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會】四川省會成都:香港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的橋樑

翻譯文章:

文化與歷史

四川位於中國西南部,是長江上游,是中國內陸腹地之一,介於東經97°21′-108°31′和北緯26°03′-34°19′之間,全省東西長1075公里,南北寬921公里,面積48.41萬平方公里。四川西部地區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東部地區則大都位於四川盆地內。四川與重慶、貴州、雲南、西藏自治區、青海、甘肅和陝西接壤。

四川省境內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平原和高原少,面積分別佔全省幅員面積的77.1%、12.9%、5.3%和4.7%。其中,盆地外圍高山佔18.3%,川西高山與高原佔45.1%,川西南山地佔11.6%,盆地丘陵佔7.3%,盆地緩丘、平壩佔7.2%,盆地內平原佔10.5%。[39]

四川省會 Play

以龍門山-大涼山一線為界,四川大致可分為東部四川盆地及盆緣山地區,以及西部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區。四川地形複雜多樣,包含四川盆地、川西高原(青藏高原)、橫斷山脈、雲貴高原、秦嶺-大巴山山地等幾大地貌單元,地跨中國地勢第一及第二階梯,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相對高差達7300多米。全省最高點是川西的大雪山主峯貢嘎山,海拔高達7556米,超過除亞洲外世界其它各大洲最高峯。四川省位於地震帶,屬於地震多發的省份。

四川省除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小部屬黃河流域外,其餘均屬長江流域,是除青海外另一個長江和黃河都流經的省份。長江也是流經四川的最大河流,上游稱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界河,金沙江流至宜賓後稱長江。長江四川境內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赤水河等。四川是中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大量水電站。四川省湖泊大多分佈於西部和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區,以冰蝕湖、溶蝕湖、堰塞湖為主,無特大面積湖泊。全省共有大小湖泊1000多個,著名湖泊有邛海、瀘沽湖等。四川北部的若爾蓋地區是中國重要的沼澤濕地區。

四川省會

四川處於亞熱帶,由於地形和不同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氣候複雜多樣。大致的説,東部的四川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而西部的高原地區受地形影響,以垂直氣候帶為主,該地區從南部到北部,氣候類型由亞熱帶逐漸過渡至亞寒帶,而垂直方向上則分佈有從亞熱帶到永凍帶的各種氣候類型。

四川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複雜多樣的氣候條件,形成了四川豐富多彩的土地利用類型、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和自然地理景觀,有利於農、林、牧和旅遊等各業的綜合發展。

東部的四川盆地年平均氣温14~19℃,比中國同緯度的其它地區(如長江中下游地區)高1℃左右。其中,最冷的1月平均氣温3~8℃,最熱的7月平均氣温25~29℃,春季及秋季氣温則接近年平均氣温。該地區四季分明,無霜期為280~300天。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温小於8℃,其中1月平均氣温-5℃左右,7月平均氣温也只有10~15℃,全年無夏,冬季漫長。而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氣温因地形而異,一般谷地為15~20℃,山地為5~15℃。

東部的四川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其中盆地周邊山地多於盆地腹地,而盆西緣山地是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地區,達1300~1800毫米,當地城市雅安有“雨城”之稱,故柳宗元曾提出“蜀犬吠日”的説法。從季節上説,四川冬季降水最少,僅佔全年總雨量的3~5%,夏季降水最多,佔全年總雨量的80%,冬幹夏雨,雨熱同期。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區降雨稀少,年降水量為600~700毫米,其中金沙江河谷小於400毫米,是全省最乾旱的地區。該地區幹雨季分明,6~9月為雨季,降雨佔全年總雨量的70~90%;11~4月為乾季。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區差異大,乾濕季節分明。

經濟

四川擁有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32種,佔全國資源種數的70%,其中天然氣、硫鐵礦、芒硝、螢石、鈣、釩、鈦儲量居全國第一。在資源開發基礎上的天然氣化工、天然氣能源、釩鈦金屬加工等產業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各類石材及礦泉水儲量和產量也比較大。

