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劉薄情典型例子,要算 對同窗好友兼救命恩人楊劍雄 見死不救一事了。
當年劉趙恆惕逮捕, 若無楊劍雄奔走,劉無可能順利出獄。
楊同胞姐姐楊蓮娟是當年這次事件歷者和知情者,談此情原委時説 :“楊劍雄叫(稱)趙恆惕姨父,楊劍雄得到趙恆惕賞認和信用,所以剛二十歲出頭上了省政府會計。
劉少奇和楊劍雄他們是縣城玉潭小學時同學,兩家離,七八(華)裏。
當年能直接見到趙恆踢,只楊劍雄有這個條件和背景,楊劍雄營救劉少奇是完全出於幫助同學而為。
”至於專案材料中劉奇説“因有很多人營救”(洪賡揚賀耀祖、葉開鑫)。
楊劍雄姐姐説:“洪賡揚是趙恆惕手下禁煙局長,賀耀祖、葉開鑫是趙恆惕部下師長。
他們劉少奇無親無故,相識。
要是沒有趙恆惕侄子(楊劍雄)出頭,以及趙恆惕(受楊劍雄影響)改變了殺劉少奇主意,他們會主動出面。
那個年代,他們是有頭有面人,得到趙恆惕許可和授意,他們可能共產黨要人(犯)出獄,去做擔保人。
” 文革後劉平反所謂證明材料, 論及此案時説什麼劉出獄得利於洪賡揚、賀耀祖、葉開鑫人,但一分析知不合情理, 因為這些人當時是國民黨高官,共產黨沒有聯繫、接觸,政治上,思想屬於右範疇。
劉少奇相識,年齡層次一個層次, 他們怎麼會有那麼熱情, 拼着惹一身要營救劉少奇呢? 趙恆惕授意,他下台階打圓場。
此中內情,劉少奇可能全然無知,常情人,於自己救命恩人,即使無所報答,但感激情總不能免,而劉一己之私,泯滅良知,置人死地,如此而稱薄情,謂薄情!劉少奇周恩來於自己心腹幹落時人格表現,可以看到此人薄情。
陳毅落時,周公拼近72 時不眠不休,允許衞兵陳毅施加超越周公底線迫害 (至於周公放棄營救賀龍, 蓋這些人並非周鐵桿故); 而劉少奇於彭真, 於一,不僅全無任何維護,還下石落井。
劉少奇彭真政治品格有時候是,如一妻子匿名信騷擾林彪葉羣案件,當時鬧到林豆豆幾次自殺。
而這個案件, 早在兩年前彭劉救知道底了,劉少奇本人1966年6月27日講話中説:“嚴慰冰反革命案件,兩年前發現了,當時我們懷疑一是否知道她反革命活動。
這事是交給彭真去處理,因為這是一個案件,我們沒有直接去處理。
”劉少奇講話口氣,他知道這件事了,只是這件事交給彭真去處理,他沒有直接管。
至於毛澤東、周恩來和事人林彪, 達兩年瞞着。
毛澤東 是直到1966年4月後,知情此事。
1966年4月16日毛澤東政治局會議上拿出這件事,1966年4月28日冰被捕入獄。
推測毛澤東知道此事,不是於劉少奇告知,而可能是來於彭真隊伍中告密者, 因為1966年4月2日後, 因為周恩來明確表態,彭真隊伍中某些人看出彭真抗衡毛進攻,要垮台了,改換門庭,反戈一擊揭發彭真“罪惡”,這件事揭發出來了。
至於劉少奇投機言行, 如61 人自首案,近如資本家剝削有理説, 57年反冒進而諉責周恩來,大躍進始而左繼而諉責毛澤東, 自己儼然正確路線化身。
不一而足。
答:,我們應該記住,文革是毛處心積慮、孤注一擲行動。
所以,我們要毛這個人性格有個基本判斷。
第一,他是一個心機權謀大師。
採取任何行動會有兩三步後手。
第二,他要動手目的收手。
林彪此點有體會,他説毛要整人,要整。
第三,毛是一個報復心重人,多少年前你得罪過他,幾十年後他要報復。
第四,他是完全沒有道德感人,只要能達到他目的,他可以演戲,翻雲覆雨,出爾反爾,説過話認賬。
他整劉少奇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人格心理特徵得到了充分表現。
問:眾所周知,劉少奇是共產黨內定毛接班人,毛蒙哥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這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於世盟軍領親口説過。
答:對,但依毛心理,他會信任任何人。
我認為他五十年代末所謂退居二線,讓劉少奇59年了國家主席,是他退為進、老謀深算設計。
只有躲,看劉如何治理國家,才能斷定劉是不是忠於他。
這韓非子説“權不欲見,素無為”,“虛而待,彼自”。
毛這套玩弄權術要訣把握是爐火。
62年,他看出苗頭了。
那七千人大會。
這個會上,劉少奇政府官員毛搞大躍進三面紅旗這套東西,原因,餓死了幾千萬人哪!61年劉少奇回鄉調查,得出了“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結論。
結果七千人大會無形中有一股指向毛怨氣。
逼得毛作了幾句不關檢討。
馬列學院(包括它改為中央黨校後) 增設了歷史講座,邀請許多歷史學家講課。
問:這麼一説,要拿下劉少奇1962年七千人大會後成定局了?答:是,這點毛澤東和江青文革中明明白白地説了。
67年劉少奇垮台已成定局後,毛會見阿爾巴尼亞巴盧庫時説:“62年七千人大會後,我們發現資產階級黨內佔了高位,要推翻我們了”,這話意思,“劉少奇一夥人要奪我毛澤東權了”。
而你知道毛是嗜權如命人。
江青文革中更幾次説:“七千人大會上毛主席受了氣,文化大革命要毛主席出氣”。
問:但是,從中共黨史看,毛掌握中共權力,劉少奇是出了大力。
答:對,所以後來中南海衞兵批判劉少奇時,他大喊“毛澤東思想我第一個提出來”。
延安時,毛和王明鬥得你死我活,劉少奇地站毛一邊,攻擊王明,説他是“江湖上賣狗皮膏藥”。
毛劉欣賞,當時讓他兼任了北方局和中原局兩個大局書記。
劉投桃報李,毛捧上了天。
而且劉少奇提議,中共中央討論所有事情,只有毛有後決定權。
這於讓毛有了一票否決權。
説後來毛知道劉少奇死,惡地撂了一句話“自作孽,不可活”。
這倒是句實話。
劉少奇萬萬想不到他毛捧上天同時,自己準備好了下地獄路。
答:這列寧式政黨天生痼疾。
我今天要講一個小插曲,這事雖小,是毛整劉時一個關鍵。
我你念一段:“這種人懂馬克思列寧主義,而只是胡謅一些馬克思列寧主義術語,是中國‘馬克思、列寧’,並且地要求我們黨員像馬克思、列寧那樣去他,擁護他領袖……他自滿,人師,教訓別人、指揮別人,總想爬別人頭上……他孽根未除,他企圖共產主義事業中自己打扮成為‘偉大人物’和‘英雄’,滿足他這種慾望而擇手段”。
