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字塔型汽車業供應鏈壁壘分明,分工明確,由Tier 1主導,提供應用系統OEM車廠,Tier 2提供模組,Tier 3供應零組件以此類推。
知名汽車資料庫Markline,依營業額排名,全球前十大Tier 1汽車零組件廠商,歐美日大廠一級零件系統模組大廠拿下。
而領域而言,歐系廠擅長傳動系統安全系統,日系廠則聚焦車身系統駕駛資訊;而美系廠商主要是傳動系統底盤系統主。
於環境標準嚴格,燃油車生產及銷量減少(延伸閲讀:2020 全球電動車產業發展概述),各車廠供應商加速電動化、策略結盟及生產線改造,有些供應商擴大產品種類和功能,有些企業通過重組來應,並透過軟體及OTA服務,成為這些Tier 1廠成長動力。
觀察國際大廠動向,將有助於瞭解全球汽車零件市場變化佈局。
其中未能深入介紹零組件/系統廠商,文末列出名單供參。
下圖2021年Iek整理tier 1大廠營收。
其中Vitesco Technologies分為電子控制、電動化技術以及傳感器/執行器三個業務部門。
主要以內燃、排氣、電機、電控聞名。
因應電動車趨勢,擴大電動車產品線陣容,2018年繪圖晶片一哥(NVIDIA)、戴姆勒(Daimler)宣佈研發駕系統。
2021CES展中,陣容48V混合動力系統到全電動驅動,是汽車電子用品如車內3D顯示儀有。
2021年12月,宣佈量產車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2022年開始量產。
Bosch是目前唯一一家自行生產碳化矽晶片汽車零件供應商。
2022年,收購德國3D地圖業者Atlatec,後歐洲車廠福斯集團合資設立電池工廠。
預計2025年電動車銷售額可達到50億歐元。
燃料電池方面,計劃到2026年氫燃料電池技術上投資25億歐元,從燃料電池動力模組開始(最初於美國Nikola生產卡車)。
Continental於 1871年成立,總部位於德國,全球員工人數 20萬人。
台灣翻譯成馬牌,中國是翻譯成”大陸”,總部位於德國漢諾威且擁有 150 年歷史,業者表示他們家ADAS系統、輪胎、傳動系統。
讀者可能熟悉產品,可能是馬牌輪胎,其實馬牌輪胎歷史了,1904年推出全球第一條有胎面花紋輪胎,提升輪胎排水性能和安全性;1991年推出節能輪胎EcoConti系列;近期推出環保胎,使用浦公英、回收水瓶來製作輪胎,而且輪胎重量傳統輪胎減少 40%,達成量化目標。
此外,馬牌預計2050年前將使用100%材料製作輪胎(延伸閲讀:2021 Top 5台灣輪胎廠簡介)。
2019年Continental動力部門宣佈減泵關零部件投資。
2020年Continental進行了重組,分成汽車技術、橡膠技術以及Vitesco Technologies三個部門。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若覺得此文您有幫忙,請點選免費廣告支持作者,謝謝您!《圖解電動車來》,村澤義,2019.4UDN,汽車零件巨頭Bosch 預測今年全球汽車產量萎縮逾20%!,2020.5.1財經,日企供應鏈撤中瞄準東南亞 越南受青睞成主要受益國. 2020.8.7Markline, 歐美一級供應商:電動化相關業務動態,2020.9.2工研院,預見移動新體驗智慧化電動化趨勢,2021.1.14(含部分整車二輪業者,英文順序排列)Aapico Hitech Public Co., Ltd.Advics Co., Ltd.Aichi Machine Industry Co., Ltd.Aisan Industry Co., LtdAisan Industry Co., Ltd.Aisin Aw Co., Ltd.Aisin Seiki Co., Ltd.Aisin Takaoka Co., Ltd.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Akiba Co., LtdAlps Alpine Co., Ltd.Anzen Motor Car Co., LtdAoyama Seisakusho Co., LtdAptiv Investment Co., Ltd.Arai Shokai Co.,LtdAshimori Industry Co., Ltd.Asian Aw Co., LtdAustem Co., Ltd.Bohai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Brano Group, A.S.Chugai Co., LtdChuo Malleable Iron Co., Ltd.Chuo Spring Co., Ltd.Cie Automotive, S.A.