四川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養區,是中國三大林區和五大牧區之一,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天然中藥材4300多種,藥用植物種類佔全國的75%,是國家中藥材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中藥上有“無川不成方”之説。

四川省境內可利用植物資源1萬多種,脊椎動物1100餘種,屬國家珍稀保護植物84種,全國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49種,動物種類和植物種類均位居全國第二位。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佔全國30%,珍稀動物種類數量居全國第二位,74%以上的大熊貓分佈在四川境內[40]。

四川省工業體系完備,擁有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支柱產業[2]。2019年,全球約50%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在四川進行封裝測試,同時四川發電設備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2]。2019年四川新興的軟件產業收入也超過3691億元[69],成都天府軟件園是中國最大的專業軟件園區之一[70]。四川的大型企業主要有新希望集團、四川長虹電子集團、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宜賓五糧液集團、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攀鋼集團、通威集團、藍光集團、華西集團、藍潤集團、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等。2019年,新希望集團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是四川最大的企業[71]。2020年末,四川省共有上市公司136家,總市值超3萬億元,數量、市值均排名中國第八位,其中四川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為五糧液集團[72]。

四川天然氣的儲藏和開發量則居中國前列。由於四川水電可開發量位於全國第一,是少數水電比重超過火電的省份。預計在2020年前,四川有長江幹流及雅礱江梯級開發等多座大型水電站建成,四川將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輸出基地。四川也是全國三大電力設備生產基地之一,目前在水、火、核、風發電設備的生產領域均有較高市場佔有率。同時,四川也是國內太陽能硅基半導體電池發電原材料多晶硅、單晶硅、非晶硅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其中四川新光硅業公司擁有國內第一條達產的千噸級多晶硅生產線,除新光外,還有四川永祥、樂電天威硅業、東汽硅材料、川投硅業等太陽能發電硅材料生產商。

四川歷來是釀酒大省強省,川酒綿醇濃香、風味獨特、獨樹一幟,不遜黔省。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郎酒、沱牌、水井坊,品牌濟濟,源遠流長,聞名天下。

四川是農業大省,農業經濟發達,在經濟中所佔比重高,四川生豬產量常年位居中國第一,休閒農業的規模也一直保持中國第一[2]。四川糧食、油料、蔬菜供應在中國也有重大影響。在產業結構中,

四川省會:成都

簡介

四川省會成都,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成都地處四川盆地西部,地形平坦,氣候濕潤,土壤肥沃,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糧食產地,被譽為“天府之國”。

歷史文化

成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秦惠文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興建都江堰,成都開始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公元前316年,劉邦建立漢朝,成都成為益州的首府。後因戰爭破壞,益州遷往洛陽,成都再次衰落。直到唐朝,成都才重新振興,並在五代十國時期達到鼎盛。宋朝時,成都成為四川路的首府,經濟文化發展迅速。明清時期,成都繼續保持繁榮,成為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地理環境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地勢平坦,平均海拔500米。成都地處成都平原中心,四周環山,自古以來就有“蜀中糧倉”的美譽。成都氣候温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6℃,降水量1000-1200毫米。

經濟發展

成都的經濟發展迅速,是西部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成都市的支柱產業包括電子信息、汽車製造、食品加工和旅遊業。近年來,成都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吸引了大量國內外企業落户。2022年,成都市GDP達到20817.5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7位。

  • 寬窄巷子: 位於成都市中心,是成都歷史文化保護區,古色古香,充滿成都傳統文化氣息。
  • 武侯祠: 紀念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
  • 杜甫草堂: 紀念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故居,環境清幽,景色宜人。
  • 青城山: 道教名山,風景秀麗,古樹參天。
  • 都江堰: 世界文化遺產,古代水利工程,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未來展望

成都的發展前景光明,未來將繼續致力於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成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

附錄

指標 數據
人口 1633.10萬 (2022年)
面積 14335平方公里
GDP 20817.5億元 (2022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