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決議,中國申報「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譽為「中國第五發明」。
二十四節氣不僅關係著人們衣食住行,指導著我們養生!來看看中醫藥專家們總結二十四節氣養生表吧!表示冬季開始,要注意防寒保暖,背、,睡前温水泡腳。
冬季是進補時機,但盲目進補。
不妨多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以及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薯類。
表示降雪開始,進入多發季節,可多吃些香蕉、菠菜、以及複合性碳水化合物改善心情。
多吃三類黑色食物:黑芝麻、荸薺和黑大豆。
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作用。
荸薺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清瀉內火功效。
黑豆蛋白質含量。
大雪節氣是乾燥,空氣濕度。
儘量增加室內濕度,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濕潤。
大雪過後是冬令進補最佳時機,適時地配合喝「八珍湯」來調養。
由當歸10克、川芎5克、白芍8克、熟地15克、人參3克、朮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組成,到藥店劑量抓好,燉雞肉可以。
蓮子心和茶泡水降心火,適合失眠、、舌尖或長口瘡人。
冬至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保健和氣血。
常用三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發熱為度。
還可以揉勞宮穴和內關穴,這兩個穴屬於心包經上穴位,具有温養效果。
二十四節氣中節氣,「三九天」小寒內。
養生直接方法早睡晚起,每天多睡時,使身體內陰陽。
温補熬碗南瓜山藥粥, 南瓜、山藥是温性食物,常喝能補益身體,抵禦寒氣人體侵襲,還可以加些紅豆、燕麥片、紅棗、蓮子一起熬。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後一個節氣,要防「五寒」。
①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裝;②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③防肺寒:喝粥散寒;④防腰寒:雙手搓腰腎陽;⑤防足寒:每晚熱水泡腳。
艾灸時,可以繞神闕穴(肚臍)周圍灸15分鐘左右,使神闕及關元穴、中脘穴、天樞穴、橫穴由表及裏逐煦、,進而全身經脈、氣血,起到健身與防寒作用。
春季節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和穀雨,養生要點春捂降火、疏肝潤燥主。
立春作為一年中第一個節氣,養生需要順應「陽氣生發,萬物始升」特點。
吃方面,要注意多吃温補開胃食物,如大葱、韭菜、白胡椒。
冬入春,人體體温調節機制需適應,要捂腰、肚、膝、腳這幾個部位。
雙手手掌心放在膝關節上,力度、地進行摩擦,每天晚上50~100下,直至摩擦部位發紅、發熱,可給關節「加温」。
從雨水開始,氣温回升、降水多。
但空氣空氣會,所以雨水節氣出現「倒春寒」。
春捂要點是「下上」,捂背、腹、。
飲食方面應多食山藥、蓮子、韭菜食物,養生保健效果更佳。
驚蟄意天氣回暖,春雷始鳴,蟄伏於地下冬眠動物。
少酸多甘是驚蟄飲食原,而甘味食物中,大棗最佳。
驚蟄需調理脾胃、疏導肝氣、養護腎水。
養胃可揉揉足三里穴(關節外側向下量4橫指),疏肝可用推搓兩肋法,即雙手腋下,順肋骨間隙推搓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30次。
腎水調養兩手搓手心後,放在腰部兩側,上下按摩腰部,直到為止。
春分,為春季一半,晝夜温差,雨水多,天氣狀態,早晚氣温偏低,穿衣可以下上。
飲食方面,可以多吃香菇、香椿、油麥菜,香菇維生素D含量,幹品中鈣、磷、鐵礦物質含量多。
香椿能解毒、理氣。
踏青和放風箏兩種運動春分時節,可以活動筋骨,放鬆肩頸部。
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節日,是一個遠足踏青、、催護新生春季儀式。
這個時節,陽氣生發易上火,不妨試試幾種茶。
每個節氣間隔半個月時間,分列十二個月裏面。
頭痛頭暈、眼乾、口苦、兩肋脹痛肝火人可以喝野菊花。
綠豆粥可降胃火,適合有口臭、口腔潰瘍、反胃、長痘、症狀人。
