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剋規律,相生相剋像陽一是不可分割兩個方面,沒有生沒有事物發生和成長,沒有克不能維持事物發展和變化中和協調。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既相反,相成,為用關係,推動和維持着事物生長、發展和變化。五行生剋中有生我、我生相生關係,有克我、我克的相剋關係。

金生水,本質來説金融巖漿,巖漿具有水特性,所以金生水。水生木,水是萬物生源,水使木成長,所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燃燒需要木材作為燃料,才能燒,所以木生火。火生土,火燃燒灰燼變成了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土中埋有金石,金由土陰潤而生,所以土生金。

金克木,金多則木寡,像自然界中,樹木石頭上生長,所以金克木。木克土,木多則土散,樹木深深紮土裏,使土不能,所以木克土。土克水,土多水藏,當水在土地上,使土變為濕土而不見水,所以土克水。水克火,水多火滅,水火不容勢,所以水克火。火克金,火多金融,火煉金使金失去原有屬性,所以火克金。

五行相生相剋其是賢根規律,歸納總結而得來,我們是自然界產物,所以我們生俱來有了五行氣。人體可以看成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組合,人想要達到狀態,本質讓五行得以。人命局中五行可強亦可,那旺該怎麼辦,該怎麼辦呢?這裏運用到五行生剋理。

  五行學説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中中藥內容,它包含着“生克乘侮”幾個方面。所謂五行相生,是促進關係;五行剋,是具有制約作用。臨牀上,這個原理,五行生剋理論來決定治療原則,並預測疾病轉歸,進一步提高辨證論治療效。

  《內經·六元正紀大論》中有“木鬱達”“發之”“土鬱奪之”“金鬱瀉之”“水鬱折之”。這五行配五臟治療起着指導作用。《金匱要略》曰:“夫治病者,見肝病,知肝傳脾,實脾,四季脾受,補,中工不曉相傳,見肝病,不解實脾,唯治肝。”張仲景善於運用五行學説,如肝病傳脾例子推論到他髒,五行學説依存、制約理論來指導臨牀踐。

  心藏神而主火,營血,致虛火上炎,心神不得安寧。於木火母,肝血不榮,導致營血虧損,血虛不能養神,故宜補肝以養心神,主方如養心湯(人蔘、黃芪、朮、茯苓、甘草、歸、熟地、五味子、白芍、遠志、合歡、九香蟲)加棗仁類。

  此法適用於命門火衰,脾土而患下利清谷證。症見黎明泄瀉,腹痛喜按、喜温,併兼見一系列脾腎陽虛症狀。

  於命門火衰,不能水谷,故見五更泄瀉。誠如明代醫家李士材説:“腎主二便,封藏本,雖然屬水,真陽寓焉,火生氣,火土母,此火一衰,則不可運行三焦,府水谷。”李士材説腎中寓有陽,即指命門,命門元氣,為水火宅。脾胃主中土,非火不能生,故命門生化源,脾胃母。情況下,榮養本於水谷,食強。若命門火衰.不能鼓舞脾胃陽氣,則脾胃運化無權,故納呆食,下利清谷。治宣補腎健脾,四神丸(補骨脂、吳萸、肉豆蔻、五味子)之類,亦可五味子丸(人蔘、朮、五味子、補骨脂、茯苓、吳萸、巴戟、肉蓯蓉、龍骨)。臨牀上治泄不止,或用附桂理中湯温腎補脾,“益火之源,消陰翳”。

  培上生金法適用於肺病日,脾土,土不生金證候。症見形瘦食少、溏,舌光,脈細數。

  肺癆咳血證,清肺熱以滋上源,養腎陰制陽光。於久病,清金滋水,是取不到,結合培補脾土法,資生化源。因此,前人治療肺病時,加上一些兼顧脾胃藥,如茯苓、扁豆、山藥、朮、石斛。情況下,如見骨蒸、咳吐血痰、形、脈數、唇紅、胃納,補養脾陰清金滋腎結合。總之,證單純強調滋補,以防用礙脾,滋補之中,佐培土法,方能獲效。

  此法於火灼肺金,水源涸竭,勞損證。症見咳嗽痰、痰中帶血、形體、潮盜汗、腰痠遺、咽痛失音,舌紅少苔,脈象細數。

  人體中生長斂藏關係,如在陽氣過分鴟張情況下,耗傷陰血,故消金作用,主要是收斂陽氣,保存將涸陰液。臨牀應金滋水法時,要分辨兩方面情況,如温病後期,邪氣退而者,當用生脈散、竹葉石膏湯之類以扶正主;如,水液欲涸,症見氣喘、渴引飲、汗出如雨、神識、舌乾燥、脈者,宜大劑白虎湯或白虎加人蔘湯,扶正祛邪、清金滋水。

  此外,於房勞不節,酗酒,導致腎中耗,水火不濟,上炎於肺而見咳吐痰,腰膝痠痛,形瘦,舌紅少苔,脈細數,採用清金一類方藥,資生水源,使金水相生,陰液才有希望。主方如百合固金湯(百合、生地、熟地、蔘、貝母、桔梗、麥冬、白芍、歸、甘草),或可用救肺湯(人蔘、甘草、枇杷葉、桑皮、杏仁、阿膠、石膏、麥冬、麻仁)。