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atl)Cummins, Inc.Daewon Kangup Co., Ltd.Daido Metal Co., Ltd.Daihatsu Motor Co., LtdDaikoku Shokai Co., LtdDatasystem Co., LtdDonaldson Company, Inc.Eagle Industry Co., Ltd.Elevate Textiles, Inc.Empire Motor Co., LtdEstra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F.C.C. Co., Ltd.Faltec Co., Ltd.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Co., Ltd.Ficosa International, S.A.Fine Sinter Co., Ltd.Fuji Kiko Co., Ltd.Fukoku Co., Ltd.Furukawa Electric Co., Ltd.Futaba Industrial Co., Ltd.Futaba Iron Works Co., LtdGac Component Co., Ltd.Grupo Antolin-irausa, S.A.Grupo Kuo, S.A.B. De C.V.H-one Co., Ltd.Hankook Tire & Technology Co., Ltd.Harada Industry Co., Ltd.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Heian Boeki Co.,LtdHiguchi Manufacturing Co., LtdHino Motors Co., LtdHitachi Astemo, Ltd.Hitachi Metals, Ltd.Hitachi, Ltd.Honda Motor Co., LtdHwashin Co., Ltd.Ichikoh Industries, Ltd.Ichitan Co., Ltd.Ijtt Co., Ltd.Ikemoto Co., LtdIkuyo Co., Ltd.Imasen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Inteva Products, LlcInzi Controls Co., Ltd.Japan Motor Parts Co., LtdJeco Co., Ltd.Kamikochi-jidosha Co., LtdKasai Kogyo Co., Ltd.Kasei Kogyo Co., Ltd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Ltd.Kinugawa Rubber Industrial Co., Ltd.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Korea Flange Co., Ltd.Kourinsha Co., LtdKoyo Kyuei Co., LtdKushiro Brake Co., LtdKyowa Leather Cloth Co., Ltd.Kyung Chang Industrial Co., Ltd.Lead Co., Inc.Littelfuse, Inc.Magnix Co., LtdMeiwa Industry Co., Ltd.Meritor, Inc.Mitsuoka Motor Co., LtdMiyama Co., LtdMotorix International, Inc.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Nakajima B.C., LtdNakamura Auto Parts Co., LtdNakayama Lining Industries Co., LtdNemak, S.A.B. De C.V.Nhk Spring Co., Ltd.Nichirin Co., Ltd.Nihon Body Parts Kogyo Co., LtdNihon Plast Co., Ltd.Nikki Co., Ltd.Nippon Fruehauf Company, Ltd.Nippon Gasket Co., Ltd.Nippon Piston Ring Co.,Ltd.Nippon Seiki Co., Ltd.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Nishikawa Rubber Co., Ltd.Nissan Motor Co., LtdNissan Shatai Co., LtdNissin Kogyo Co., LtdNittan Valve Co., Ltd.Novelis, Inc.Ogura Clutch Co., Ltd.Ohtsuka Co., LtdOwari Precise Products Co., Ltd.Pacific Industrial Co., Ltd.Pajero Manufacturing Co., LtdPiolax, Inc.
