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原生民歌節文化和旅遊部、雲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中共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員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承辦。
雲南是我國擁有少數民族種類地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多樣而富集地區。
全省10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含有10項傳統音樂類項目,450項省級非遺項目中含有50項傳統音樂類項目。
此次原生民歌節,雲南省有彝族阿色調《桂花十里香》、姚安壩子腔《姚安壩子風光》、彝族海菜腔《月下情歌》、彝族民歌阿數瑟《白露花開》、南澗彝族山歌二里半腔《愛你不得做一家》、納西族民歌《栽秧古歌》、布朗族彈唱《太陽照進我心田》7組節目入圍,成為入圍節目數量省份。
7月22日,2019中國原生民歌節展演環節第一場、第二場,這7組曲目亮相,驚豔了在座觀演嘉賓。
“阿色調”,又名“彝族阿噻調”,2017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阿色調”主要流傳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是彝族各支系交流手段,承載着彝族社會生活、歷史傳説、風俗民情、倫理觀念多方面內容。
歌圩節,壯族傳統歌節,叫“三月三”、“歌婆節”。
歌曲敍事演唱語言,形象生動,想象,情歌感情,氣韻深長;演唱時,有領有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二里半腔”改編南澗民歌。
南澗民歌是南澗民族文化一個載體,是傳承民族文化形式之一,是千百年來彝鄉人民詩賦文才傳承延續,記錄了南澗各族人民歷史、科學、生產生活、傳統習俗、哲理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
南澗民歌彝族民歌主,大體上可分敍事歌、山歌、酒歌、舞蹈歌和兒歌幾大類。
“二里半腔”屬於山歌類,主要流行於無量山區一帶彝族聚居地區,是,豪放,旋律,音階幅度變化大,歌詞多是兩句一段體;內容多是人民抒發感情,交流思想和男女青年談情説愛。
“阿數瑟”於2013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阿數瑟”是流傳於臨滄市鎮康縣民間歌曲,有2000多年歷史,青年男女她訴説衷腸,親戚朋友她噓寒問,每逢婚嫁、節日喜慶場合,人們會地打歌、唱“阿數瑟”,唱詞上,表演者往往是即興而作。
《白露花開》“阿數瑟”“過山”演唱形式,展現青年男女對心上人思念。
該節目獲得雲南省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聲樂類金獎,2014年羣眾文化“彩雲獎”,第十四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大賽銅獎。
“姚安壩子腔”是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特有一種民間歌曲樣式,多春耕栽種季節和秧苗拔時節漢族青年男女唱方式演唱,主要流傳於姚安縣漢族主村寨中。
2008年,“姚安壩子腔”國務院公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姚安壩子腔”曲調,聲情並,生活氣息,地域特色突出,多野外田間清唱,笛子、二胡和打擊樂伴奏,有曲調唱腔而沒有正式文本,靠演唱者臨場發揮。
傳統民族節日“歌圩節”稱“三月三”,是壯族歌會和歌節。
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對唱山歌特色主。
那麼大家知道2019年歌圩節是幾月幾日嗎?接下來曆來大家解説。
南寧,這個讓天下民歌眷戀地方,歌聲繞樑斷,近日,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羣眾文化活動大幕開啓,編一起去感受現場氣氛吧!9月21日上午,2019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羣眾文化活動橫縣歌台橫縣橫州公園舉行。