你聽這些話,有什麼感覺?問:感覺像影射攻擊毛唄,因為只有毛才是中共馬克思、列寧啊,是不是?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2009年9月召開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上正式提出。
但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而努力相關探索實踐,實際上,黨成立後地開始了。
而進入土地革命戰爭中後期,是進入抗日戰爭時期後,黨這一問題認識水平日益提高,這方面實踐日益自覺和。
劉少奇作為黨第一代領導集體中成員之一,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做出了多方面貢獻。
不僅如此,他身體力行,垂範,成為全黨楷模。
有人説,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劉少奇是一個性格色彩人物。
這種説法並。
劉少奇有個性,其突出酷愛學習,。
數十年革命生涯中,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時間,手不釋卷,閲讀思考。
我們到上海後,認識了同志。
他我們到上海,和我們一起學俄文。
我和弼時同志到俄文班,加入了工讀輔助團。
奇同志是我們這個組織負責人之一。
他人、富有革命理想,辦起事來認真,學習刻苦。
到了莫斯科東方大學後,奇同志當時撲學習和工作上。
上午他和我們一起學俄文,下午一起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有時一起刻鋼板,印傳單;有時到工廠聯絡,做些宣傳工作;有時做工。
遇有紀念日,參加遊行,前面舉旗竿多是我們這些人。
我們學習俄文外,每個星期天學習馬列主義,主要請人來講演。
奇同志沒有個人,聊天,上街。
我們住在一起,但看到他時候,多是學習俄文、閲讀《共產黨宣言》、思考着中國革命問題。
蘇聯回國後,劉少奇投身於革命洪流,並擔任領導職務,工作,但他有放鬆過看書學習。
他身邊工作武新宇回憶:劉少奇多年來養成了每天讀書、寫作到深夜習慣,問題到院子裏踱來踱去,反覆思索。
晚上我們睡了,他院子裏散步,然後去寫東西。
我們醒來,他屋裏亮着燈。
奇同志擔任國家主席後,國事活動,情況下一天要工作十七八個時,遇上開會或其他任務,每天只能睡眠兩三個時,有時要軸轉。
他時間觀念是分秒必爭,但他工作有規律。
每天起牀後,讓秘書報告有什麼急件和活動安排,然後瀏覽當天報紙,飯後如果活動,開始批閲文件或寫東西,到第二天清晨兩點鐘左右離開辦公室,回到寢室不馬上睡覺,是盤腿坐在牀上看天國內外參考資料。
有時兩三個時,説,盤腿坐在牀上看資料這一點,大家十分欽佩。
有些年警衞説:“奇同志那麼年紀,能盤腿坐幾個時,我們這麼比不上啊。
”他們知道,這是奇同志戰爭年代練本領。
奇同志辦公室工作時,思想高度集中,有時我們進去,他知道。
所以,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來電話或中央有其他通知須馬上他報告外,事,是利用他吃飯和散步時報告。
劉少奇“坐功”黨內是,有時他坐着讀書,可以幾個時動不動,進入一種陶醉、忘我境界。
劉少奇看來,學習是一種信仰,一種責任,一種享受,是生活不可或缺組成部分。
學習,使他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精髓,成了知識人。
熟悉劉少奇當年印度駐華大使別人這樣介紹劉少奇:“劉少奇人一個表面印象。
5分鐘談話展示了這個人具有嚴格邏輯思維能力,能地看出問題核心並能作出有力和周密回答。
” 劉少奇多次強調學習運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重要性。
他説:“讀了幾本書,有了一些理論知識,並於有了理論。
讀了書,增加了一點理論知識,這只是有了運用理論可能,而處理實際問題不是書本能解決。
有些人知道翻書本,中國外國他知道,你説到什麼問題,他可以馬上書翻出來。
但碰到實際問題,馬克思有講過,列寧有講過,他自己知道怎樣分析處理,這懂得馬列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處理問題。
”只有遇到問題,能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分析、處理,並且要處理得,“叫做有了一些理論”,“才算學到了理論”。
劉少奇一生理論上有很多建樹,是黨建設理論方面建樹多,其中影響當屬1939年7月寫《論共產黨員修養》。
中共黨內,毛澤東是倡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人。
他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指出:“於中國共產黨説來,要學會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應用於中國環境。
成為中華民族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空洞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其每一表現中帶着有中國特性,即是説,中國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瞭解並解決問題。
洋八股廢止,空洞抽象調頭唱,教條主義休息,而代之以新鮮、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 劉少奇宣傳毛澤東這一主張。
《修養》一文中,他不僅引用了毛澤東這段論述,而且地提出了要充實、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任務,指出:“我們要經驗,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有哪些個別結論,哪些個別方面,需要加以充實、和發展。
