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分佈 魏氏早期主要是今山西、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有部分分居於今湖北、湖南省境。
魏公子無忌之孫魏無知5世孫魏歆定居於鉅鹿(今屬河北)。
唐代有魏慕中鉅鹿徙居江西南昌,歷15世,有一支移居福建寧化石壁村,歷11世,有魏才祿,生4子:長子魏元,移居廣東長樂;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孫邦政移居廣東龍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墳;四子魏貞,有一子移居廣東揭陽,有一子居海。
此外,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徙天下於鹹陽十二萬户”。
魏氏有部分人遷陝西省境內。
東漢時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
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後福建安家。
泉州人魏居、魏古蘭、魏少,以及漳州魏姓,是這個時期遷台定居。
魏元裔孫魏應浩、魏特敬於乾隆年間遷台灣新竹縣;裔孫魏鼎於清朝鹹豐三年去美國,後到加拿大定居;裔孫魏松於1910年到印尼,開錫礦,任馬來西亞議員。
台灣魏姓,台南、台北兩縣。
整個台灣省,是諸姓中第四十四個大姓。
明代曆年間時,有一位名叫魏亮人,從福建台,墾荒開基,開創了魏氏落籍台灣先驅。
後來台灣郡城開設“張珍山號銀鋪”者,當年魏亮後。
延伸閱讀…
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貴在台率眾起義,反復,為平息這一起義,有同安人魏大獻隨軍入台,並因平息而升任安平水師協鎮。
後,這位魏大獻定居安平。
乾隆年間、嘉慶年間、道光年間,有魏姓人氏從福建移居台灣。
泉州人魏居、魏古蘭、魏少,以及漳州魏姓,是這個時期遷台定居。
延伸閱讀…
現在台北縣石碇鄉、樹林鎮、雙溪鄉福隆村,仍居住有他們後代子孫。
堂號 ”九合堂”:春秋時晉有大夫魏絳。
山戎晉請和,絳晉君説和有五利。
於是晉便和附近少數民族山戎締結了條約。
8年之中,晉國九合諸侯,稱為霸主,是魏絳功勞。
魏姓因鉅鹿為望,故”鉅鹿”其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