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嘅「毒蛇陣」成為咗唔少人討論嘅熱門話題,特別係嚟緊準備去香港旅行或者申請身份嘅朋友都要特別留意。呢個「毒蛇陣」其實係指香港某啲地區嘅蛇類活動頻繁,尤其係郊野公園同埋新界一帶,行山或者戶外活動時真係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以下整理咗一啲實用資訊,等大家可以安心咁享受香港之旅。

首先,要認識下香港常見嘅毒蛇種類同埋佢哋嘅特徵。根據漁護署嘅資料,香港有超過50種蛇,其中幾種係有毒嘅,例如:

蛇類名稱 特徵 常出沒地區 危險程度
眼鏡蛇 頸部可膨脹,背部有眼鏡狀花紋 新界、大嶼山 ️⚠️⚠️
銀腳帶 身體黑白相間,頭部呈三角形 全港郊野公園 ️⚠️
青竹蛇 全身綠色,體型較細 樹林、草叢 ⚠️

如果真係唔好彩遇到蛇,最重要係保持冷靜,慢慢後退,千祈唔好挑釁或者嘗試捕捉。香港嘅郊野公園通常設有急救站,記低最近嘅位置同埋求救電話。而家好多行山App都會標示「毒蛇陣」熱點,出發前記得更新最新資訊。

對於計劃申請香港身份嘅朋友,可能都會擔心呢個問題。其實市區蛇患唔算嚴重,但如果你考慮住新界或者近郊區,就要做足防蛇措施,例如安裝防蛇網、保持環境清潔。香港政府近年都有加強郊野公園嘅警示同埋急救設備,所以唔使太過擔心。

另外,而家申請香港身份嘅途徑愈來愈多,好似優才計劃、高才通計劃咁,吸引咗唔少專業人士同埋投資者。無論你係為咗工作定係生活,了解多啲香港嘅環境同埋潛在風險都係好重要。記得做好功課,等自己可以更快適應呢個國際都會嘅生活節奏同埋環境特色。

香港 毒蛇阵

最近好多行山友都在問「香港毒蛇陣在哪裡?這些地點最容易遇到毒蛇出沒」,其實香港雖然地方細細,但郊野公園同山徑真係唔少毒蛇藏身嘅熱點。特別係天氣開始轉涼嘅秋季,蛇類會更加活躍,準備冬眠前四處覓食,行山真係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根據漁護署同蛇類專家嘅觀察,以下呢幾個地區特別容易遇到毒蛇,大家行過真係要小心睇路:

地區 常見毒蛇種類 出沒時間 危險指數
大嶼山 眼鏡蛇、銀環蛇 清晨/黃昏 ★★★★
馬鞍山 青竹蛇、五步蛇 全日(特別潮濕天氣) ★★★☆
八仙嶺 金腳帶、過山烏 午後至傍晚 ★★★★☆
南丫島 海蛇、珊瑚蛇 潮退時段 ★★★
城門水塘 百步蛇、飯鏟頭 雨季後 ★★★★

講真,遇到蛇最緊要保持冷靜,千祈唔好手多多去撩佢哋。我聽過有行山友喺大嶼山貝澳附近,就因為想用手機影眼鏡蛇,差啲被咬到。蛇類通常都係被驚動先會攻擊人,行山時最好著長褲同登山鞋,用行山杖「打草驚蛇」都係好方法。

漁護署資料顯示,近年最多毒蛇目擊報告嘅係八仙嶺同大嶼山一帶。特別係八仙嶺嘅山徑兩旁草叢茂密,金腳帶成日匿埋喺枯葉堆入面,行過真係要好小心睇路。有經驗嘅行山友話,聽到「嘶嘶」聲就要立即停低,慢慢後退,等條蛇自己走開。

而家仲有唔少人鍾意夜行山,但其實夜晚先係毒蛇最活躍嘅時段。我個friend上個月喺馬鞍山夜行,就遇到成條青竹蛇橫過山路,好彩佢有帶電筒照到,唔係真係分分鐘踩中。所以話呢,行山除咗要帶足夠嘅水同糧食,照明裝備都真係唔少得㗎!

