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天工資 |新進員工月中到職 |你發工資的工作日為什麼是每月21 |【一月按21天還是22天】

一個月30天,刨去四個週六和週日,每月工作日應該是22天。

如果是31天月份,工作日可能會多。

那你每個月計發工資工作日是實際工作天數來計算嗎?大多數人每個月薪水計算中,每個月工作天數設定21.75天,而不是22天或23天。

這是因為《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每年有11天法定節假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通知》規定,月計薪日因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因此104個休息日之外天數算作年計薪日,除以12得出。

《勞動法》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應勞動者法定休假日、婚喪假期間以及參加社會活動期間,依法支付工資。

HR部門中有一種例行工作,即每個月核算工資。

但是,有一種HR部門存在著習慣性自虐行為。

作為HR和企業,保證工資算對了,其一件很基本事情。

但很多HR薪酬實操時候,會遇到一些實務問題,有些HR工作了N年,錯了N年。

所以,這一天天,工資該怎麼算呢?大多數公司實行月工資制,但每個月工作天數是。

反算法結果可能了,比如説這個月有23天,員工入職了1天,缺勤22天,如果反算法會出現員工工資負局面。

例如,2016年2月有29天,扣除春节3天法定节假日和8个周末后,实际工作日只有18天。

而2015年12月有31天,减去8天周末是23天。

面臨這些情況時,我們應該怎麼計算賠償金額呢?是否應該扣除一天工資或支付一天加班費用?我們需要什麼標準來進行計算呢?

2008年,勞動社會保障部發布了一項文件,該文件規定了一年應有250個標準工作日,每個月應有20.83個工作日。

然而,這些計算中不能排除11個法定節假日,因為這些節假日中需要支付工資。

所以計薪日會工作日要多一些,計薪日應該250天加11天,即261天,到每個月21.75天,這月薪除以
21.75計算日薪算法由來。

如果要扣除员工一天工资,或者员工一天视为加班时间,并且月薪除以21.75来计算,同时还要考虑法定节假日当天工资。

入職員工薪資計算方式可以條件而有所不同。

如果工作日計算薪資,入職5天員工這5天工作時間來計算工資。

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月有20個工作日,那麼入職5天員工計算這5天工資。

另一種計算方式是實際出勤天數來計算薪資。

這意味著,假如一個員工一個月中出勤了5天,那麼他們獲得這5天工資。

這種情況下,缺勤天數會計算內。

所以,於入職5天員工,如果是工作日計算薪資,那麼他們工資計算這5天工作時間。

而如果是實際出勤天數計算薪資,那麼他們工資計算這5天出勤時間。

這兩種計算方式可以視為算法和反算法,因為它們基於條件來計算薪資。

我們每個月可能是21.75個計薪日,所以這兩種算法算出來結果肯定是。

這算法和反算法由來,而且2008年勞社部文件出台後,有了正算、反算法兩者爭論。

但需要説一點是,無論是算法還是反算法,是合法。

公司可以自行規定出勤形式,但是有一些操作細節需要注意:出勤天數應包括員工入職當月以及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

要是算法,你會發現如果這個月是23天,這個員工是入職,而且工作了一個月,可能公司要付工資會超過一個月工資。

雖然看起來公司有點吃虧,但肯定可以接受,操作上是可行。

实际工作天数计算,月薪制员工薪水包括工作日、休息日、例假日和法定休假日(即国定假日)。

實際操作當中,有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是直接員工默認出勤零,他算工資,讓他倒找錢;另一種是,出現入職時間是1天或者2天情況,算法來算。

所以説,可能不是反算法了,它條件時候,會引用算法。

離職薪水怎麼算?離職薪水計算方法是一個問題,需要雇主和人力資源部門留意。

《518職場熊報》提供資訊,以下是關於離職薪水計算五個錯誤觀念的及建議:

1. 錯誤觀念:計算基本薪資。

改寫後觀點:離職薪水計算應包括所有應得薪資,包括基本薪資、津貼、獎金和其他福利。

2. 錯誤觀念:計算加班費。

改寫後觀點:離職薪水應該包括加班費,確保員工能夠得到他們應得報酬。

3. 錯誤觀念:計算未休假工資。

改寫後觀點:離職薪水應該包括員工休假工資,確保他們得到他們應得補償。

4. 錯誤觀念:計算津貼或津貼。

改寫後觀點:離職薪水應該包括所有津貼或津貼,確保員工得到他們應得報酬。

5. 錯誤觀念:計算未支付加班費。

改寫後觀點:離職薪水應該包括支付加班費,確保員工得到他們應得報酬。

這些和建議有助於保離職薪水計算正確無誤,並確保員工離職後能夠得到他們應得報酬。

請雇主和人力資源部門處理離職薪水時注意以上觀念,確保公平和合理。

何時發給才不會有問題?員工職期間薪水結算錯誤多可即時補救,但離職後若是薪水算錯,不僅聯繫,計算上有問題追回確認。

《518職場熊報》列出5個計算薪水錯誤觀念,請負責薪水僱主、人資們留意。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薪資範圍 35,000 到 45,000 元每月
薪資範圍 33,600 到 41,000 元每月
薪資範圍 40,000 到 80,000 元每月
薪資範圍 40,000 到 80,000 元每月
薪資範圍 30,000 到 32,000 元每月

