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厝後裝修】入厝後再裝修有撇步!避開禁忌注意事項,打造舒適美宅

入厝/入宅儀式與注意事項

在台灣,搬入新居前舉行的「入厝/入宅儀式」藴藏著傳統習俗和吉祥寓意。以下介紹不可不知的步驟、注意事項和禁忌,助您安居樂業。

入厝後裝修 Play

入厝前準備

  1. 預約適宜搬家日期(農民曆擇「移徙」或「入宅」)
  2. 清掃新家(建議3-5天前開始)
  3. 安置祖先牌位(先「出火」後「安香」)
  4. 準備入厝儀式用品

入厝儀式

入厝後裝修

  1. 開門入宅七寶(手持)
  2. 撒銅板入户(全體親友參與)
  3. 開燈開窗(象徵光明和氣場流通)
  4. 準備寓意好的物品

  5. 米缸:裝8分滿米,放入裝銅板紅包,貼「滿」

  6. 碗筷:數目6或12,紅紙標示,寓意健康
  7. 掃把畚斗:綁紅紙,入宅使用,清除晦氣
  8. 水桶:開啟水龍頭,裝3分滿,放入硬幣,置於客廳,寓意財源廣進
  9. 笛音壺:放入硬幣,加水燒開,寓意求財旺宅

入厝後注意事項

  1. 入厝後祭拜土地公和地基主
  2. 安牀儀式(挑選吉時,撒硬幣於牀下)
  3. 煮紅白湯圓或甜品招待客人(安屋爐灶)
  4. 邀請親友入厝聚餐(人事興旺)
  5. 收集入户硬幣作為發財金

入厝禁忌

  1. 不可空手入屋
  2. 不可裝修施工
  3. 孕婦不宜參與搬家和入厝
  4. 忌選沖剋家人生肖日的吉時
  5. 不可午後搬家(陽轉陰)
  6. 季節搬家忌諱:春巽、夏坤、秋乾、冬艮
  7. 雙人入厝忌選相剋或相害的日子

入厝後裝修指南:打造你的夢想之家

入厝後裝修是一種在入住新家後進行的裝修或改造,旨在提升居家舒適度、美感和機能性。相較於一般裝修,入厝後裝修具有以下特點:

  • 規避風險:已在空間中生活,對使用需求有更深入的瞭解,能減少裝修後實際使用與預期的落差。
  • 分階段改造:依據預算和生活習慣,逐漸完成,避免一次性投入過多資金。
  • 舒適至上:因應實際生活需求進行客製化設計,打造更符合居住者習慣的空間。

常見的入厝後裝修項目

項目 目的
牆麪粉刷 改變空間氛圍、視覺感
地板改造 提升耐用度、質感或改變風格
天花板設計 增加空間感、隱藏管線
收納系統 解決收納問題、提升空間利用率
照明設計 創造温馨舒適的光環境
衞浴設備 更新陳舊設備、提升使用體驗
廚房改造 改善料理環境、增添機能性

入厝後裝修注意事項

入厝後裝修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確認結構安全性:如果牽涉到拆牆或改造格局,須徵詢專業技師評估結構安全性。
  • 考量實際需求:避免過度裝修或不必要的改造,以符合居住者的生活習慣和預算。
  • 提前規劃:制定詳細的裝修計畫,包含時間、成本和工序,避免施工延宕。
  • 尋找信譽良好的工班:選擇有口碑且專業的裝修團隊,確保施工品質和售後服務。
  • 做好監工:定期現場監控施工進度,確保符合計畫規範,避免瑕疵。

優點和缺點

優點:

  • 客製化空間:根據實際生活需求設計,打造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 逐步改造:依據預算和生活習慣,逐漸完成裝修,避免一次性投入過多資金。
  • 規避風險:已在空間中生活,對使用需求有更深入的瞭解,能減少裝修後實際使用與預期的落差。

缺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