” 劉少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個別結論”區別開來,提出一方面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另一方面要研究“個別結論”、“個別方面”充實、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問題。
劉少奇上述觀點毛澤東“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張交相輝映,於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着指導意義。
不僅如此,《修養》第一次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傳統修養理論地融合一起,創造性地提出了共產黨員修養理論,開闢了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説領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代表作。
1962 年,《修養》第二次修訂期間, 劉少奇該書有過自我評價,説:“過去公開發表一些東西,這麼多年,現在黨內外、國內外人們記得起、願意看,覺得自己有幫助,主要是《論共產黨員修養》。
什麼呢? 想來想去,可能是因為黨建設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是講黨路線、方針、政策,很少每個黨員應該怎樣加強自身思想意識修養、理論修養和黨性鍛鍊,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地貫徹執行這些路線、方針、政策角度,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
我們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重視制定各個時期路線、方針,同時重視這方面問題, 《論共產黨員修養》多年黨內生活觀察,這方面作了一些總結。
”
劉少奇評價恰如其分。
《論共產黨員修養》之所以深受歡迎,是因為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物,令共產黨員之一震;其次,《修養》切中時弊,適應了形勢需要;,《修養》透徹語言、邏輯、深入淺出的風格,令人愛不釋手。
劉少奇十分重視學習研究黨歷史。
1948 年7月1 日,紀念黨成立27週年報告中, 他講了這個問題,他説:“中國共產黨產生,是中國歷史上空前一個事件。
中國共產黨產生後,歷史進入了時期。
從此後,中國歷史發展離不開共產黨,不但離不開共產黨,而且是黨中堅來發展。
中共勝利或失敗,前進或後退,代表着中國勝利或失敗,前進或後退。
中共前進中國前進,中共後退中國後退。
如果瞭解中共歷史,可能瞭解中國近代史。
所以,今天我們幹部如何研究瞭解我黨歷史,是一件十分事。
因為瞭解黨如何發展歷史,瞭解中國近代是如何發展,此中有着經驗。
” 1948 年7 月,中共中央決定創辦馬列學院,劉少奇任馬列學院院長。
加強歷史教學,遵照劉少奇指示,進城後馬列學院成立了中共黨史、聯共(布) 黨史、世界近代史中國歷史教研室,聘請學者張如心、陳昌浩、呂振羽、胡繩主持這些教研室工作或講授這方面課程。
1931年12月,周恩來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空降瑞金,就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統一領導各蘇區工作,成了當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頂頭上司。
學習研究歷史取得了,當時馬列學院以及後來中央黨校同學有體會地説,學史確實有助於讀懂馬列主義和理解毛澤東思想,可以中認識社會歷史發展規律。
劉少奇不但要求幹部學習歷史,而且身體力行,擠出時間閲讀歷史書籍。
1951年11月底,劉少奇經中央安排去南方視察和休養。
到中央工作以來,他打仗轉移和外出工作,沒有機會到各地去看一看。
現在,各方面工作走上正軌,使劉少奇有了下去參觀機會和條件。
這一次,劉少奇到之處很多,但停留時間地方是杭州,差不多有一個多月。
平時而工作,讓劉少奇實在抽不出整塊時間來讀書學習,此他總是感到十分。
這次到南方休假,劉少奇覺得這讀書機會,於是北京動身時,厚厚的幾本範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塞進了行李包。
西子湖畔,煙波,楊柳依依,風景。
而劉少奇每天戴着老花眼鏡,靜靜地坐在屋子裏看書。
他讀,思考,手裏拿着一枝鉛筆,地書上圈圈點點,寫上眉批。
有書頁空白處,差不多寫滿了。
休假結束了,幾大本《中國通史簡編》讀完了。
劉少奇一身鬆,氣蓬勃地投入了工作。
“是革命勝利了,多讀理論書籍” 劉少奇十分重視理論學習,認為學習理論是革命鬥爭必需。
他説:我黨誕生時起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但是於黨誕生後“即投入實際鬥爭,投入大革命,到現在不能停,全國300萬黨員,天天鬥爭,流血,流血,公開,秘密,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鬥爭。
這樣鬥爭環境中,有一件事,如讀書、研究理論、唯物史觀,20 多年弄得,理論準備不夠。
”他説,我們整個黨來説,理論是,“毛主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了”,“ 做得”,“ 但黨員幹部來説,是理論水平”。