歌圩節,分日歌圩和夜歌圩。
日歌圩野外,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村子裏,主要唱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
農曆三月初三,春節、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月、喬遷時節可形成歌圩。
趕圩路上歌逢手時,可形成臨時歌圩。
關於歌圩節起源有多種傳説,一説劉三姐發山歌,眾人爭相傳唱,衍成歌圩;一説娛神,災驅疫;一説紀念一情侶。
歌圩節作為壯族盛大傳統文娛活動節日,農曆正月十五日、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和五月二十日時間舉行。
壯族人民以來以善唱民歌着稱。
有載入漢朝劉向《説苑》《人歌》。
民間傳説,初唐時有個叫劉三姐壯家民歌手,她歌聲,感情,寓意,常用語言謳歌勞動和愛情,控訴統治階級,深受羣眾喜愛。
文化部指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2019亞太傳統藝術節:大地慶典-農村節慶無形文化資產話」,於10月5日盛大開幕,第一梯次團隊包括喬治亞、印度及台灣布農族團隊精彩樂舞表現,以及喬治亞琺瑯工藝師、尼泊爾粧佛工藝師工巧藝,宜蘭傳藝園區掀起亞太藝術風潮。
10月10日起,第二梯次團隊登場,帶來亞太農村文化風情。
第二梯次受邀演出團隊展演內容包括於2009年列入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韓國「羌羌水月來」(GANGGANSULLAE)與越南官賀民歌(Quan Họ Bắc Ninh Folk Songs),兩者是亞太地區節慶民俗音樂。
工藝部分有韓國螺鈿漆器工藝師金宗良(Kim Jong Yang)及越南籐編工藝師阮文靖(Nguyen Van Tinh)。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表示,本次受邀來台四個外國表演團隊是首度來台演出,第二梯次要亮相韓國「羌羌水月來」前幾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演出過片段之外,本年亞太傳統藝術節中是首次呈現大家。
來自越南官賀民歌,第一次在台灣登場表演!演出部分外,受邀來台工藝師是各國具代表性藝術家。
延伸閱讀…
累積18年品牌經驗亞太傳統藝術節精心呈現獨到、世界文化遺產展演內容台灣大眾。
盛行於韓國西南部地區民俗歌舞「羌羌水月來」,是韓國秋夕(中秋節)舉行季節性節慶活動,列為韓國無形文化財第8號,其歌舞名稱源自歌詞疊句唱法,每小節結尾處「羌羌水月來」呼應而得名。
歌詞領唱者發揮,舞者隨著領唱者節奏,圍成象徵月圓圈唱跳慶祝。
其中會穿插童玩遊戲,如扮烏龜、採蕨菜、綁鯖魚、踩屋瓦、捲草蓆、抬轎子、過門,傳達農村祈福祝願,以及對上天感謝。
這個世代相傳習俗源自於稻米文化,與昔日鄉村地區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現今「羌羌水月來」視為表演藝術,是韓國民俗藝術代表。
於旋律動作易學,有助增進社區和睦及女舞者之間友誼,因此成為韓國婦女致力保存傳統節慶文化,並列入小學音樂課程。
受邀來台「右水營羌羌水月來振興保存協會」是韓國全羅南道具有代表性地位傳統樂舞團體,受到韓國政府重視,1976年第17屆韓國全國民間藝術比賽中獲得總統獎,韓國國立國樂院列為國家級團隊。
此次協會理事崔成載(Choi Seongjae)率團來台,演出成員多是擁有超過四、五十年以上表演經驗奶奶們,她們少女時代演出,持續推廣羌羌水月來這項傳統藝術;高齡76歲鍾順葉(Chung Soonyop)奶奶,但是此次受邀團隊中年紀演出人員,是該協會中擔任傳承角色前輩藝術家,六十年演出經驗,可説是羌羌水月來活體保存者。
而南北寧官賀民歌,是越南北部平原上獨具特色民歌曲調,是越南民歌寶庫中旋律抒情歌謠式民歌。
越南北部,許多村落有彼此結盟兄弟村習俗,兩村村民聚亭祠,透過舉辦唱祝歌、歌、交緣歌聯歡,所發展出唱法即稱為「唱官賀」。
傳統唱官賀沒有樂器輔襯,歌形式交互演唱。
