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五行 |五行到底如何理解 |【怎樣理解五行】

五行,它是日常生活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現象變化基礎。

其實,是“氣”運行五種狀態,古人它來解釋萬事萬物形成以及關係。

木,代表春季,特性是生長,顏色綠色,味道是酸,性情主仁慈,方位是東方和東南,對應五臟是肝;火,代表夏季,特性是炎上,顏色紅色,味道是偏苦,性情上比,方位是南方,對應五臟是心,所以説,一個人如果火了,那麼心臟不太好;金,代表秋季,特性是變革,比如説清朝末期庚子國變、到後來辛亥革命,金顏色白色,味道,性情主,方位應西方和西北方,五臟對應肺;水,代表冬季,特性是潤下,顏色黑色,味道是鹹,代表,應方位是北方,五臟對應腎。

土,是四季末後18天,辰戌醜未月後18天,顏色黃色,味道有點,土特性是承載,我們坤卦屬土,老子《道德經》中寫道“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這個道理,家裏母親承擔起一份責任,而自然界大地母親給予人類包容,這是承載象。

土主,方位應西南,東北和中原。

身體上應脾胃,那麼如果一個人脾胃,可以吃點,紅薯、土豆,小米這些適合。

我們翻《經》,乾卦“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意思,“動能”,宇宙間物質關係,這個動能。

這個“動能”有五種,金、木、水、火、土作代表。

所以,五行本質代表是宇宙間五種能量運行形式。

留個問題:什麼乾卦屬金,兑卦(澤)屬金?古人對五行理解:“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革,土爰稼穡”,古人對五行解釋,理解,我們理解方式分析一下;金曰革:革是改革、革命、改變;是一股顛覆現有狀態能量,不滿足現狀,尋求改變能量。

比如:改革、造反金性能量,顛覆現有統治和狀態能量。

比如:兩個人談判,雙方頭腦中主見。

是土顏色,如果一個人臉色微黃而,底下透紅,那表現;如果臉色發黃、褐黃色,有濕氣,病脾,同時臉部肌肉沒有顯得沒有彈性、紋理;發是水濕症,是水濕淤堵,有瘀了會發黃,《傷寒論》裏茵陳蒿湯,其中的茵陳和梔子,是,和祛濕氣;所以如果有水濕,但是臉色並沒有發黃,只是灰暗,説明水沒有化熱,還不能,不能茵陳蒿湯,只要祛脾濕為主藥物,比如朮、蒼朮、炙甘草、生薑。

談判中金主張。

水是適應趨勢能量,金改革後,天地變了,乾坤變了,而形成勢,勢力推翻後新局面。

“水曰潤下”水是勢,水特點順勢,因勢而成型,流向處,局勢下水能定位乾坤位置,乾坤定位天地準。

道德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這種對勢,精準把握性故幾於道。

比如:談判中,於方意圖和言外之意把握。

乾坤定而勢生,逆勢不能長,順勢而生長,所以水生木;因為水定勢,才能這個勢中存在。

所以產生木。

所以,明白方目的後,可以提出主題。

木勢中衍生主題。

於事物初始,根基。

金木水火,後一個【土】了;木火金水,應能量狀態是春夏秋冬,那麼土是什麼呢?季節時間劃分上有兩種:一種是長夏,即一年當中夏天和秋天之間,有一段時間,叫長夏,是指夏季後一個月份,太陽高度計算,即農曆7月7日8月6日;另一種説法是: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後十八天,,屬於土;這兩個説法是,核心是濕氣,民間叫返潮。

太陰濕土,應是一天當中晚上21點到次日凌晨3點,是一天當中時刻,應着土。

中央,是陰和陽交會地方,陰屬水,陽屬火,水火交會,生濕氣;天屬陽,地屬陰,上下相交,則下雨;南屬熱,北屬寒,相交,變為濕氣。

濕氣無形,化生有形土,所以土即土;所謂陰陽相交,化生萬物,依靠濕土;化生萬物,這裏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化】萬物,動植物死亡後,埋入土中,會腐化,即上一篇文中説腐化屍體有瘟疫病菌,石灰或草木灰深埋後,很多年會變為無毒;即使是分解塑料袋,100年是可以化掉,需要時間;另一種是【生】萬物,這個大家可以理解,植物生長,動物飲食;提泉水朋友可能有這種感受,山上泉水,很多時候是;2016年開始,我提泉水,家裏泉水這幾年沒有斷過,不管是煮飯是炒菜,是泉水,喝開水是泉水(我喝茶);我去過杭州四個地方取泉水,不是那種景點,是普通山腰裏,其中三個地方泉水是;這幾年時間裏,因為疫情,或因為冬季斷水,累計只喝過2-3個星期自來水,或買過幾桶某某山泉,頂替一下,是以下嚥,兒子受不了,催促我去看看泉水是不是可以打了。

