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都市建築類型解析:住宅區分類與用途規範
前言:
都市規劃將建築物類型細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其中住宅區又依實質居住環境水準和使用類型劃分為七種。本文將詳述住宅區的分類、使用限制,以及如何查詢建築物分區。


住宅區分類:
- 第一種住宅區(住一):維護最高居住環境,僅供獨立或雙併住宅使用,高度限制三層樓。
- 第二種住宅區(住二):維持較高居住環境,可設立住宅、零售業和服務業,高度限制五層樓。
- 第二之一種住宅區(住二之):臨寬路且對面有綠地等設施的住二,容積率可適度提高,使用管制另作規範。
- 第二之二種住宅區(住二之二):臨寬路且對面有綠地等設施的住二,容積率可適度提高,使用管制另作規範。
- 第三種住宅區(住三):維持中等居住環境,可設立住宅和一般零售業,高度無限制。
- 第三之一種住宅區(住三之):臨寬路且對面有綠地等設施的住三,容積率可適度提高,使用管制另作規範。
- 第三之二種住宅區(住三之二):臨寬路且對面有綠地等設施的住三,容積率可適度提高,使用管制另作規範。
- 第四種住宅區(住四):維護基本居住環境,可設立住宅和輕工業與一般零售業,高度無限制。
- 第四之一種住宅區(住四之):臨寬路且對面有綠地等設施的住四,容積率可適度提高,使用管制另作規範。
建築物查詢:
可參閲土地謄本,或查詢都市發展局等相關單位。
附表:住宅區類別對照表
類別 | 建蔽率 | 容積率 | 用途 |
---|---|---|---|
住一 | 40% | 100% | 獨立或雙併住宅 |
住二 | 50% | 150% | 住宅、零售業、服務業 |
住三 | 60% | 200% | 住宅、一般零售業 |
住四 | 60% | 250% | 住宅、輕工業、一般零售業 |
住二之 | 50% | 175% | 住宅、零售業、服務業 |
住二之二 | 50% | 175% | 住宅、零售業、服務業 |
住三之 | 60% | 225% | 住宅、一般零售業 |
住三之二 | 60% | 225% | 住宅、一般零售業 |
住四之 | 60% | 275% | 住宅、輕工業、一般零售業 |
住1 住2:不同的住宅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
居住是人類生活中的基本需求,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住1」和「住2」兩種住宅類型應運而生,它們迎合了不同人羣的居住需求,形塑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住1 | 住2 |
---|---|
住宅單元面積較大 | 住宅單元面積較小 |
擁有獨立的出入口、庭院等空間 | 通常為集合式住宅,共享公共空間 |
居住密度較低 | 居住密度較高 |
私密性較佳 | 私密性較低 |
購置成本較高 | 購置成本較低 |
適合家庭、多人居住 | 適合單身、小家庭居住 |
住1:舒適寬敞,私密自在
住1通常指獨棟住宅、別墅、聯排別墅等住宅類型,其特點是住宅單元面積較大,擁有獨立的出入口、庭院、車庫等空間,居住密度較低,私密性較佳。
住1適合家庭、多人居住,寬敞的空間能滿足不同家庭成員的居住需求,獨立的出入口和庭院則提供了私密自在的生活環境。
住2:精緻小巧,機能完善
住2通常指公寓、大樓等集合式住宅,其特點是住宅單元面積較小,通常為集合式住宅,共享公共空間,居住密度較高,私密性較低。
住2適合單身、小家庭居住,精緻小巧的空間設計能有效利用空間,公共空間的設置則可滿足日常休閒、社交等需求。
住1 住2的優缺點比較
特點 | 住1 | 住2 |
---|---|---|
空間大小 | 大 | 小 |
獨立性 | 高 | 低 |
私密性 | 高 | 低 |
居住密度 | 低 | 高 |
生活機能 | 較不方便 | 較方便 |
購置成本 | 高 | 低 |
適合居住者 | 家庭、多人 | 單身、小家庭 |
選擇住1 住2的考量因素
選擇住1還是住2,需考量個人需求、經濟能力、生活習慣等因素:
- 家庭結構:家庭人數多、有小孩者適合選擇住1。
- 經濟能力:住1的購置成本較高,需考量個人經濟能力。
- 居住偏好:重視私密性、獨立性者適合選擇住1;追求機能便利、生活圈成熟者適合選擇住2。
- 生活習慣:如有養寵物、種植習慣者,住1較能滿足需求。
結論
住1和住2是現代人居住的兩大選擇,它們各有優缺點,適合不同的人羣。無論選擇哪種住宅類型,重要的是找到符合自身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居住空間,營造舒適自在的生活環境。
延伸閲讀…
常看到土地分區,有住2住3等註解,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房產知識》何謂住一、住二、住三@ 你的裝修精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