我們克服這一根本性缺陷,才能適應當前客觀形勢發展迫切需要。
1959年初,工作和睡眠不足,地損害着劉少奇那本來肌體。
他患有肩周炎,胳膊抬不起,伸,堅持沒日沒夜地工作。
醫生多次勸他休息治療,他若無其事地説:“關係。
” 有一天,王光美春耦齋碰見毛澤東,順便劉少奇得肩周炎事告訴了他。
,毛澤東批准,中央決定讓劉少奇到海南島崖縣(今海南三亞)休養治病。
【大紀元2016年11月22日訊】説劉奇,説毛澤東。
因為“成蕭何敗蕭何”;再則,毛老家和劉老家相隔不過30公里。
以前聽説兩家一山之隔,覺得誇張,但2015年4月28日,我沙西郊出城,專門花明樓炭子衝到湘潭韶山沖進行一番“丈量”後,覺得這30公里距離沒有,湖南老百姓習慣講話方式,完全可以“一條蛇”來比喻。
可這兩個“衝”裏走出來人,為何其思想從最初“一條蛇”或沒有離到後十萬八千里而水火不容呢?1922年7月一天,這是有歷史意義一天。
24歲劉少奇29歲毛澤東長沙清水塘毛澤東臨時家中第一次相見了,當時原配慧夫人楊開慧場。
那時,中共剛成立一年,毛澤東參加回來後受陳獨秀委託組建了湖南省委,那時叫湘區,毛澤東擔任第一任湘區書記。
劉少奇莫斯科留學回國,到上海中央報到,中央分配他回湘工作。
劉少奇於是去見了毛書記,毛澤東隨他分派去了安源,成為先期安源開展工人運動李立三二把手。
李立三劉少奇是同鄉,是同齡,兩人配合得。
這種配合,主要因為劉少奇性格温潤,作風緻深入,綿綿如春雨,與李立三雷厲風行、大刀斧工作作風互補,於是他們安源工人運動搞得風生水起。
1934年,劉少奇參加了長徵。
1935年1月,作為紅五軍團政委(軍團是彭德懷)他參加了標誌着毛澤東鹹魚翻身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上,他黨內、軍內地位,並沒有多少發言權和影響力,但他是“反博擁毛派”,這是他日後三十年中政治升遷政治資源。
長徵結束到達延安後1937年,劉少奇黨白區工作路線當時主持黨中央工作張聞天(又名洛甫)開了第一炮。
雖説時並有引起多少人響應,然而劉少奇這一舉動精神及其表現出的辯才無礙揪人辮子本領,讓老毛嘖嘖稱奇。
從安源到遵義到洛浦開炮,毛心裏完全接受了這個老鄉,認為劉是今後自己政治鬥爭中同盟。
毛澤東最初扳倒張國燾,到指揮若定各種敵人戰鬥,他力量日益漲大,威望猛升,時機日益,他決定要張聞天代表國際派全面宣戰了。
但“萬事俱備,欠東風”,老毛環顧身邊沒有盟友。
周恩來是有國際派背景人,但中庸,説聽點是慣於和稀泥;朱德是實人,是軍,在政治上沒有戰鬥力,且有井岡山時期反他前科;林彪雖説是鐵桿粉絲,可當時黨內地位,沒有多少發言權,説他此時正在蘇聯養病,指望。
老毛這想到了白區劉少奇。
於是,他老鄉華東前線調回延安。
劉少奇銜命華東返回延安路途中,兩人熱線——電報。
老毛老劉旅途生活和安全作了全方位關懷。
帶多少警衞?帶什麼樣?走什麼路線?到了哪個站點安排哪個地方官員迎送?預作了周密佈置。
劉少奇回到延安,毛如虎生翼,他開始了他政治安排,讓劉向王明、博古、張聞天、周恩來代表國際派發動了進攻,聯手否定了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政治路線。
老劉尊奉老毛中國共產黨正確路線代表;毛劉封白區正確路線代表。
兩人唱和,配合默契,打得國際派丟盔卸甲,潰不成軍。
張聞天主動辭掉總書記,周恩來做檢查,王明裝病告退,博古降級留用。
老毛1943年3月20日起,水到渠成地成為身兼五大主席(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編輯委員會主席)於一身延安,即中國共產黨。
劉少奇第一次正式進入中央工作,擔任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其排序地於資格朱德、周恩來、任弼時,成為實際上第二把手。
1941年九月會議,毛一篇沒有發表過文章中説:中國共產黨內,“擺着兩種‘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一種是馬克思主義、假列寧主義,其是誇誇其談,心所欲,無放矢,不顧實際,這是主觀主義胡説。
另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真列寧主義,其是實事求是、談、顧及時間、地點條件,這是唯物辯證革命觀。
‘左傾教條主義者’是前者代表,劉少奇同志是後者代表。
”這是毛劉少奇初到中央、其升職有點、其他人有微詞而專門站台,並於一次公開場合表態説:“劉少奇同志白區工作中策略思想,是一個模範。
”後來,民間流傳“三天學習,劉少奇”,説是出自主席口。
,這句話即使老毛有説,劉少奇擔當得住,因為他寫《共產黨修養》開始,著述,且愛學習確實全黨全軍知。
至於怎樣知,依我看,還是離不開老毛這個“蕭何”和支持。
後二十多年裏,劉少奇官場上一帆風順,報主龍恩地毛澤東。
1959年4月,全國人大第二次代表大會,劉少奇選為共和國主席;1965年1月,全國人大第三次代表大會,劉少奇選為主席。
而且,有意思是,1961年9月23日,毛澤東人民大會堂會見英國元帥二戰英雄蒙哥馬利,第一次談到他接班人問題時,毛地答:“很,是劉少奇,他是我們黨第一副主席,我死後他。
”可是,世事難料,變幻莫測。
當文化大革命來臨時,劉少奇第一個打倒,一下子從天堂跌入了地獄。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一個“后羿射日”故事。
説天上有十個太陽,老百姓受不了,太陽們間寧,后羿一個一個地將其射下來。
剩下兩個太陽了,它們天上搞來搞去,老百姓不得安寧,后羿射下了一個。
只剩下一個太陽了,這天下太平。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一山不容二虎”,“一個槽裏拴不住兩頭叫驢”,這是中國獨有政治常識,連普通老百姓懂得道理,我們同志忘記了。
他千錯萬錯,錯年老毛心血來退居二線時,老劉應該接受這個有、並無實權國家主席職務。
這個職務,他倆之間矛盾開始了。
説他倆矛盾,得説一説1962年1月21日27日七千人大會。