有咽乾疼痛、咳嗽、乾咳無痰或痰而黏、口鼻乾燥、發燒、鼻出血人可以多喝酸梨水。
穀雨是春天後一個節氣,氣温回升,但同時雨水增多,濕氣,要防春火,祛濕熱。
此時要注意健脾胃,比如山藥、蜂蜜、大棗是選擇。
生活中要戒煙戒酒,早睡早起,天氣時多外出運動,做好入夏準備。
夏季節氣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和大暑,養生要點扶陽祛濕、養心明目、防暑。
立夏到來,意味著夏季拉開序幕。
立夏時節有利於心臟生理活動,應養護心臟,做到「戒怒」,靜養身心,保持內心安靜、情志開懷,降心火。
膳食應以低脂、鹽、多樣、主,早晚喝些大米或薏米粥。
體質人可以增加一些紅棗或者生薑。
夏季出汗過多損耗津液,吃一些番茄、山楂、獼猴桃帶酸味水果,能夠斂汗祛,有助於生津解渴、健脾消食。
標誌著暑天濕熱正式拉開帷幕,這個時期出汗有降低體温、排出濕氣作用。
應該少做一些運動強度鍛鍊方法,比如,踢球、打籃球。
可早起或晚上太陽下山後,到公園或綠地散步、打拳、做操、跳舞,鍛鍊方式。
時節各種新鮮蔬菜、水果上市。
蒜薹、櫻桃、黃瓜稱為時節「三鮮」,能健脾、祛暑、養陰和胃。
芒種標誌著盛夏,一年中陽氣,陰氣內藏階段,可晚睡早起,重視睡子午覺。
宜以清補為主,多食蔬菜、豆類、水果,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
人體大量出汗後,不要馬上喝過量白開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防止血鉀過分降低。
夏至,全國進入階段,陽氣,宜避免午後高温時外出。
如果使用空調,26℃左右室內温度是,開空調兩三個時後應該開開窗户透透氣,大約半個時左右。
養心清暑,可以將荷葉、竹葉、薄荷葉 (每種3-5克)泡茶喝,有心火、養心和消暑作用。
還可以多吃苦瓜,具有清暑、明目解毒作用;盛夏時可多吃一些烏梅,它有解熱、、止瀉、鎮咳、驅蟲功效。
火鍋、燒烤和涮菜,這個時節忌口。
小暑節氣代表高温、、桑拿天將全面來襲。
天氣,情緒波動,導致血壓上升,腸胃功能,應有意識地調節情緒。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説法,小暑前後一個月鱔魚滋補。
南方地區有小暑吃蜜汁藕習慣,有、養血和多重功效,另外,推薦吃豆芽,有解毒作用。
延伸閱讀…
大暑時節天氣往往、,中暑,養生保健關鍵要除濕。
多食用消熱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冬瓜蓮葉、薏米燒湯喝,是飲料。
避免生活、工作、或房間,儘可能選擇乾燥通風環境;將衣服和被子陽光下晾曬,不可穿乾衣褲;夏季雨天多,如果涉水淋雨後要及時擦乾身體。
秋季節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養生要點補水養胃、防風潤燥、解乏安神主。
立秋時節,天氣開始轉涼,不過「秋老虎」會發威,仍要防暑。
許多地方有「貼秋膘」習俗,不過苦夏後補,應以調理脾胃功能主,可吃一些潤燥生津食物,如梨、百合、蓮子、銀耳、大棗、藕。
民間有立秋吃瓜習俗,稱為「咬秋」。
瓜類有、、消暑作用,立秋前後,吃些瓜。
絲瓜有利尿涼血、解毒作用;木瓜燉湯味道,還可以補水祛燥;瓠瓜性平,水消腫、止渴功效,是選擇。
處暑表明暑天接近結束,顯著特徵是空氣乾燥,養生離開防秋燥。
可以喝點糯米粥。
蘿蔔和鴨肉以及魚類、乾貝、海帶、芹菜、菠菜、芝麻、豆類及奶類是選擇。
此時暑退盡,過多地添加衣服,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提高機體低温環境適應能力。
「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抵抗力,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天氣變化,應及時增減衣服。
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温差節氣,晝夜温差10-15℃。
話説,「處暑十八盆,露露身」。
白露時節,首要防止。
注意養肺,多吃些梨、銀耳、蜂蜜和百合食物,可以食材藥食兩材料搭配,做成貝母梨湯、百合粥、冰糖銀耳湯,不但消化吸收,加重胃腸負擔,能養陰潤燥。
另外,若口燥咽乾、乾咳痰,可用麥冬、菊花、沙參泡茶喝。
秋分這天晝夜均分,隨後氣温下降,人陳代謝受抑,情緒低落,即出現所謂「悲秋」情緒,可以多穿色彩衣服、多曬太陽,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食物,有助於改善情緒。
秋季節氣温變化大,有三個「禁地」——頭、肚臍、腳要嚴加保護。
頭:外出時候戴帽子,洗頭時用水要平時一點,額頭上出汗水時不能見風。