這土化生萬物魅力所在。

前幾年有報道,説報社請來檢測機構,杭州幾處景點泉水全部檢測化驗了一遍,結果説是酸性,不能喝!我是一開始不信這些東西,人和動物喝山泉水,幾萬年了,即使現在污染有加重,但是絕不會因為泉水是酸性而不能喝,醋、李子、楊梅、菠蘿是酸性什麼可以吃呢?不是騙子,而是我們自己,即使到今天,有很多有大學以上學歷人,講酸鹼體質;我們教育是普及,國民學歷提高,但是好像人,並沒有減少,可能多了,而且後可能會多;現在一個重病,不是選中醫治,還是選西醫治問題,而是人變得,而自知問題。

土本味是,但是所生長的五穀是,所以我們説土性味是甘甜,山泉水是;這裏注意,五穀是種子,不是指那些葉子或莖稈;春天,大家喜歡去野地或者山上挖毛筍、挖野菜,什麼馬蘭頭、蒲公英、GAI菜類,這些不是,而且是,大都寒涼傷脾,儘量吃,即使吃點開水焯一遍,苦水倒掉後才能少量吃。

脾是食物,我們開藥方時候,常用藥物炙甘草,甘草本身是,有炒過,有加蜂蜜炒,叫炙甘草,取其入脾燥脾功能;小朋友喜歡吃糖,部分大人會愛吃點東西,是説他脾處於狀態,類似我們前面文章舉例説孕婦肝升發,喜歡,用以剋制肝木道理是。

脾是中醫稱呼,西醫裏面叫胰腺,是舌條狀;解放初期農村沒有肥皂時候,還有用豬胰子洗東西習慣,這個豬胰子是能洗掉髒東西和油污,這我們脾化解食物作用之一。

天濕,地土長夏令,陰陽交會,是生濕氣;濕氣所化,於五行土,土中含有濕氣。

肌是肥肉,肉是瘦肉,人身肥肉包裹着瘦肉;脾上有膏油,脾,脾膏油多,外層肥肉多;脾血,生瘦肉;所以氣血人,會缺少肌和肉,變成皮包骨;,氣血,陽虛人,會,因為無法排出,堆積成為贅肉,我們《減肥》兩篇文章裏講過,這中醫裏説脾主肌肉;如果,肌肉裏面肥肉很多,脾經有關係;如果,皮包骨頭,血虛血熱有關,這個血虛血熱源頭,還是因為脾,脾統血,血無法肌肉裏面流動,垃圾堆積,形成血瘀血熱或者濕熱,進而變成血虛;講【火】時候,我們講膽火不降,形成痰、痰濁,加上心火不降,形成各種頭部疾病:包括耳鳴、眼疾、扁桃體發炎、口腔潰瘍、髮脱髮、牙疼牙出血牙脱落。

而這些膽火、心火不降原因是什麼呢,因為脾經,脾運化能力障礙,不能順利引導膽火心火,不能通過肺金涼降,不能順利歸入腎陽之中。

兩兩之間總會存在“相生”或“剋”關係,故五行之間無主次分,地位。

很多藥物,是黃色,比如以前舉過病例,五黃治,黃芩、黃連、黃柏、黃、生地黃,其中黃芩、黃連、黃柏、是黃色,但苦寒,因為陽明胃經胃是有屬土一面,陽明燥金,陽明不降陽明病,需要黃芩、黃連、黃柏和這幾味藥,時候不能重用,寧可量少次多,不要使用過量,要確保不傷到脾經,不傷腎陽。