  此法適用於腎水,肝陽內動,症見頭痛眩暈、耳鳴、心悸、筋惕,舌質紅,脈弦細。

  腎水虧損,水涵木,木失滋榮,乃令肝陽上亢而出現上述症狀。滋水涵木法,補腎陰養肝木主,方如左歸飲(地黃、山藥、枸杞、山萸肉、茯苓、甘草),或可加龜板、牡蠣、蔘、麥冬類。臨牀多見陽亢,肝陽潛,水枯木失滋養引起高血壓、子癇、中風證,方用雲母湯加減(雲母、牡丹皮、石決明、鈎藤、黃芩、牡蠣、代赭石、夏枯草、地黃、枸杞子、蔘、龜板),滋陰潛陽、平肝息風,使木得滋養,水木相濟,亢陽潛藏,諸症。

  五行學説臨牀上應是十分廣泛的,只要掌握五行生剋和人體腑關係,五行生剋理論,施予方藥,確能收到良好效果。

  抑木扶土法即瀉肝和胃法,適用於肝病傳脾,木旺土衰,腹痛作瀉、時作時止,脈象弦,不思飲食。

  肝風木髒,體陰陽,性,易犯胃克脾,如脾土素,肝木易相剋,以致出現腹痛作泄,日不愈症,治以痛瀉要方為主。若脾土久虛,肝木,選用六君子湯加白芍、吳茱萸、木香。

延伸閱讀…

五行生剋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有五行

五行生剋的本質與原理是什麼?我們人其實就是金木水火土的組合

  瀉肝和胃法適用於脘連脅、嘔噁心嘈、頻吐酸水、脈弦滑,可用金鈴子散泄肝止痛,二陳湯和胃降逆,左金丸辛開苦降、兼能止嘔除。此法《臨證指南》“木乘土”中應用甚,例如“非有形,痛解無跡”,發於暮夜,衝逆欲嘔不吐,説肝氣攻胃,強食,氣機而成病,發時用河間金鈴子散,兼以宣通陽明可愈。藥物,如川楝子、元胡、法半夏、陳皮、瓜蔞皮、山梔子。

  此法適用於心火上炎,肺失,證見咳嗽氣喘,吐血、衄血。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此五大基本元素。古人觀察自然界各種現象,歸納出各類事物,即由此五項基本元素所構成,生克力量交互作用,而產生各種盛衰型態。

事實上古代事物並像現代如此複雜,故許多原理是現象推演而已。正因如此,一些古代科學研究,令人嘖嘖稱奇,但説穿了其原理學生懂。但是現代人複雜眼光去看待,什麼事物了!

以下我們探討五行特質:木:曰”曲直”。姓名學取其中特質。人、仁慈、道德,心腸。五臟”肝”,五官為”眼”,泛指人體”解毒系統”臟器而言。

火:曰”炎上”。姓名學取其特質。人、脾氣,易怒,個性。五臟”心”,五官為”舌”,泛指人體”血液循環系統”臟器而言。

土:曰”稼穡”。姓名學取其特質。人老實,守信用,承諾,個性。五臟”脾”(包括胃),五官為”牙”,泛指人體”消化系統”臟器而言。

金:曰”革”。姓名學取其特質。人剛毅果決,不屈撓,個性。五臟”肺”,五官為”鼻”,泛指人體”呼吸系統”臟器而言。

延伸閱讀…

五行生剋理論臨牀運用舉隅

玄原有理- 八字小百科之五行生剋原理…

水:曰”潤下”。姓名學取其安定特質。人隨和,無脾氣。水乃一種不定型物質,放在碗中即碗形狀;放在杯中,即為杯的形狀。故個性安定,喜新厭舊之態。五臟”腎”,五官為”耳”,泛指人體”排泄系統”臟器以及層討論,是指”生殖系統”(包括內分泌系統)臟器。

★以上姓名學運範圍內觀點,來討論五行代表事物或特質,作一介紹。事實上五行代表事物不僅如此。五行生剋

木生火:木什麼能夠生火呢?角度來思考,木會起火燃燒,會自燃,自己燒起來,故而木生火。

火生土:火什麼能夠生土呢?角度來思考,火燒完後而成為灰燼,迴歸到泥土中,故而火生土。

土生金:土什麼能夠生金呢?角度來思考,金(泛指一切金屬)本身藴藏土中,故而土生金。

金生水:金什麼能夠生水呢?這問題困難些,是角度來思考,設我們一個金屬器皿放入冰箱中,一段時間後取出,金屬器皿與外界空氣接觸,常温下水氣一遇冷,金屬器皿四周,凝結出小水滴,此即金生水道理。

水生木:水什麼能夠生木呢?角度來思考,木需要依賴水滋養才能成長,故而水生木。

木克土:木什麼能夠克土呢?因為無論土石上,植物能攀附而生,是,山上土石,需依賴大樹而有力才能鞏固,故而木克土。(民國八十五年八月間,賀伯颱風造成中部山區土石崩落如此,因為山地原有大樹,人砍伐,替代而成是公路或一些草本經濟作物,故土石因而動搖,一下雨則山洪暴發,不可收拾。)

土克水:土什麼能夠克水呢?中國以來有一句俗語”水來土掩”,所有河川堤防,是土石所砌成,阻擋水患。故而土克水。

水克火:水什麼能夠克火呢?這道理相信大家想到了,滅火總是得用水吧!故而水克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