肚臍:中醫稱肚臍神闕穴,温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機體陽氣,可以採取肚臍敷方法,驅寒助陽。
腳:腳是人體各個部位中離心臟地方,血液流經路程,而腳匯集了全身諸多經脈,睡前泡泡腳是個選擇。
寒露節氣是天氣轉涼象徵,標誌著天氣涼爽過渡。
寒露時節多吃甘、淡滋潤食品,如山藥、銀耳、蓮藕,既可補脾胃,能養肺潤腸,防治咽乾口燥。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一種用來指導農事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經驗積累和智慧結晶,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
2017年24節氣時間是怎樣?來看看下面2016年24節氣時間表!二十四個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個節氣間隔半個月時間,分列十二個月裏面。
延伸閱讀…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一個月之內有一節,立春到立夏前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冬季。
立春:開始意思,立春春季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增。
驚蟄:蟄是藏意思。
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土中冬眠動物。
:天氣,草木。
穀雨:雨生百穀。
雨量而及時,穀類作物能成長。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寒露:露水寒,要結冰。
霜降:天氣,開始有霜。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寒。
所謂“大寒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
寒氣逆,故謂大寒。
” “小寒”一樣,“大寒”是表示天氣程度節氣。
雖然近代氣象觀測記錄表明,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但是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氣温會出現“大寒”節氣內。
因此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部門要注意採取預防大風降温、大雪災害性天氣措施。
“大寒”節氣裏,各地農活依舊很少。
北方地區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同時加強越冬作物防寒防凍,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南方地區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田間管理。
大寒“年味”來。
“大寒”是一年後一個節氣,趕上年關將,所以此時民俗活動“年味”,人們開始忙着掃塵潔物,佈,醃製年餚,準備年貨。
飲食上,要切忌“了口福,苦了腸胃”,注意避免飢飽失調,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粥進行調理。
話説“冬天動一動,鬧一場病;冬天一,多喝一碗藥”。
冬季活動、鍛鍊養生有意義。
“大寒”時節運動可分室內及室外兩種,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打籃球體育鍛煉,但應注意運動強度,過度。
大寒大寒,無風 大寒,人馬 大寒豬屯,三月谷芽爛 冬至月頭,大寒年夜交 冬至月中,天寒無霜 冬至月尾,大寒二月 冬至月頭,大寒年夜交。
冬至月中,天寒無霜。
冬至月尾,大寒二月。
冬至月頭,大寒年夜交。
冬至月中,天寒無霜。
小寒大寒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冬至月尾,大寒二月。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過了大寒,是一年。
該,不成年景。
大寒到頂點,日後天。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過了大寒,是一年。
該,不成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