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和“候”是形近字,使用寫混、讀混。
要分清這兩個字,得弄明白它們各自意義。
“侯”,可以指統屬於天子國君。
如《周易》:“利建侯。
鐘姓鍾姓姓。
是姓氏。
“侯”可作聲旁,構成一些形聲字,如“猴”“喉”“瘊”。
“侯”讀hou2,是姓氏不能讀成hou4。
只有福建閩“侯”縣“侯”讀hou4。
而日常生活或工作交流中,他人姓氏搞錯,是一件事情,所以這個系列專門梳理一些姓氏,於大家避坑。
因為中華姓氏多,搞混姓氏,所以想到哪列到哪,漏之處,請大家指正。
傅姓付姓是同姓,“付”是“傅”簡寫。
傅(付)姓符姓和苻姓姓,源。
符姓苻姓姓、源兩個姓,混淆。
侯姓見,而候姓見。
鐘鍾原本為不同意義兩個字,但漢字簡化後鐘、鍾成為了鍾;兩姓變成了同一個鍾姓,成為了鍾姓中兩個源頭。
但古代“鍾”姓,“鐘”姓見,所以今天鐘姓大都源自於“鍾”姓。
吳、武、伍姓為姓,源。
讀音相近,非常容易搞混,是武姓伍姓。
於區別,吳姓常説成“口天吳”。
蕭姓肖姓本不是一個姓,古代姓蕭很多,姓肖。
二簡字“蕭”簡化“肖”,致使大量“蕭”姓改姓為“肖”。
八、九年後,《二簡字表》廢止,但於使用“肖”(簡化“蕭”)人多,這個錯誤扭轉。
如今大陸,“肖”是“蕭”是同一個姓了,“肖”認為是“蕭”姓簡寫字。
但港澳台,使用“蕭”姓。
延伸閱讀…
譚姓覃姓同源姓,覃姓出自於譚姓。
余姓俞姓是姓氏,源,不是簡寫繁寫關係。
盧姓蘆姓姓,但同源。
《百家姓》中沒有蘆姓,而文獻中蘆姓人雖有但。
這可能是《百家姓》作者認為這兩姓是同一個姓緣故吧。
邱姓丘姓姓,但同源。
丘姓出自於邱姓,同時丘姓避聖人孔丘諱而迴歸於邱姓。
所以,邱姓丘姓有時可以看作是同姓。
侯姓見,而候姓見。
延伸閱讀…
有人誤“侯”字寫成“候”字,“候”姓可能出自“侯”姓錯別字。
《百家姓》中沒有候姓,文獻中基本上查不到候姓人。
所以侯與候應該視為同姓,或應該是同源。
萬是萬簡化字,但萬萬簡化前原本兩個並存字,而且萬姓萬姓是兩個並存姓,漢字簡化後變成了一個姓。
但萬姓很少見,所以現在萬姓大多數來於萬姓簡化。
而且,萬姓萬姓應該是同源,所以萬姓萬姓基本上可以看作為同姓,是簡化結果。
楊姓揚姓兩個姓,並非錯別字。
楊姓大姓之一,揚姓見。
但楊與揚寫錯,而且古代有時是相通。
所以楊姓揚姓兩者同源,揚姓出自於楊姓。
鮑姓包姓是兩個姓,源。
俞姓喻姓姓,源。
藍姓蘭姓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