宮,發音喉,發音、、,風格沉浸、莊重,其音土,入脾;五音階魅力,我們【木】那篇文章講過了。

脾主思,思而得之,發為歌。

自歌,脾歌;歌唱是人們表達情緒反應,所以叫思而得之,發為歌;唐詩宋詞,登峯造,本質上詩歌是歌而作,歌以抒情、歌詠志。

脾氣逆滿,吐聲不吐物,我們説打嗝,噎膈,本質上是痰或血,降不下去造成,叫木克土;治法降膽火、降痰濕、降陽、降心火主,輔助疏解肝氣;《傷寒論》中柴胡,以升肝木、清肝熱為輔,主力於降膽火、降濕熱、降陽、通腸道;而小柴胡湯,以升肝木、祛肝鬱主,輔助降膽火、降痰濕;這兩個方劑,兩個方劑肝升膽降思路上區,只是升、降側重點;我們學這兩個方劑時候,不能一味地背誦,生搬硬套,要掌握每味藥物肝膽循環,位置作用和區別,如果能夠患者情況,柴胡小柴胡進行化裁加減,那才算學到位了。

頭部很多問題,是肝木升、膽火不降,導致標症,比如耳鳴、口腔潰瘍、牙疼、舌尖、眼疾、嘔吐、頭暈、失眠、胃痛、心痛。

不要忘了去解決陽虛和脾經治本問題。

脾和胃,是一對夫妻,胃是表,脾是裏,口通胃,通脾;西醫不用説,這個小夥子治了幾年沒治;中醫什麼有問題呢?那個小夥子找中醫治過幾次,前2次治好了,但是過1-2個月又復發了,他認為中醫沒用,轉去找西醫了;其實治療核心策略,是要改善脾經,以及脾經帶來膽火、心火不降瘀,瘀積累後,會上攻,形成口腔潰瘍;如果這個脾升、膽降徹底解決,是會反覆發作下去;如果幾次中藥治好了,明白原理,飲食上調整,繼續吃食品,過不了多久脾不升、膽不降情況出現了,口腔潰瘍再犯了。

最近另外一個年夥,反映自己幾年來,扁桃體發炎,發燒,有皮膚病,每日睡覺做夢;舌體大紅,薄稀黃苔,呈顆粒狀突起小粒,中有裂紋,屬於典型脾經,引起膽火、心火不降,形成濕熱,熱入血;仔細一問,每週定量讓自己吃牛奶水果,吃;如果這個傷脾錯誤飲食改正,即使治好了要復發。

《傷寒論》半夏瀉心湯,是上面兩個夥病症,要每個人三個循環情況,做一些加減,照搬方子有時候有用,有時候沒有用。

前文講過小孩子喜歡吃糖,部分大人會愛吃點東西,是説他脾處於狀態,類似我們前面文章舉例説孕婦肝升發,喜歡道理是;上次【水】文章裏,我們舉過一個水泥加鹽,增加抗凍效果例子;有一個例子,如果是建築水泥大壩,我們希望水泥凝固一點,以便釋放中心水泥漿中多餘熱量,工程上水泥加一點糖,那麼這個水泥漿凝固時間會加長了,插上幾根竹管,散去裏;道理,我們開中藥方子時候,會用炙甘草,甘草是,其起到藥性作用,是本身需要中藥方劑,減少脾經,我們會加炙甘草,減緩中藥力度;相反,如果是要祛濕主方子,我們希望水走一點,儘排出體外,我們加炙甘草,加多了水濕反而滯留了。

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腎主,所以多思傷脾,思考問題人,傷脾經;因為思考多人,手腳動,運動量,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脾統血,多思會動,於脾這個運輸大隊,對氣和血運輸工作,水氣和血液送不出去,垃圾和肥料運回來。

五液是腎主水氣,脾土不能制水,則水流而為涎,涎説口水,脾寒濕者其涎,脾熱者其涎。

睡覺流口水人,説脾寒;自己開車不暈,但是坐別人車暈車、吐,如噴射狀嘔吐,其實脾經水氾濫表現;所以如果會坐車,坐車暈車人,有可能是脾經,從舌苔濕滑上可以得到驗證;所以治療暈車,地吃幾粒暈車藥,其沒有什麼,要脾經治了,坐車才不會暈了;脾經如果,其他臟腑問題會有一大堆出來,要同時調理,才能徹底治好;脾經人,飲食,肯定有食品習慣,牛奶水果飲外,有苦寒蔬菜比如苦瓜、毛筍、菜心葉,《食品身體》。