「月薪制」是一種薪資發放方式,僱主和勞工入職時協商薪資。

勞動契約原則,僱主應該發放薪資。

若發放薪資,則涉及違法疑慮並影響雙方問題。

即便是計算離職薪水,公司負責算薪水人員應留意,並熟知法令規定,無論是員工到職一個月理由扣薪,或是小心計算錯誤導致薪水多扣、,即使算出來金額少了一兩元,還是會違反薪水全額給付規定(《勞基法》第22條),當員工發現自己薪水短少勞工局申訴,依法僱主可罰2-100萬元。

另外,很多勞工會離職薪水什麼時候發?人資下個月發可以嗎?雖然《勞基法施行細則》第9條有規定離職時薪水應結清付給員工,但實際上多半企業會離職月薪水發薪日發給員工,因此,僱主應《勞基法施行細則》第7條規定,到職日和員工發薪日、計算方式及給付時間,員工離職時應該定時間內結清離職薪水。

延伸閱讀…

為什麼每月發21.75天工資?不是22天?答案來了

你發工資的工作日為什麼是每月21.75天而不是22天?答案來 …

“月薪制”是一種薪資發放方式,僱主和勞工職時定薪水。

這是勞動契約一部分,且基本原則,僱主應該發放薪資。

如果僱主發放薪資,可能涉及違法問題。

即使用計算離職薪水公司人員應該注意,並且瞭解法律規定。

無論是員工入職一個月時扣減薪水理由,還是小心計算錯誤導致薪水多扣,即使金額只差了一兩元,會違反薪資全額支付規定(《勞動基準法》第22條)。

當員工發現自己薪水時,他們可以勞工局提出申訴,並法律,僱主可能會罰款2-100萬元。

另外,很多勞工會離職薪水什麼時候發?人資下個月發可以嗎?雖然《勞基法施行細則》第9條規定了離職時應結清付員工薪水,但實際上大部分企業會離職月薪水發放日予員工。

因此,《勞基法施行細則》第7條規定,僱主應該和員工入職時定薪水發放日、計算方式以及給付時間,以便員工離職時能夠約定時間內結清離職薪水。

錯誤二:將月薪計算日薪,或僅考慮上班天數薪資計算錯誤。

於「月薪制」工作員工,不論他們入職、離職,或工作幾天、一個月,離職薪資應實際出勤天數佔全月天數比例來計算。

您要求,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薪水計算方式存在一個錯誤,該錯誤是考慮員工平日上班出勤薪水,而包括休息日和例假日薪資。

這樣計算方法使得薪資制度變成了”日薪制”,與最初勞動契約中達成”月薪”不符,這可能導致員工薪水情況發生。

正確來説,月薪制員工薪水包含了平日、休息日、例假日、法定休假日(即國定假日),用員工實際「職天數」來計算,因此即便遇到休假、員工當天沒有出勤,薪水還是要照算。

📍 舉例:小馬10月1日到職,闆和他定每月薪水36,000元,上班時間是週一到週五,休假日週六、日,且政府機關行事曆出勤見休。

然而,小馬突然因為母親生重病辭去工作返鄉照顧母親,提出想要做到10月20日離職,馬離職時可領到2,4000元。

計算方法:假設小馬10月份工作了20天,他月薪36,000元。

月薪制計算方法,每天薪水1,200元(36,000元/30天)。

因此,小馬這20天內薪水總額24,000元(1,200元 x 20天)。

這個計算方法考慮週六、週日、中秋節和國慶日假期,無論員工何時到職、離職,或工作幾天、一個月,會實際出勤天數全月天數比例計算離職薪水。

薪水計算方式錯誤於只考慮員工平日上班出勤薪水,而了休息日和例假日薪水支付。

這導致了薪資計算方式從原本「月薪制」變成了「日薪制」,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員工薪水。

实际工作天数计算,月薪制员工薪水包括工作日、休息日、例假日和法定休假日(即国定假日)。

延伸閱讀…

新進員工月中到職,薪資應如何計算?

21.75這個數字代表什麼?90%的HR都在亂算工資!