北寧官賀民歌作品超過400首,調子有213種變化多,包括唱祝、唱祭、唱會、唱各種唱法,主要表達人們情感狀態。
官賀民歌表達了族羣認、精神哲學,透過村莊之間分享、文化習俗情感,而加強促進了社會結。
前幾日,“大地飛歌·2019”落下帷幕。
南寧,這個讓天下民歌眷戀地方,歌聲繞樑斷,近日,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羣眾文化活動大幕開啓,編一起去感受現場氣氛吧!9月21日上午,2019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羣眾文化活動橫縣歌台橫縣橫州公園舉行。
延伸閱讀…
開場舞《山歌好比春江水》熟悉旋律拉開了本次歌台演出序幕。
緊接着登台是壯族時裝秀《壯鄉美》、歌曲《我愛你中國》、舞蹈《榴花似火》精彩節目。
俄羅斯星海拉丁舞蹈團帶來舞蹈《斑斕星海》、北非奈布奈特舞蹈團帶來舞蹈《北非手鼓舞》及本土舞蹈《絲路茉莉》節目一一呈現,演出現場氣氛一浪高過一浪,讓現場觀眾沉醉於中外民歌、舞蹈魅力之中無法自拔。
歌舞《我和我祖國》唱響,今年橫縣歌台演出落下帷幕。
9月21日晚,2019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羣眾文化活動馬山縣歌台馬山縣人民會堂舉行。
當晚演出中,異國風情和上林、馬山兩縣文化瑰寶同台獻藝,其中重頭戲是反映“馬山文化四寶”節目。
13個風格特色節目,不僅呈現了馬山特有文化元素,讓現場觀眾欣賞到來俄羅斯經典歌曲、暹羅和北非傳統舞蹈。
馬山籍歌手蒙麗妃獨唱歌曲《領航時代》將歌台氣氛推向高潮,本土舞蹈《苗妹妹》精彩節目充分表現了馬山人民積極、嚮美好生活精神風貌,同時展現了馬山人民熱情好客民風。
俄羅斯民歌《喀秋莎》、緬甸風情舞蹈《暹羅》、來自非洲大陸北非手鼓舞外國節目帶來異域風情,贏得了全場觀眾一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後,活動慷慨激昂《我和我祖國》聯唱中落下帷幕。
9月21日晚,“我和我祖國”南寧市興寧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暨2019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羣眾文化活動“千年古城 魅力興寧”興寧區文化旅遊購物節朝陽廣場舉行。
歌舞節目《興寧樂章》拉開了興寧區歌台演出序幕,緊接着是戲曲舞蹈《邕城戲韻》《銅鼓敲出壯鄉情》《邕嫁》富有興寧區本土特色節目,節目壯族元素南寧非遺項目有機結合,觀眾耳目一新感覺。
隨後,來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藝術家帶來原生態民間音樂性感歌舞,展現了異域別樣風情,讓現場觀眾身臨其境,許多觀眾情不自禁地跟動感爵士舞嗨了起來。
結束歌曲《一次出發》唱響,興寧區歌台演出落下帷幕。
9月21日,2019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羣眾文化活動上林縣歌台上林縣人民會堂精彩上演。
昨天上午10時,上林歌台演出正式開始,上林縣文化館、上林縣鄉音戲曲團帶來歌舞《復興中國夢》拉開了整個演出序幕。
澳大利亞班達伯格市管絃樂隊帶來管絃樂演奏《我是澳大利亞人》《羊毛剪子喀嚓嚓》,來自柬埔寨異域風情宮廷舞蹈《色彩》,這些魅力四射異國文藝表演,讓整個歌台掀起高潮。
馬山縣草根藝術家不甘落後,他們帶來《妹牧羊趣》《壯鼓飛揚》《生活美如霞》表演,活靈活現地描繪出馬山民族文化和馬山縣壯鄉人不屈不撓奮進品質。
9月21日晚,2019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砥礪奮進七十載·決戰脱貧奔小康”隆安縣歌台隆安縣蝶城文化廣場激情唱響。
活動大型歌舞《我祖國》中拉開序幕,來農村基層和濟村文藝隊攜舞蹈《筆墨春秋》登台,優美的舞姿展現中華上下五千年詩篇。
賓陽縣文藝團獻上了“五言壯歡”山歌《三叉江歡歌》、絲絃戲《夜襲崑崙關》、舞蹈《駱越神韻》,觀眾展現了獨具魅力地方民俗特色。
來德國和泰國藝術家,表演蘭達舞《風情無限》、歌舞《chicago &spanish show》,節奏、奔放舞姿,異域風情民俗特色,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