脾氣血充分,唇,脾寒者唇乾,脾熱者唇枯,脾絕者唇縮;所以看一個人身體是否,,看TA唇色是否明潤、飽滿、微紅,只要看見嘴唇乾燥起皮、乾裂結殼,顏色暗黑,説脾有重問題,身體;如果你作為企業人事面試官,或者你找對象相親,你學了點中醫話,看一眼方嘴唇,可以看出方身體狀況如何;有些女生塗了口有所掩蓋,看其他比如:臉色、眉毛、頭髮、皮膚、手掌、手背能看身體狀況。

甘味所發,其氣香。

香味入脾,我們經常用木香、檀香木料作為中藥,治療脾經造成痰不降;市面上範圍流行【香道】,是符合中醫原理,點一支香,可以助脾經運化,讓人,精神倍增,只是中醫裏面,脾幫助,區別沒有那麼大,木料和木料作用區別,價格木香效果反而,例如中成藥木香氣丸、香砂養胃丸;春季或夏季時候,在家裏點截艾條,利用芳香祛濕原理,只要截,房間裏會濕氣祛除一大半;有反過來用法,如果房間裏面煙重,抽煙人多了烏煙瘴氣,只要濕毛巾揮舞幾次,煙氣會一大半,是原理;我們看抗日劇時候,小鬼子用毒氣彈,如果毛巾打濕,捂鼻子上,能過濾大半毒氣,或者撒潑尿上去,尿過濾毒性效果會;這個中醫原理是不是很有意思?!天五生土,地十成;這個肝木時候,詳細講過了,贅述。

稷是,北方小米,黃色,味甘入脾。

人時候,或者生病時候,這時脾胃還,你讓他吃魚大肉、吃零食飲,基本上會要了他命,這時食物,一碗小米粥,加幾片鹹菜;一碗小米粥加鹹菜,一碗麪、一碗米粥、一碗紅糖水,能讓他恢復體力;可惜是,現代營養學,或者減肥科學倡導者,勸人儘量不要吃米、面,只吃肉類、吃水果,相信人地多,其愚不可及!牛叫聲“麼—”,是中宮音,土“宮”發音,來於喉,發音、、,風格沉浸、莊重,其音土,入脾;不管是母乳、牛乳,包括豬、狗、馬、羊,所有所謂哺乳動物,嬰兒時候,是吃母乳,説母乳是適合嬰兒吃,是安全、有營養東西;但是什麼我們所有文章裏反覆強調牛奶不能吃呢?可能我們男士,但是生過小孩女士是知道,哺乳期間是沒有例假,例假來時候,母乳少了、變了;這裏有個中醫知識點,母乳是血化!母乳餵養寶寶媽媽們,恢復例假時間會晚一點,六個月後例假恢復,沒有用母乳餵養寶寶媽媽們,恢復例假時間只有1-2個月,身體差的媽媽產後恢復例假要一年;剛生下小孩時,媽媽氣血化成母乳,所以母乳是有營養、適合嬰兒食用、易消化;但是媽媽例假恢復,母乳沒有什麼營養了;我們知道情況下,絕大部分嬰兒,半年後開始吃一些輔食,第10個月-12個月完全斷奶,如果繼續吃母乳,這時候母乳沒有多營養了,只是嬰兒適應輔食過渡期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媽媽生養小孩前6個月期間,母乳是有營養適合孩子食用;牛人,雖然牛有其他季節發情懷孕,但是普遍秋季是發情旺季,牛懷孕280天后,次年夏季是產牛犢峯期,這時草;同理,牛媽媽小牛犢斷奶時間是3-5個月,説奶牛哺乳時間是夏季和秋季;另外鮮奶是沒法保存超過1周,即使冷凍之後要變質;那麼現在問題出來了,我們市場上一年四季能買到鮮奶,請問10月–3月,這半年裏的鮮奶是從哪裏來?是不是通過非手段催產?去過蒙古草原朋友,你喝一下牧民直接擠下來牛奶,我相信你能喜歡那種味道,請問,現在小孩喜歡喝這麼多奶類,是不是要放一些別的東西?只有北方草原地區適合養奶牛,牛媽媽奶,夠我們上億國人家庭天天喝嗎?我們説,那些強制牛媽媽懷孕、產乳方法,是打了什麼藥水,説工業化加工過程中添加各種防腐劑事了。