當時會上,老劉提出了老毛相反觀點。
老劉指出全國有一部分地區錯誤是主要,成績不是主要,不能“三七開”,不能説七分成績,三分錯誤,提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診斷,認為錯誤原因是經驗,但有領導同志不夠,有情緒,違反實事求是精神傳統和作風。
並提出要解放彭德懷,支持彭德懷。
老劉認為人民公社當時辦可能好些,幾年辦是可以。
老劉這些觀點顯然涉及毛提出三面紅旗,毛十分反感。
毛認為三面紅旗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體現,是馬列主義創造性發展,是完全。
他表示願全世界三面紅旗人作戰,包括黨內大批派和懷疑派,因此,誰三面紅旗誰認為是修正主義,劉他看成犯了右傾錯誤。
核心提示:作為這個精英羣體核心人物,毛澤東他們大都有過詳略評點,有時候,毛澤東自己擺進去,認為某些方面不如其他領導人。
早期共產黨人,性格、能力、工作方式上,大多,有因此獲得一些外號或雅號。
例如,毛澤東年時外號叫“毛奇”,他主張“丈夫要為天下奇,讀奇書,交奇友,做奇事,做一個奇男子”。
周恩來有“周公”稱,緣於文化界和黨外人士,有時毛澤東這樣稱呼。
“公”相稱,顯尊敬意,是周恩來有凝聚力表現。
朱德是眾所周知“紅軍父”,這是外國人的説法,黨內多稱“朱老總”,推其德高望重。
任弼時外號是“駱駝”,葉劍英一篇文章中説得明白:“他是我們黨駱駝,擔負着擔子,走着漫長、道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任何計。
”葉劍英人呼為“參座”,他軍隊總參謀部工作,是參謀人才。
延伸閱讀…
劉伯承有“當代劉伯温”或“軍神”謂,畢現其軍事家風采。
徐海東有“徐老虎”或“中國夏伯陽”稱,喻其作戰。
劉亞樓説成是“雷公爺”,其英俊,性烈如火。
譚震林稱為“闆”,他蘇南開闢抗日地時,穿長衫西褲,化裝成綢布店闆穿越日偽封鎖線。
潘漢年稱為“小開”,他上海做地下工作時,總是風度翩翩,闆,上海人闆公子稱為“小開”。
長征途中書寫標語出名,獲“馬背書法家”稱號。
胡喬木擔任毛澤東秘書,處理文稿,稱為“黨內一枝筆”。
以上這些稱謂,緣起一,或反映才能,畫出性格,或標示志向,或彰顯業績,或透露作風,由此使他們成為黨史上個性“這一個”。
作為這個精英羣體核心人物,毛澤東他們大都有過詳略評點,有時候,毛澤東自己擺進去,認為某些方面不如其他領導人。
例如,1949年12月第一次訪蘇時,他蘇聯方面人説,自己談判不如周恩來,搞中蘇同盟條約,要周恩來來了後談。
1957年11月第二次訪蘇時,毛澤東赫魯曉夫説:我們有很多同志,可以擔當領導責任。
第一是劉少奇,這個人,我們黨內有威信;朱老總年紀了,但威望;鄧小平、周恩來我強,什麼矛盾能解決,有缺點勇於眾作自我批評。
這些,雖然是外交場合出於某種需要講,反映出毛澤東平時黨內其他領導人察識於胸。
詳細情況,可羅列一些。
關於周恩來。
毛澤東1949年12月2日柳亞子信中曾説:“周公確有吐哺勞。
”我們知道,曹操有過“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名句,毛澤東藉此點明周恩來理政、之德、能。
此前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上,談到中國政府未來組成時,其他人事商量,毛澤東談到:周恩來會參加政府工作,其性質於內閣總理。
到1974年周恩來身患絕症,籌備四屆人大時,毛澤東認為,周恩來是總理角色二人選,説:“總理是我們總理。
”1920年1922年,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影響下,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朱德後乘郵船走出國門,赴法國、蘇俄、德國探尋中國革命真理。
毛澤東認為:“吾人如果要現今世界盡一點力,脱不開‘中國這個地盤。
關於這地盤內情形,不可不加以實地調查及研究。
”他選擇留在中國,參加了中共一大,是五大書記中唯一一位參加了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次會議人。
殊途歸,中國革命事業五人聯繫一起。
1922年起,旅歐四人回國,和毛澤東有了交集。
他們個性,工作作風各不相同,揮斥方青年到氣吞山河壯年,他們之間有過分離、有過分歧,有過重聚、有過默契。
他們自己綁定“中國這個地盤”上,開創了一代偉業。
1949年12月,劉少奇等到火車站為即訪問蘇聯毛澤東送行。
毛澤東和劉少奇同為湖南人,祖居相距不過百里。
兩人見面,是1922年夏,劉少奇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回來,受陳獨秀委派,黨二大文件帶到長沙清水塘,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傳達。
清水塘,他見到了新婚毛澤東和楊開慧。
毛劉二人進行了一次談,劉少奇任命為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委員。
毛澤東中共湘區一個工作是組織安源路礦工人罷工,他派李立三、劉少奇到安源去領導。
劉少奇去後,作為工人代表和安源路礦當局進行面對面談判。
有人威脅他:“如果堅持作亂,代表先行正法!”劉少奇畏懼,回擊説:萬餘工人要求滿足,“雖代表砍成肉泥,是不能解決!”後來安源罷工取得勝利,持續時間。
此後,毛澤東人集中精力領導農民鬥爭時,劉少奇領導工人運動方面積累經驗;毛澤東人建立、鞏固、開拓蘇區時,劉少奇工人多城市,如東北、華北白區事黨地下工作。
1931年秋,劉少奇任中共臨時中央職工部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部部長。