汽車配件是構成汽車整體各個單元及服務於汽車一種產品。
我2020年去墨西哥拜訪時候,有去拜訪Vitesco Technologies部門,有讀者可以參考這篇(延伸閲讀:解密新大陸:美國艾爾帕索(El Paso)及墨西哥華瑞斯(Juarez)雙城投資商機)。
Denso前身是豐田汽車開發部門,1949「日本電裝」創業,過去產品分為汽車、工業設備,並以引擎相關零組件和機器聞名。
現在汽車領域佔公司總銷售額97%,主要產品領域有動力傳動系統、電氣化系統、電子系統、熱能系統、智慧移動。
目前公司規劃要2030年度(2030/4~2031/3)要2022年度成長36%,其中包含電動化、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銷售額增加,且積極開發下一代車載半導體研究(產業風雲:2022尺寸矽晶圓供應商佈局!),台積電赴日設廠計畫,Denso會扮演腳色。
此外,聯電和Denso合作生產車用功率半導體,兩者合資USJC,2023.5. 12吋晶圓廠量產閘雙性電晶體(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Denso台灣供應商,包括階 DMIC鈺、凝結器吉茂Magna於 1961年成立,總部位於加拿大,全球員工人數超過 16萬人。
一階中少數擁有組車廠Magna,本身事車身外飾結構、動力系統與視覺技術、座椅系統、整車解決方案,齒輪系統知名。
Magna2019年法蘭克福車展,展示了如何改變座椅位置和方向,可用於駕駛、行李搬運和車內會議。
除此之外,麥格納電動車戰略聚焦動力系統(涵蓋純電和混電),燃料電池和儲氫系統進行各種創新研究。
南韓 LG電子於 2020年12月底宣佈,LG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 Magna International設立,10億美元合資公司 , LG Magna e-Powertrain,生產電動馬達、逆變器和電力驅動系統主。
2021年FiskerMagna敲定電動休旅車的製造協議(延伸閲讀:2021美國矽谷六大創電動車公司),2022年底,麥格納購併Veoneer汽車主動性安全事業,讓麥格納感測器系統功能上。
麥格納本身ADAS事業,包含雷達、攝影機駕駛者監控系統(Driver Monitoring)ZF於 1915年成立,總部位於德國,全球員工人數 超過 15萬人。
發展純電混電技術,而事實上,他訂單大都來自混合動力技術和系統需求激增。
2021CES展中,宣佈來中央/區域整合,並導入Middleware 串聯硬體和軟體功能,來成未來公司獲利新動力。
公司業務分為汽車零件、家居生活和能源。
汽車零件方面,生產引擎(Engine) 、傳統 (Drivetrain) 、剎車和底盤相關 (Brake and Chassis)、 車身 (Body) 和資訊 (Information),業者表示大部分日本車單,比例AISIN拿下。
AISIN計劃電動化產品(HV變速器、電動車橋)佔總產量比例到2023財年提高20.0%。
延伸閱讀…
韓國汽車零件供應商。
中國、美國、印度、捷克、斯洛伐克、俄羅斯、土耳其、墨西哥、巴西設有生產基地。
2019年銷售統計,主要生產前裝市場(80%)底盤、駕駛艙,後裝AM佔20%銷售。
此外,因為中國市場佔比例達40%,所以2019年11月宣佈加大中國業務。
各整車廠提供座椅、配電系統和電子模塊以及其他關係統及其零部件、軟體。
公司業務座椅部門和E-Systems(原電子零部件部門)兩個部門構成,Lear Corporation 控制全球約 30% 皮革座椅市場,70% 皮革採購來自巴西。
Valeo是這些公司裡面,擁有和電機系統, 高壓系統和48V解決方案上,擁有主導權,2022年底48V電機市場比例估計40%。
此外,發展自駕,法雷奧於2023年中國滴滴自駕簽訂合作MOU。
Forvia是全球第七汽車零組件供應商,係母公司法商佛吉亞(Faurecia)德商海拉(Hella)今年年初合併完成。
合併後Forvia全球40多個國家擁有300多個聯絡點工廠、77個研發中心,共有15萬名員工。
座椅、內飾和智慧座艙技術來自母公司佛吉亞,照明技術來海拉。
電動車產品方面電池(延伸閲讀:2020全球鋰電池產業狀況分析)和儲氫系統聞名,該公司旨在2030年前電池零件成本減少1/6,並儲氫系統成本減少1/4。
此外,Forvia研究如何通過技術調整,和使用材料,來減製程中二氧化碳排放。
後,未來Forvia增加智慧座艙投資,認為領域潛市場規模每年增長可達到7%。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若覺得此文您有幫忙,請點選免費廣告支持作者,謝謝您!《圖解電動車來》,村澤義,2019.4UDN,汽車零件巨頭Bosch 預測今年全球汽車產量萎縮逾20%!,2020.5.1財經,日企供應鏈撤中瞄準東南亞 越南受青睞成主要受益國. 2020.8.7Markline, 歐美一級供應商:電動化相關業務動態,2020.9.2工研院,預見移動新體驗智慧化電動化趨勢,2021.1.14(含部分整車二輪業者,英文順序排列)Aapico Hitech Public Co., Ltd.Advics Co., Ltd.Aichi Machine Industry Co., Ltd.Aisan Industry Co., LtdAisan Industry Co., Ltd.Aisin Aw Co., Ltd.Aisin Seiki Co., Ltd.Aisin Takaoka Co., Ltd.