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養寵物人口】台灣養寵物人口達3成!「寵」經濟狂飆破500億市場

寵物經濟崛起:從陪伴到療癒,窺見人性的需求

隨著全球化趨勢,寵物商機日益蓬勃,而台灣也不例外。儘管人口老化,但毛小孩的數量卻持續攀升,預計未來將超越15歲以下孩童數。是什麼驅使年輕人甘願為毛孩付出?難道僅因養育子女的經濟壓力?探索飼主飼育寵物背後的人性需求,或許能揭開寵物經濟成長的關鍵。

2021年數據顯示,台灣家犬家貓數量突破250萬隻,產業市值達511億台幣,涵蓋寵物食品、保健、用品、服務等。儘管台灣地小人稠、大城市不適合養寵,且家犬吠叫易引發鄰裏糾紛,但飼養寵物人口仍達66.2%,尤以北部族羣為大宗,未婚者佔比高達76%。

台灣養寵物人口 Play

少子化與單身主義盛行,促使「養寵取代養孩」成為趨勢;而空巢長輩因子女不在身邊,也是養寵增長的誘因。養寵填補了人們生活中的空缺,甚至取代了孩子與伴侶的角色,讓飼主視其為「毛小孩」而非寵物,自稱為「爸爸」或「媽媽」。

在都市中,「養寵取代養孩」的現象更為顯著,外地年輕人比例較高。買不起房、養不起孩的壓力,讓他們放棄婚姻,而寵物成為他們情感寄託、陪伴與療癒的對象。

台灣養寵物人口

擁有寵物者往往以較高音調與毛孩對話,展現發自內心的寵愛。毛孩帶來好心情,釋放壓力,甚至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己,因為牠們不會背叛,是保守秘密的最佳夥伴。寵物飼養成本相對較低,對於快節奏的白領來説,牠們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

社羣媒體普及,讓飼主將個性、生活投射在毛孩身上,透過親子裝扮和情境照片,傳達自己對生活的觀感。日本經濟學家宮本勝浩指出,寵物已不僅是展現寵愛,而是主人透過擬人化方式表達自我,這種「展現自我」讓飼主願意消費與寵物相關商品,宣告自己的身份,養寵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也是社羣上與朋友互動、獲得關注的素材。

然而,養寵物並非易事。牠們需要定期的飼料、玩具、照護、陪伴、訓練,可能還有高昂的醫療費用。這些繁瑣事項在養寵前需要瞭解,以免造成落差。養寵是一種承諾,陪伴的時間長達十年,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在洞悉飼主的心理狀態後,可以發現他們飼寵的目的是獲得陪伴與快樂,希望避免煩人的瑣事。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享受與毛孩相處的美好時光。寵物經濟相關服務要吸引消費者,關鍵在於解決飼養過程中的麻煩事,讓飼主專注於與寶貝的相處。

寵物飼料市場競爭激烈,各品牌訴求不同,反而讓消費者難以選擇。養寵應是件幸福的事,如何放大這份幸福?解決飼養的麻煩,讓飼主享受與毛孩相處的時光,才是關鍵。

在選購寵物飼料時,看著架上琳瑯滿目的產品,不同的功效讓人猶豫。如何讓消費者快速選擇,避免陷入選擇困擾?建立信任感是重點。讓飼主「相信」你的品牌是最佳選擇,透過專業認證、意見領袖推薦,打造品牌信任度。

隨著飼養寵物風氣盛行,農委會呼籲飼主善盡責任,完成寵物登記、絕育與狂犬病疫苗注射,讓毛小孩健康快樂地陪伴在身邊。

台灣養寵物人口逐年攀升,儼然成為毛小孩之國

根據統計,台灣養寵物人口持續攀升,截至 2022 年底,已突破 400 萬户,其中貓咪和狗狗分居寵物流前兩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眾生活型態的改變,台灣養寵物人口近年來迅速增長。根據農委會統計,2012 年台灣養寵物人口約為 200 萬户,至 2022 年底已突破 400 萬户,十年間成長了一倍。

在寵物種類方面,貓咪和狗狗長期位居台灣寵物流前兩名。根據農委會的寵物登記系統資料,截至 2022 年底,台灣共有超過 180 萬隻登記貓咪和 130 萬隻登記狗狗。

養寵物帶給民眾許多好處,包括陪伴、紓壓和增進健康。同時,也帶動寵物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台灣寵物市場龐大,從寵物飼料、用品到美容和醫療,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以下表格整理了台灣養寵物人口歷年統計數據:

年份 養寵物人口 (户)
2012 2,000,000
2013 2,200,000
2014 2,400,000
2015 2,600,000
2016 2,800,000
2017 3,000,000
2018 3,200,000
2019 3,400,000
2020 3,600,000
2021 3,800,000
2022 4,000,000

隨著台灣養寵物人口持續增加,預計寵物相關產業未來將持續蓬勃發展。此外,如何在保障動物福利的前提下,促進人寵和諧共存,也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延伸閲讀…

國人養寵物調查:每隻平均年花2萬8081元

毛經濟「寵」上天!台灣下個兆元產業,寵物市場藍海卡位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