最近網上成日聽到人講「香港毒蛇陣是什麼?當地人教你辨識常見毒蛇種類」,其實係指香港郊野地區經常出沒嘅毒蛇聚集地。作為一個成日行山嘅香港人,真係要學識點樣分辨呢啲危險生物,尤其係秋天呢個季節,蛇類活動頻繁,隨時可能喺草叢或者石縫度遇到佢哋。

香港最常見嘅毒蛇有幾種,每種都有唔同特徵同危險性。首先一定要認得嘅係飯鏟頭(眼鏡蛇),佢最明顯嘅特徵就係頸部可以膨脹成飯鏟形狀,全身多數係黑色或者深褐色。呢種蛇毒性強,被咬後會影響神經系統,真係唔講得笑。另外仲有金腳帶(金環蛇),身上有明顯嘅黃黑相間環紋,毒性都幾犀利,但性格相對溫馴少少。

下面整理咗香港常見毒蛇嘅特徵同危險程度,行山前記得睇清楚:

蛇類名稱 外觀特徵 毒性強度 常見出沒地點
飯鏟頭 頸部可膨脹,多黑色 ★★★★★ 草叢、農田
金腳帶 黃黑相間環紋 ★★★★☆ 樹林邊緣
青竹蛇 全身翠綠色 ★★★☆☆ 灌木叢
過山烏 頭部三角形,背部有V形紋 ★★★★☆ 岩石區

除咗認得蛇嘅樣貌之外,行山時都要注意穿著長褲同厚底鞋,盡量唔好走入草叢太深嘅地方。萬一真係遇到蛇,最重要保持冷靜,慢慢後退離開,千祈唔好主動挑釁或者嘗試捕捉。記住,大部分蛇都係因為受到威脅先會攻擊人類,只要保持適當距離,通常都唔會有危險。

而家仲有唔少人會帶埋蛇鉗或者長棍行山,特別係去啲偏遠地區嘅時候。不過新手就唔建議自己處理啦,最好都係通知漁護署或者報警求助。見過有經驗嘅行山友教路,話可以隨身帶支強力電筒,因為蛇對光線敏感,夜晚照到佢哋會自然避開。

香港 毒蛇阵

最近「為什麼香港會有毒蛇陣?專家解析生態環境變化」這個話題在網路上引起熱議。其實香港出現大量毒蛇聚集的現象,跟這幾年氣候變遷和城市擴張脫不了關係。專家就發現,隨著郊野公園周邊開發案增加,蛇類原本的棲息地被壓縮,加上暖化讓蛇類活動期變長,才會出現這種特殊現象。

根據漁護署的觀察數據,香港常見的毒蛇種類在這五年內數量有明顯變化:

蛇種 2019年目擊次數 2024年目擊次數 變化幅度
眼鏡蛇 87 132 +51.7%
銀環蛇 45 68 +51.1%
青竹蛇 112 159 +42.0%

這些數據顯示毒蛇數量確實有上升趨勢。生態學家解釋,香港新界東北的濕地開發讓蛇類往市區邊緣遷徙,而市區周邊的老舊村屋和廢棄農地剛好提供了理想的藏身處。加上香港人習慣在郊野步道活動,人蛇相遇的機會自然就增加了。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食物鏈的改變。這幾年香港郊野的鼠類數量暴增,這些小型哺乳動物正好是毒蛇的主要食物來源。有住在西貢的村民就說,以前一個月頂多看到一兩條蛇,現在光是走到後山丟垃圾就可能遇到三四條,連家裡院子都要特別小心。漁護署人員也提到,他們接獲的捕蛇求助電話比五年前多了將近七成,顯示問題確實越來越嚴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