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引言:
《康熙字典》,是一部纂修於清康熙年間的漢語辭典,至今仍廣為流傳。其對後世學術界影響深遠,成為了考試書寫的標準範本。


纂修過程:
清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奉詔開始編纂《康熙字典》。由張玉書擔任總閲官,陳廷敬輔助,另有二十八位纂修官參與。期間張玉書病逝,賈國維被革職,劉巗因案遭流放,陳廷敬與數位纂修官先後辭世。歷經六年,終於在康熙五十五年頒行。
內容架構:
《康熙字典》共收錄了 47,035 字目,按十二地支分為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根據 214 個部首分類,列示各字在《廣韻》、《集韻》等韻書中的音切,並標注反切與直音。
此外,字典還收錄了經、史、子、集經典文獻中的佐證,並附有韻母表、音切指南和字母切韻要法。
影響與流傳:
《康熙字典》確立了科考書寫的字形標準,對學界影響極大。其成書後廣為流傳,一直作為珍貴的語言學工具書。現存的版本有清代木刻本和晚清上海的影印本,中華書局曾使用影印本為底本重印。
項目 | 內容 |
---|---|
編纂時間 | 清康熙四十九年三月至康熙五十五年 |
編纂機構 | 皇家 |
主編 | 張玉書、陳廷敬 |
纂修官 | 張逸少、趙熊詔、涂天相、王雲錦、賈國維、劉灝等二十八人 |
收錄字數 | 47,035 |
分類標準 | 214 個部首 |
注音標準 | 反切、直音 |
參考資料 | 《廣韻》、《集韻》、《韻會》、《唐韻》、《尚書》、《孟子》等 |
流傳版本 | 清代木刻本、晚清影印本、中華書局重印本 |
康熙字典筆畫:認識漢字的骨肉靈魂
康熙字典,作為中國文字學的里程碑鉅作,對漢字的收錄、編排和注釋都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其中,康熙字典中的漢字筆畫,更是認識漢字、理解漢字含義的關鍵。
筆畫簡介
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單位,不同的筆畫組合會形成不同的漢字。康熙字典共收錄了214種基本筆畫,分為點、橫、豎、撇、捺、鈎等六大類。
類別 | 筆畫 | 筆順 | 例字 |
---|---|---|---|
點 | 十 | ||
橫 | 一 | ← | 工 |
豎 | ↓ | 一 | |
撇 | ↗ | 乙 | |
捺 | ↘ | 乙 | |
鈎 | ↓↘ | 乙 |
筆畫規則
康熙字典中對漢字筆畫的書寫順序和筆形筆勢都做了詳細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規則:
- 先橫後豎:橫向筆畫在豎向筆畫之前書寫。
- 先撇後捺:撇捺筆畫中,先寫撇再寫捺。
- 先上後下:筆畫由上向下書寫。
- 先左後右:筆畫由左向右書寫。
- 相交後續:筆畫在相交處後繼續延伸。
漢字筆畫與含義
漢字筆畫的組合方式和筆順,不僅影響著漢字的形體,還隱含著漢字的含義。例如:
- 「人」字:由「一」和「撇」組成,表示人站立的樣子。
- 「日」字:由「橫」和「撇」組成,表示太陽升起的樣子。
- 「月」字:由「橫」和「彎鈎」組成,表示月亮的形狀。
漢字筆畫與書法
康熙字典中對漢字筆畫的規定,也為書法藝術奠定了基礎。善於把握漢字筆畫的規律,才能寫出遒勁有力的書法作品。
結語
康熙字典中的漢字筆畫,是漢字的骨肉靈魂,是認識漢字、理解漢字含義的關鍵。通過瞭解康熙字典筆畫的規律和含義,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漢字的奧妙,體會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延伸閲讀…
康熙字典:在字解釋、筆畫、部首、五行、原圖掃描版_漢程漢語
️1 畫:一丨丶丿乙𠃉𠃊亅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