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Akiba Co., LtdAlps Alpine Co., Ltd.Anzen Motor Car Co., LtdAoyama Seisakusho Co., LtdAptiv Investment Co., Ltd.Arai Shokai Co.,LtdAshimori Industry Co., Ltd.Asian Aw Co., LtdAustem Co., Ltd.Bohai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Brano Group, A.S.Chugai Co., LtdChuo Malleable Iron Co., Ltd.Chuo Spring Co., Ltd.Cie Automotive, S.A.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atl)Cummins, Inc.Daewon Kangup Co., Ltd.Daido Metal Co., Ltd.Daihatsu Motor Co., LtdDaikoku Shokai Co., LtdDatasystem Co., LtdDonaldson Company, Inc.Eagle Industry Co., Ltd.Elevate Textiles, Inc.Empire Motor Co., LtdEstra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F.C.C. Co., Ltd.Faltec Co., Ltd.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Co., Ltd.Ficosa International, S.A.Fine Sinter Co., Ltd.Fuji Kiko Co., Ltd.Fukoku Co., Ltd.Furukawa Electric Co., Ltd.Futaba Industrial Co., Ltd.Futaba Iron Works Co., LtdGac Component Co., Ltd.Grupo Antolin-irausa, S.A.Grupo Kuo, S.A.B. De C.V.H-one Co., Ltd.Hankook Tire & Technology Co., Ltd.Harada Industry Co., Ltd.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Heian Boeki Co.,LtdHiguchi Manufacturing Co., LtdHino Motors Co., LtdHitachi Astemo, Ltd.Hitachi Metals, Ltd.Hitachi, Ltd.Honda Motor Co., LtdHwashin Co., Ltd.Ichikoh Industries, Ltd.Ichitan Co., Ltd.Ijtt Co., Ltd.Ikemoto Co., LtdIkuyo Co., Ltd.Imasen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Inteva Products, LlcInzi Controls Co., Ltd.Japan Motor Parts Co., LtdJeco Co., Ltd.Kamikochi-jidosha Co., LtdKasai Kogyo Co., Ltd.Kasei Kogyo Co., Ltd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Ltd.Kinugawa Rubber Industrial Co., Ltd.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Korea Flange Co., Ltd.Kourinsha Co., LtdKoyo Kyuei Co., LtdKushiro Brake Co., LtdKyowa Leather Cloth Co., Ltd.Kyung Chang Industrial Co., Ltd.Lead Co., Inc.Littelfuse, Inc.Magnix Co., LtdMeiwa Industry Co., Ltd.Meritor, Inc.Mitsuoka Motor Co., LtdMiyama Co., LtdMotorix International, Inc.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Nakajima B.C., LtdNakamura Auto Parts Co., LtdNakayama Lining Industries Co., LtdNemak, S.A.B. De C.V.Nhk Spring Co., Ltd.Nichirin Co., Ltd.Nihon Body Parts Kogyo Co., LtdNihon Plast Co., Ltd.Nikki Co., Ltd.Nippon Fruehauf Company, Ltd.Nippon Gasket Co., Ltd.Nippon Piston Ring Co.,Ltd.Nippon Seiki Co., Ltd.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Nishikawa Rubber Co., Ltd.Nissan Motor Co., LtdNissan Shatai Co., LtdNissin Kogyo Co., LtdNittan Valve Co., Ltd.Novelis, Inc.Ogura Clutch Co., Ltd.Ohtsuka Co., LtdOwari Precise Products Co., Ltd.Pacific Industrial Co., Ltd.Pajero Manufacturing Co., LtdPiolax, Inc.
