時對方能理解就好,不用太拘泥於所謂的正確說法。

說到這個,我還記得第一次去國外時,在飯店跟工作人員說「toilet tank」對方愣了一下的有趣經驗。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都說「cistern」,但解釋一下他們也就懂了。這種語言上的小差異其實滿有意思的,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

馬桶水箱英文怎麼講?師傅教你正確説法

最近有朋友問我「馬桶後面那個儲水槽英文到底要怎麼講?」其實這個問題連很多水電師傅都會搞混,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正確的説法跟常見的誤區。在台灣我們習慣叫「水箱」,但英文可不是直接翻譯成”water box”喔!

先講正確答案:馬桶水箱的英文是 “toilet tank”。這個説法在國際上通用,不管是去買零件還是跟外國師傅溝通都很實用。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會把水箱説成”cistern”,這個字其實是英式英文的用法,在美國比較少聽到。

下面整理幾個跟馬桶相關的英文單字,幫大家一次搞懂:

中文名稱 台灣常用説法 正確英文 常見錯誤説法
馬桶水箱 水箱 toilet tank water box
沖水按鈕 沖水開關 flush button push water
進水閥 進水器 fill valve water in
馬桶本體 馬桶 toilet bowl toilet

講到這裡要提醒大家,如果去國外買馬桶零件,千萬別把”toilet tank”説成”water tank”,因為後者通常是指大型儲水槽。曾經有朋友去五金行就這樣講,結果店員真的拿工業用儲水槽給他,鬧了個大笑話。

另外在維修的時候,師傅常會提到「水箱裡面的零件」,這些也有專有名詞。像是控制水位的”float ball”(浮球)、調節水量的”fill valve”(進水閥),這些用詞記起來,以後自己DIY或跟師傅溝通都會更方便。

廁所水箱英文

居家修繕必學!廁所水箱零件中英文對照表來啦~每次水箱漏水或沖水不順,想自己動手卻被一堆看不懂的零件名稱搞到頭痛?別擔心!這篇幫你整理好水箱裡常見零件的台語俗稱跟英文專業用語,下次去五金行或上網買材料就不會霧煞煞啦!

先說說為什麼要認識這些零件名稱。很多時候水箱問題其實只要換個小零件就能搞定,但如果你跟老闆說「那個圓圓的會浮起來的東西壞了」,老闆可能也聽得一頭霧水。記住這些專業名稱,不但能精準買到零件,還能省下不少請水電師傅的錢呢!

台灣常用說法 英文專業名稱 零件功能說明
浮球 Float ball 控制進水量的圓球,水位上升時會浮起關閉進水閥
進水閥 Fill valve 負責補充水箱用水的開關裝置
沖水閥 Flush valve 按下沖水按鈕時會開啟讓水流出的閥門
止水皮 Flapper 馬桶底部的橡膠墊片,沖水後會回彈堵住排水口
連桿 Lift chain 連接沖水按鈕和止水皮的金屬鏈條
水箱墊片 Tank gasket 水箱與馬桶接合處的防水橡膠圈

特別提醒大家,不同品牌的馬桶零件規格可能不太一樣,購買前最好先拍下舊零件的照片或直接帶去五金行比對。像是老式馬桶用的浮球是圓球型,新型的可能是杯狀設計,英文都叫float但長相差很多喔!另外止水皮用久了容易硬化變形,如果發現馬桶會自己慢慢漏水,八成就是它該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