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部長楊尚昆回憶:“奇同志這種極其複雜而艱環境中,正確地估計了敵我力量情況,明確提出了白區工作指導方針——以防禦主,儘量利用合法機會開展活動,以便羣眾工作基礎上,使黨組織,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但當時,劉少奇意見奉行“左”傾路線上海臨時中央不一致。
1932年3月1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討論工會問題。
博古認為工會沒有做什麼工作,康生説劉奇擔任職工部部長開始“右傾機會主義領導”,有常委認為劉少奇錯誤是一貫。
於是,會議撤銷了劉少奇中央職工部部長職務,保留他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身份。
劉少奇上海待下去了,於1932年冬前往中央蘇區首府江西瑞金。
“這時候中央蘇區毛澤東反臨時中央‘進攻路線解除軍權。
他和劉少奇都受了臨時中央‘左錯誤批評,受到壓制和排擠。
劉少奇到中央蘇區後,毛澤東主張是支持,兩人成了同一個戰壕裏戰友。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告訴《環球人物》記者。
1960年,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看書。
左起:鄧小平、劉少奇、毛澤東、彭真、周恩來、陳毅。
1935年,日本侵略擴大到華北地區,“一二·九”運動發生了。
抗日形勢漲,黨中央決定派一名“得力同志”到華北領導白區黨工作,這個人劉少奇。
他出發時,有人他説:這次去白區,是重返虎穴,任務艱鉅。
劉奇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和過去了,有了毛澤東同志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能改變白區工作局面。
此時,黨來説,冒險主義錯誤路線佔統治地位,但處於華北北方局長徵中中共中央失去聯繫,執行以前錯誤指導思想,一有機會搞集會遊行、撒傳單。
劉少奇認為這樣做冒,成為反動派攻擊目標,應注意。
他北平青年“打倒賣國賊宋哲元”口號改成“擁護宋委員長抗日”,激發了二十九軍官兵愛國熱情,使他們轉向同情愛國學生。
劉少奇秘密派人到二十九軍上層軍官中開展統一戰線工作,促使宋哲元站到了抗日羣眾一。
劉少奇領導北方局工作近3年,使華北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國共產黨成為華北政黨。
毛澤東稱劉少奇“懂得實際工作辯證法”,是“一針見血醫生”。
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延安召開會議,莫斯科回國王明傳達共產國際關於中國抗戰指示,即“十二月會議”。
王明“欽大臣”自居,系統闡述了他自己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
他批評毛澤東獨立自主抗戰原則,説“沒有統一國防軍統一規軍是不能戰勝日帝,遊擊戰爭不能戰勝日本”,他核心思想即“一切統一戰線”。
石仲泉説:“大部分人傾向於共產國際、王明意見,而劉少奇是數不多、地支持毛澤東人之一。
這一點讓毛澤東印象。
”“日本佔領地方,華北局面讓劉少奇打開了,但長江流域局面沒打開。
1938年六屆六中全會後,中央派劉少奇前往河南組建中原局,項英領導東南局一起去打開局面。
江南是蔣介石‘大本營。
項英獨立自主抗戰和維護統一戰線之間搖擺,致使新四軍總部偏居皖南,江淮大地沒能開闢出令中央滿意局面。
搖擺結果,是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葉挺扣押,項英人遇害。
善於打開局面劉少奇江蘇鹽城重組新四軍,任新四軍政委,陳毅任四軍代軍長,蘇皖地擴大,江淮一帶局面有了起色。
整個抗日遊擊戰爭中,劉少奇華北、華東、華中局面打開了,立了大功。
這時毛澤東欣賞劉少奇。
”石仲泉説。
1942年開始延安整風期間,有一個爭論是如何看待遵義會議以前政治路線錯誤。
毛澤東一次會議上指出:“左”政策使軍隊損失十分九,蘇區損失不止十分九,所剩只有陝北蘇區;遵義會議提到這個時期只説是軍事上錯誤,有説是路線上錯誤,實際上是路線上錯誤。
但博古人發言,不同意這是路線錯誤。
“毛澤東覺得,要搞整風,得劉少奇調回來。
劉少奇於是離開新四軍,走了一次‘小長徵,103道封鎖線,歷時9個多月,於1942年12月30日到達延安,日後成為毛澤東領導整風運動助手。
”石仲泉説。
1943年3月,《中共中央關於中央機構調整及精減決定》,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中央書記處。
劉少奇實際成黨內地位於毛澤東領導人。
1945年黨七上,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報告。
他説:“黨章總綱上規定: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中國革命實踐統一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我們黨一切工作指針。
”這是七大對黨章修改中一個歷史特點,是七大具有歷史意義一個重大成果。
石仲泉説:“從革命經歷可以看出,劉少奇性格,和毛澤東善於獨立自主開拓局面。
他們欣賞。
但劉少奇有時講話鋭,一如他平素個性那樣,個別語可能説過了點頭,中國成立後探索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某些事情上產生分歧。
”毛澤東和周恩來關係中,有一場戰役和一次會議提——漳州戰役和寧都會議。
1931年12月,周恩來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空降瑞金,就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統一領導各蘇區工作,成了當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頂頭上司。