因此,即使员工休假或当天没有出勤,薪水要计算。

📍 舉例:小馬10月1日到職,闆和他定每月薪水36,000元,上班時間是週一到週五,休假日週六、日,且政府機關行事曆出勤見休。

小馬突然面臨母親生重病情況,決定辭去工作回鄉照顧她。

他希望10月20日前離職,這樣他能領取240,000元離職費。

【計算方法:小馬10月份職天數20天,36,000元/30日=1,200元(月薪制1日薪水),1,200元 x 20日=24,000元(不能扣除掉10月份所有週六、日、中秋、國慶日薪水)】錯誤三:「底薪、本薪」來計算離職薪水,薪水會錯誤三:「底薪、本薪」來計算離職薪水,薪水會許多公司會月薪總額拆解成許多項目,例如:本薪、全勤獎金、交通補助、職務津貼、三節獎金,而人資實務領域中,這些項目可區分為「薪資」與「變動薪資」,若僱主因員工離職當月只做幾天,而只用底薪、本薪做計算離職薪水,會有少算薪資可能。

正確做法應薪資、經常性工資納入計算基準,因此,包含工作時間工資(包含加班費)、每月發給全勤獎金、職務津貼要列入月薪計算基準,進一步計算當月請休假天數及應扣薪資。

改寫後內容如下:

舉例:小青入職時和雇主討論了薪資,其中包括底薪、交通津貼和職務津貼。

底薪24,000元,交通津貼1,000元,職務津貼3,000元。

假設小青預計11月底離職,並且使用了所有休假期,那麼離職後,小青應該能夠獲得全薪28,000元。

這意味著雇主不能支付底薪24,000元。

【計算方法:底薪24,000元+交通津貼1,000元+職務津貼3,000元=28,000元】許多公司會月薪總額拆解成許多項目,例如:本薪、全勤獎金、交通補助、職務津貼、三節獎金,而人資實務領域中,這些項目可區分為「薪資」與「變動薪資」,若僱主因員工離職當月只做幾天,而只用底薪、本薪做計算離職薪水,會有少算薪資可能。

做法是薪資和經常性工資納入計算基準。

這意味著,工作時間工資(包括加班費)、每月全勤獎金和職務津貼應該計算月薪中。

此外,還需要進一步計算當月請假天數和應扣薪資。

小青入職時和雇主談薪資時,雇主提供了底薪24,000元、交通津貼1,000元和職務津貼3,000元待遇。

設小青11月底離職,並且休完所有休假,該月份沒有任何請紀錄。

這些條件,小青離職後應能領到全薪28,000元,而雇主不能支付底薪24,000元。

【計算方法:底薪24,000元+交通津貼1,000元+職務津貼3,000元=28,000元】錯誤四:離職月份大小月,「當月實際天數」換算1天薪水錯誤四:離職月份大小月,「當月實際天數」換算1天薪水這是僱主地方,當員工離職當月上了幾天班,僱主會月薪除以「當月工作天數」乘以「職天數」,來計算出一天薪資。

然而,每年有天數月份,包括31天月份、30天月份,以及2月份28日或29日。

離職月份結算薪水時,薪水計算是實際天數而定,而不是大小月來計算。

如果勞資雙方雇佣中明确规定月薪计算方式(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会规定),《民法》第123条规定,月薪制每日工资是月薪除以「30天」来计算(月薪总额/30天=每日工资)。

这样一来,即使员工2月份请假,雇主不会采用扣除工资方式计算薪资,从而避免了可能薪资损失。

📍 舉例:領月薪30,000元,預計10月底離職,但當月請了10天事假,10月份可領到薪水20,000元。

我們編輯團隊負責幫助公司外包招聘工作人員,因此需要薪資計算和勞工法規有了解。

我們計算方法,每月薪資30,000元,每日工資1,000元(月薪制計算)。

如果工作人員一個月中工作了10天,那麼他們薪資中扣除10,000元,所以薪資20,000元。

有新人職場上問老手,公司薪水是日曆天數是工作天數計算?如果每月薪水31天計算,是不是會發工資?我來告訴你答案吧。

計算日薪方法取決於是否包括休息日薪水。

計算方法可以合理地得出結果,而中間數字只是少量。

員工是否會出現薪水減少取決於你計算每日薪水、工作天數、首個工作日和後續工作日原因。

我是一個會計文員,每週工作五天,休息日是星期六和星期日,每月薪水為$15,000。

Ben 2018年11月23日(星期五)首天上班,計算首月薪金時:
使用jobsDB手機app尋找工作時,AI助手能夠幫助你篩選出適合你工作機會。

Ben 2018年12月21日(星期五)首天上班,計算首月薪金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