還是那句話,科學是講統計數據,家長,要是愛自己孩子話,不盲媒體、不盲別人,你可以統計一下你身邊熟悉小孩同學,統計10個,羅列他們飲食習慣,你會發現,食用牛奶、水果、飲同學,普遍身體、生病次數多、跑步體力差、眼睛視多、臉色差、性格、脾氣差。

倮蚯蚓,我們在地裏鋤地時候,能夠見到,蚯蚓擅長鑽地,中醫裏面有個聽名字叫地龍,利用它、通絡、平喘、利尿功效:地龍鹹寒降泄,性走竄,既能息風止痙,善清解,故適用於所致,驚風抽搐,癲癇症。

五行源自先秦時期,是一種古代中國哲學觀念和思維模式(英語:Mindset)。

延伸閱讀…

五行_百度百科

如何理解五行?

中國古代不僅將金、木、水、火、土視作民用五種資源材料,後來視作氣——萬物構成要素[2][3][4],五行間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形成各種現象[5][6]。

五行、陰陽以及氣,同屬古代中國文化(術數和方術)一部分,是風水、算命、相術、占卦、內丹、中醫基本概念ㄧ。

五行最初是作為一種政治治理指導原則而提出,為先王訓典或上天所降賜,要天子遵循。

如《逸周書·小開武》稱武王在位二年,召周公旦問治道,敬聽天命,周公回答文王在位時所奉行作法,其中包括順明三、循用五行,三九星[7]維天,九州維地,四佐[8]維人,五行水、火、木、金、土,君王能順明三,五行乃如常。

《書·洪範》稱武王在位十三年,訪箕子問常理次序,箕子回答上天賜禹治國大法有九類,其第一項即是五行,並解説五行所行理: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革,土曰稼穡。

其:雨水下落,和河水滋潤天之下方;火焰上燃,煙隨熱氣飄往地上方;木匠煣烤木材,塑造彎曲或筆直形狀;鍛冶匠(英語:Metalsmith)熔煉金屬礦石(英語:Native metal),其意欲,鍛造其形,或熔煉器物,換其用途[9];土壤滋養作物,能供農夫種植其種子幼苗,時收割其果禾穗。

五行,此人民日用五材[10][11][2],五材即五種資源或素材。

《國語·鄭語》中有ㄧ段呼應記載:「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成百物。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稱:「天生五材,民並之,廢一不可」杜預注五材:金、木、水、火、土。

天子執政,要確保人民能取用、獲得大地上五材,生產和殖貨[12][11]。

令五材於民利用,通行,能發揮其各自效用,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稼穡,即為五行。

五行提出後,和其他五種事物相配對。

《逸周書·小開武》配五行於五色,《書·洪範》配五行於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淮南子·墬形訓》配五行於五色、五音、五味。

據《荀子·勸學》:「目五色,耳五聲,口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奉五味,九文,六採,五章,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奉五聲」,則五色形容衣服,目所視;五音/五聲形容樂曲,耳聽;五味形容食物,口嚐。

春秋戰國時代,五行不僅和五色、五音、五味相配對,和方位[13][14]、季節[13]、干支[14][15]、數字[16]、天象[17][13]、行星[18]、天氣[17][13]、器具(英語:Measuring instrument)[17][19]、身體[13][20]、德性[17][21]事物應,構成一種以「五」作為基準事物分類模式,另一方面,產生五行相生相剋[22]以及生、、墓地支三合五行結構關係[15]。

五行從原本日用五材,配對、推演其他事物,形成了一種應形式。

而五行生剋和地支三合結構關係(後衍生出旺相休囚死[23]與五行十二宮[24]),意謂著五行變成一種能用來解釋萬物變化和理論。

由此,五行成了一種能解釋朝代興衰(如五德始説)、兵法致勝(如兵陰陽/軍事術數)、時節作息(如《禮記·月令》、《黃帝內經》養生思想)、生理運行(《黃帝內經》醫學思想)學説思想源頭,同時是佔斷吉凶術數學和解釋各種災異祥瑞理論基礎之一。