延伸閱讀…
那時中央蘇區最工作是軍事問題。
上海由博古負總責臨時中央一味強調 “進攻路線”,要求紅軍攻打中心城市。
所以周恩來到了瑞金,和毛澤東談打南昌問題,毛澤東堅決反對。
臨時中央提出要撫州、吉安、贛州中選一個城市攻打,蘇區中央局開會討論,絕大多數人贊成攻打贛州,毛澤東是。
他認為贛州是贛南政治經濟中心,閩粵兩省咽喉,是敵軍堅城;而且它三面環水、城牆高築、易守難攻,守城兵力雖然,但其南北屯集着國民黨重兵,紅軍現有力量和技術裝備可能攻不克,所以還是打為。
但周恩來採納了多數人意見,決定攻打贛州。
進攻途中還有人談道:打開贛州和毛澤東算賬。
結果,1.4萬紅軍攻打了33天,陳誠部隊入城馳援,贛州破,紅軍傷亡達3000多人。
後是急請毛澤東獻策,起用作預備隊紅五軍團,解紅三軍團之圍。
此一役,毛澤東提出,應國民黨兵力閩西發展。
這一次,周恩來毛澤東攻打閩西龍巖,還率部到長汀毛澤東做“後衞”。
4月10日,毛澤東率紅軍攻佔龍巖,10天後攻佔閩東南重鎮漳州。
“如果説攻打贛州挫,從教育了周恩來,那麼攻取漳州勝利,使周恩來毛澤東敬佩。
周恩來後來回憶説,‘到中央蘇區後,瞭解到他(毛澤東)打仗有一手,每仗全勝,是佩服。
漳州戰役勝利政治影響。
某種意義上説,它是毛澤東、周恩來雙星定位歷史起點。
”石仲泉説。
然而,1932年10月,蘇區中央局江西寧都召開全體會議,指責毛澤東“奪取中心城市”方針“消極怠工”,説他是“上山主義”。
有人提出毛澤東召回後方,專負中央政府工作責任,周恩來負戰爭領導總責。
而周恩來認為,毛澤東批評過分了,不同意毛澤東調回後方,並提出兩種可供選擇方案:“一種是我負主持戰爭全責,澤東留前方助理;另一種是澤東負指揮戰爭全責,我負監督行動方針執行。
”毛澤東認為,既然自己不能取得中央局全權信任,堅決贊成自己“負指揮戰爭全責”。
結果,多數會者認為毛澤東承認瞭解錯誤不夠,通過了第一種方案,同時批准毛澤東“請病假,時到前方”。
會後,解除了毛澤東一方面軍總政委職務,交由周恩來兼任。
“寧都會議細節可以看出,毛澤東性格是獨立自主,而周恩來是紀律性,既服從組織,善於協調。
兩人性格互補體現出來。
”石仲泉説,寧都會議帶來直接後果,毛澤東專事政府工作,遵義會議召開之前兩年多時間裏有軍權。
這導致了李德領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中央革命地喪失。
面軍事困難,毛周互信反而加強了。
毛澤東去養病前,周恩來説:前方軍事急需,何時電召來。
湘江戰役失敗,渡江時,周恩來地等待毛澤東,請他迅速渡江。
毛澤東説:咱們一起過江。
周恩來説:你過,我要後面交代任務。
戰略層面,周恩來地等待毛澤東迴歸軍層。
“周恩來感到還是要毛澤東請回來指揮戰鬥,這有了1935年1月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政治局會議,軍團領導人不能參加,但他們知道這個信息後要求參加。
組織工作是周恩來做,他了,會議擴大了。
這些軍團領導人博古、李德意見,支持毛澤東回來。
周恩來發言中全力推舉毛澤東領導紅軍今後行動。
”石仲泉説。
遵義會議後,博古、李德、周恩來“三人團”取消,周恩來成了黨內委託於軍事指揮下後決心負責人,毛澤東選為政治局常委,並確定周恩來軍事指揮上幫助者。
會後,毛澤東成為黨和紅軍實際領導核心。
他後來説,遵義會議上“恩來同志起了作用”。
1935年2月,毛澤東指揮紅軍一渡赤水後,周恩來雲、貴、川交界處一個叫“雞鳴三省”地方和博古有一次談。
他説: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失敗,説中國革命源泉農村,走農民戰爭道路。
這後,我考慮,我們黨找一個熟悉農村革命人領導。
我雖然做軍事工作,軍隊幹部擁護我,但我有自知之明。
你雖然有才華,但懂軍事,領兵打仗。
行伍出身人會服你。
你和我是做業務人,不合適做領袖,統帥。
毛澤東擅長農民運動,適合駕馭目前戰爭。
寧都會議後,他離開軍隊,中央紅軍失去了一個,這像一塊石頭壓我心裏。
紅軍不能沒有他。
紅軍長徵開始,我想辦法讓他儘快回到軍事領導崗位上來。
我深信,他才能,能率領中央紅軍走出困境。
所以遵義會議上我力主他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參與軍事領導。
會議發展到集中批評你,是因為大家憋了一肚子話要説。
軍隊可能讓一個懂軍事會領兵打仗人來繼續指揮他們了。
何況你自己沒有領袖慾望。
1945年,毛澤東和周恩來黨七大主席台上交流。
周恩來這一席話,使博古解開了思想疙瘩。
“儘管遵義會議後時間,中央政治局軍事決策周恩來全權負責,但他放手讓毛澤東指揮紅軍,他去其他各方面工作做好。
毛澤東指揮了婁山關大捷、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一系列戰略行動,並領導革命取得勝利。
”石仲泉説。
中國成立後,面百廢待興局面,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
革命戰爭中形成革命友誼和工作關係,使毛周治國理政中肝膽相照、通力合作。
但工作中,會有分歧。
1956年,農業合作化、手工業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
使經濟建設地發展,一些指標得過,導致經濟,多方面物資緊缺。
擔任總理周恩來主張要實事求是,應該“反冒進”。
1956年4月下旬,毛澤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主張追加20億元基本建設投資,會大多數人贊成這樣做。
胡喬木回憶道:“會上恩來同志發言,認為追加預算造成物資供應,增加城市人口,會帶來一系列困難。
毛澤東後堅持自己意見,宣佈散會。
會後,恩來同志去找毛主席,説我作總理,上不能同意這個決定。
