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列次序不是人口數量多少,而是北宋朝代政治地位準則:例如趙氏(宋朝皇室姓氏)、錢氏(吳越國王姓氏)、孫氏(錢俶正妃姓氏)、李氏(南唐國王姓氏)吳越錢塘地區最家庭姓氏。
而宋朝敵政權北漢君主姓劉,契丹君主採劉姓皇族漢姓,所以劉姓作為大姓排在了後面。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目前國際上公認有關姓氏頻率研究方法,為止發現收集宋朝、元朝、明朝文獻,採集統計樣本,每一人物姓名、籍貫或居住地、工作地區、文獻表明地點進行統計,同時當時多次人口統計數值,年份間隔為加權數計算全國和各省人口數比重,從而推算出當時全國姓氏期望分佈頻率。
調查發現:李、王、張三個大姓人口接近1億,超過中國大陸總人口7%;佔中國大陸總人口1%以上姓氏共有18個,佔人口0.1%以上姓氏共有129個,而這129個姓氏人口佔中國大陸總人口87%。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杜若甫、助理研究員袁義達中國姓氏人數比例進行了詳細研究。
該研究國家統計局提供1982年全國人口0.5‰抽樣資料(57萬餘人),以及1970年台灣出版《台灣地區人口姓氏分佈》一書進行統計,計算機處理獲得。
1995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出版《姓氏典故》一書中公佈了國1436個姓氏使用頻率《姓氏頻度表》,該表是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張書巖研究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字處1984年、中科院遺傳1986年、國家語委會漢字處1989年三次抽樣統計結果。
中華書局1999年7月《中華字典·附錄》中收錄了《中華姓氏頻度表》,2001年7月中華《百家姓》雜誌第1期第45頁轉錄。
[5]
2006年,中國大陸調查百家姓次序,袁義達主持完成[21][22]。
這項調查共涉及1110個縣市,2億九千六百萬人口數據,獲得姓氏4100個,省籍、地區、縣市三級人口比例統計排定。
這些人是嶽飛直系後代。
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是當今中國大陸十大姓氏。
2007年中國公安部全國户籍人口統計:王姓成中國大陸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7.25%。
這個排名2006年1月中國科學院統計有。
主要分佈河南安陽市區,其他地方各有其家族成員。
不過百人,言出一系。
分佈於河南省,南北朝時期族姓發展而來,原本是一種鳥類名字,於當時人崇尚鳥類,姓起成了「難」。
後來姓大部分遷徙到了朝鮮半島,中國存在。
延伸閱讀…
袁義達研究組在山西調查「難」姓時,引來了韓國尋親團。
他説,韓國文化界認為,這個姓是韓國「難」姓根源:「河南出土過一塊南北朝時期石碑,記載一個卑族官員事跡,他名字叫『樓』,『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改名成了『江』。
隨後,這些姓『難』鮮卑族到了現在朝鮮半島,韓國人認為這些人是自己祖先。
」
袁義達介紹,「死」姓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北部,是北魏時期少數民族四字複姓發展而來,目前人數呈減少趨勢。
第四姓:𡶦(⿱山丘,音「亞」)
袁義達説,這個姓是研究組在安徽省渦陽縣和遼寧省彰武縣發現,共有2000人左右。
這些人是嶽飛直系後代。
延伸閱讀…
嶽飛後人遭秦檜迫害逃亡,「嶽」字上下顛倒,組成了這個新姓。
稀有「源」姓,源自古代少數民族
中國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目前中國人口前十大姓和人口前300名姓氏。
李王張劉陳——中國五大姓人口近4億,數字啊!1.李姓-佔中國漢族人口 7.94%=95,300,000人。
2.王姓 -佔中國漢族人口 7.41%=88,900,000人。
3.張姓 -佔中國漢族人口 7.07%=84,800,000人。
4.劉姓 -佔中國漢族人口 5.38%=64,600,000人。
5.陳姓 -佔中國漢族人口 4.53%=54,400,000人。
6.楊姓 -佔中國漢族人口 3.08%=37,000,000人。
7.趙姓 -佔中國漢族人口 2.29%=27,50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