汽車配件是構成汽車整體各個單元及服務於汽車一種產品。
延伸閱讀…
汽車配件種類,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汽車消費多,汽車配件這個市場變得。
近些年來汽車配件製造廠飛速地發展。
看結合部位是否、看商標標識是否、看轉動部件是否、看防護表層是否、看幾何尺寸有無變形、看總成部件有無缺件、看零件表面有無鏽蝕、看膠接零件有無鬆動。
此外,能選擇原廠配件,選購不到首選汽車配件品牌產品。
6月28日,《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發佈了2021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
榜單,博世和電裝是冠亞軍;前十名中,採埃孚超越麥格納國際和大陸躋身前三甲,麥格納國際下降1名到第4名,大陸下降2名排第6名,愛信精機上升1名到第5名。
慣例,《美國汽車新聞》供應商提供上一年汽車行業市場營業收入(銷售額)進行排名。
因此,2021年全球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評定標準是各供應商2020年度業績。
參與百榜評選時,供應商需要提供公司名稱、總部所在地、聯繫方式以及相關數據。
因此,部分規模零部件供應商沒有上榜,是因為沒有提交相關數據。
榜單概況:企業營收普遍下滑,出現5家新面孔 不出意料,受疫情全球流行影響,2021年全球汽車零部件百榜中大多數公司2020年營收2019年均出現下滑。
不過,全球Top 10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排名較去年沒有什麼變化,且營收超過400億美元供應商是兩家,是博世和電裝,與去年。
這些充分説瞭零部件供應商們業務彈性。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串業務打擊一些企業收入造成損害。
比如,電子和推進系統供應商博格華納2020年汽車市場業務營收為99.7億美元,2019年2.2%;日本照明系統供應商糸製作2020年汽車市場營收為73.6億美元,2019年下跌1.1%;德國排氣、供暖和空調系統供應商埃貝赫2020年營收增長了8.2%,達到60.2億美元。
2020年榜相比,今年榜單中出現了5家新面孔,是來韓國Yura Corp、來德國Adler Pelzer Holding、來美國Gentherm Inc. 和Henniges Automotive以及來中國德賽西威。
相應地,2019年榜單中有5家公司未能躋身今年榜單,是科德寶(Freudenberg Group)、德爾福科技(Delphi Technologies)、國際汽車零部件集團(IAC Group)、日本Alps Aliphine和美國Shilon Industries Inc.。
中國有8家企業上榜,名次有所攀升 德國商業日報最近報導,汽車製造商及其協力廠向來是處於唇齒相依倚狀態,儘管其中表面上,來,協力廠得承受來車廠要求創新研發壓力,得提供最佳價格,處境居下風,然最近Beryll企業諮詢公司公佈一項市調報告顯示,這些看似飽受壓榨協力廠,去(2013)不但締造了10年以來盈利,且全球百大汽車零組件製造商中,沒有一家成績出現赤字,景況比人想像。
Beryll合夥人Jan Dannenberg指出: 這些協力廠顯然於危機發生期間上了一課,學會了如何議價之際,抵禦來車廠壓價力量。
當前全球前10汽車零組件製造商中,以德國大陸輪胎公司及博世兩家分居首位及第二位,其餘八位由來自日本、加拿大、南韓、美國、法國國廠商分佔。
其他另有20家德國協力廠如全球排名第11位ZF Friedrich、Mahler(第18位)、Thyssen Krupp Automotive(19位)、BASF(20位)、Sch’effler(24位)、Hella(40位)、Brose(43位)、Lanxess(54位)、Getrag(58位)、Bayer(60位)、Eberspächer(63位)、Leoni(66位)、Webasto(72位)、Dräxlmaier(74位)、KSPG(76位)、Mann & Hummel(77位)、Freudenberg(83位)、Evonik(84位)、Knorr Bremse (92位)以及Leopold Kostal(98位)等家雖擠入前十大,但百大排名榜上,赫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