這句話使毛主席生氣。
,毛主席離開了北京。
”1958年1月召開南寧會議上,毛澤東批評説“反冒進”使6億人民泄了氣。
此後,周恩來做檢討。
儘管在工作中有看法,但維護毛澤東核心地位和黨聲譽方面,周恩來是黨內楷模。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蘇聯赫魯曉夫下台。
改善蘇共關係,爭取扭轉中蘇交惡態勢,毛澤東提議,黨中央決定周恩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祝賀十月革命勝利47週年。
蘇聯國慶招待會上,時任蘇聯國防部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幾杯酒下肚,周恩來、賀龍中國黨政代表團成員面,攻擊污辱毛澤東,叫囂不要讓赫魯曉夫和毛澤東“妨礙我們關係”,“我們俄國人搞掉了赫魯曉夫,你們要搞掉毛澤東”,公然干涉中國內政。
面這一挑釁,周恩來當面予以駁斥,並率中國黨政代表團全體成員離場,以示抗議。
後來雖然蘇方領導人正式表示了歉意,但周恩來審時度勢,決定提前回國。
代表團專機於當地時間11月13日深夜冒雪起飛,次日下午4降落北京東郊機場。
毛澤東率黨政負責同志數千人親到機場迎接。
即走出飛機艙門一剎那,周恩來看到沒穿大衣毛澤東,冒着寒風飛機走來時,脱去大衣,健步走下舷梯,迎向毛澤東。
倆人寒暄後,周恩來跟隨毛澤東繞場一週,向歡迎的羣眾揮手致意。
此時,“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歡呼聲和鑼鼓聲響徹雲霄。
“周恩來人格力量,相忍黨,相忍國,、兢兢業業地黨國家做工作,毛澤東。
即使有分歧意見,主要從自己方面嚴格要求,去頂撞毛澤東。
毛澤東注意維護他,‘文革期間‘四人幫一度搞‘批周公,毛澤東馬上批評了‘四人幫。
”石仲泉説,“毛澤東,周恩來;毛澤東建立了新中國,周恩來維繫了中國;毛澤東戰略眼光過人,周恩來一點一滴它實現。
毛澤東晚年發動‘文革,造成十年內亂。
周恩來能,努力解放幹部,國家大局,減少各方面破壞和損失。
這毛周關係,他們合作,是終生戰友。
”毛澤東和朱德是相識初,問題上發生過分歧。
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和朱德井岡山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德任軍,毛澤東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簡稱前委)書記,陳毅任政治部主任。
“四軍裏有一部分是跟着朱德軍隊裏走出來、參加南昌起義隊伍,他們和毛澤東領導農民主秋收起義隊伍完全一樣,戰鬥力要強一些。
他們要求成立一個軍委,這發生了前委和軍委關係問題,即黨和軍隊關係問題。
1929年春紅四軍下井岡山後轉戰閩西過程中,兩種意見爭執不下。
”石仲泉説。
時任紅四軍政治部秘書長江華回憶:“於當時紅軍建設,其大部分是舊式軍隊脱胎出來,而且是失敗環境中拖出來,軍隊思想、習慣、舊制度帶到了紅軍隊伍中來。
因而,一部分人習慣於軍隊領導方式,黨軍隊領導贊成,有懷疑。
他們強調‘軍官權威,喜歡‘官説了算,‘黨太管事了‘黨代表權力,提出‘黨應管理一切。
”而反成立軍委一方認為,“行軍時多遊擊時代駐軍時多邊界割據時代,軍隊指導需要集中而”,前委直接領導,成立軍委是“分權主義”。
紅四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傅柏翠回憶:“朱、毛某些問題看法有爭論。
瞭解這些問題,召開過一些大小會議,黨內展開辯論,朱、毛多次小會上作答辯。
”時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林彪,寫信毛澤東,含沙射影地攻擊朱德:“現在四軍裏有數同志領袖慾望漲,心極端發展。
”散佈朱德流言蜚語,説他“拉攏下層”。
毛澤東覆信指出:“四軍黨內顯然有一種建立於農民、遊民、小資產階級之上思想,這種思想是於黨和革命前途,是有離開無產階級革命立場危險”,“克服這種思想,以求紅軍徹底改造”。
朱德一次會議上説:“有人説我放大炮,説話,説過要遍福建、江西,打到武漢、南京,解放全中國。
這叫‘吹牛皮,這是鼓舞革命鬥志。
有人説我拉攏下層,常和下面官兵混一起,搞所謂組織活動,這是了和下級打成一片,於及時瞭解情況。
”1929年6月22日,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陳毅選為前委書記,毛澤東離開紅四軍前委書記崗位,到閩西特委指導地方工作去了。
後來,陳毅到上海中央彙報四軍情況。
9月,朱德主持召開紅四軍第八次代表大會,繼續討論軍委和前委關係問題。
紅四軍致信毛澤東要他出席大會,他説:紅四軍黨內是非不解決,我不能回來;再者身體(患有瘧疾),參加會了。
“紅四軍八大爭論了3天結論,這個情況中央知道後,讓陳毅回到紅四軍,傳達中央紅四軍意見:要求紅四軍維護朱德、毛澤東領導,毛澤東前委書記。
這‘九月來信。
”石仲泉説。
朱、毛兩人各自做了自我批評。
朱德承認過去爭論,他是錯;毛澤東承認工作方式和態度。
毛澤東回到紅四軍後,朱德感慨道:“人家説朱毛軍,朱離開毛,朱離開了毛過不了冬。
”12月28日,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毛澤東、朱德、陳毅主持下召開。
會議通過了毛澤東起草八個決議,規定紅軍中各級黨組織,實行政委委員制度,任何藉口來削弱黨紅軍領導。
會議確立了黨紅軍實行領導原則。
這“古田會議”。
從此,紅四軍消除了意見分歧。
石仲泉説:“兩人這後沒有什麼分歧。
”遵義會議上,朱德力挺毛澤東。
給李德翻譯伍修權回憶道:“朱德同志,這次發言時聲色俱厲地追究臨時中央錯誤,譴責他們排斥了毛澤東同志,依靠外國人李德弄得丟掉地,犧牲了多少人命!他説:如果繼續這樣領導,我們不能跟着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