戰國中晚期秦漢,五行進一步和陰陽、氣、八卦,加以聯繫、統整,擴充其理論學説內容[25][26][27],如漢代氣化宇宙論,混沌不分,到分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分出五行氣,五行氣化生萬物[6]。

氣和五行説結合,使得氣分作五類,帶有五行體性特徵[3][28]。

五行氣化宇宙論下,不但成了一種構造萬物要素,義擴充五氣之流佈通行[25][3]。

氣化宇宙論架構裡,五行並不僅指五種事物,是其體性抽象概括,五行於五種事物,而是均布萬有之中,交相間雜[3][28][29]。

五行漢代和五常相配對,以為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30][31]。

五行可用兩種空間圖象表示,一五芒星搭配五行生剋,一中央和四方空間模型。

五行“相生、間相勝”原則形成生剋五行模式。

兩兩之間總會存在“相生”或“剋”關係,故五行之間無主次分,地位。

延伸閱讀…

五行到底如何理解

怎樣理解五行中的土

五芒星外圍表示相生,內裏表示剋。

五方應五行:東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

此模式下,中央土四方於同一個層面,有控制四方意。

[33]
《易傳·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天地數五十有五。

”這裏説了十個數,五,是五個生數,五個生數各五合而得六至,是謂五個成數。

漢代經學家這十個數有解釋。

如鄭説:“《》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而五行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後。

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

陽無偶,無配,得相成。

地六成水於北天一並,天七成火於南地二並,地八成木於東天三並,天九成金於西地四並,地十成土於中天五並。

”[34][35]
不過有文章[16]指出,先秦文獻五行數到“九”為止,《繫辭》“天地數”並不是指五行生成數,“土有成數十”是漢代時陰陽思想進入五行學説結果。

戰國時代齊國人鄒衍立陰陽家,提出王朝來自五行相勝循環。

鄒衍“五行”推演為代表王朝運數“五德”,認為五行不僅代著季節更替,預示王朝興衰。

鄒衍黃帝到夏、商、周之間朝代更替,五德循環相勝解釋,王朝興起時,上天降下代表王朝德運瑞應徵兆,預示王朝衰亡和王朝誕生。

《呂氏春秋》記載了此一學説,如殷商金德式微,姬周火德興起,其預兆: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

文王曰:“火氣勝。

”火氣勝,故其色赤,其事則火。

[36]鄒衍五德説來論證王朝正統性傳統濫觴自秦朝。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

龍是帝王象徵,而黑色是水德色,是太史公雲“此其水德之瑞”。

於周居火德,鄒衍理論推演,水剋火,秦居水德印證了秦將代周而得天下。

據《始皇本紀》載,宣揚德運,秦始皇登基改元後宣佈改服色,是“衣服旄旌節旗上”
秦亡漢興後,雖然新興漢王朝沿用了五德理論來解釋其王朝正統,但朝野之中漢朝當居何德運、尚何服色爭論不休。

高祖建國初,宣佈漢承秦水德、黑色。

但以公孫臣代表一派認為,宣佈漢居剋秦水德土德。

雖然此提議遭到了丞相張蒼,但到了武帝太初元年,漢朝終於改朔易服,宣佈漢居土德、尚黃色。

而到新莽代漢時,劉向、劉歆父子五德説盛行,不但推翻了鄒衍建立到周王朝德運次序,提出了王朝德運理論:王朝德運王朝所生,而王朝德運王朝剋。

劉氏父子説法,漢當居火德、尚紅色,火生土,所以代替漢朝王莽新居土德、尚黃色。

此後,中國王朝大多五德相生來推演。

[37][38]
肝臟主宰憤怒,憤怒會傷肝臟;
心臟主宰喜樂,喜樂會傷心臟;
脾臟主宰思慮,思慮會傷脾臟;
肺主宰,會傷肺;
腎主宰恐懼,恐懼會傷腎。

《禮記·禮運》記載:「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

是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五行、四時、十二月,相為本」,後列舉「五聲、六律、十二管……五味、六和、十二食……五色、六章、十二衣」,這是曆法一組,樂曲一組,食物一組,衣服一組。

〈禮運〉篇中,五行視曆法時間循環變化(季節交替、月相盈虧)具有關係,並且是聖人制禮本源、之一[39]。

《禮記·月令》篇中,即十二個月時令和五行相配,記述天子於各月份禮儀、行政事務、法令、禁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