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樹】驚!一棵樹引發的法律糾紛,你家後院的樹木也可能觸法?

樹木管理政策之檢討與建議

政府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如何保育樹木,只求大樹不要塌下來壓到人,沒能對樹木作出及時的保護和管理,最後只能「寧斬勿縱」,草草移走有風險的樹木了事。政府土地和私人土地上的樹木,是屬於兩套不同體系的管理範圍。以前者而言,根據申訴專員公署前年6 viciss資報告,位於不同地點的樹木,會由負責該地的部門各自管理,或是監督承辦商的工作,包括有康文署、路政署、房屋署、地政總署、漁護署等等。

斬樹 Play

樹木政策可説千瘡百孔,需要政府好好整合和改善,但經多年檢討一直效用成疑。政府土地上樹木的管理檢討現有與樹木管理有關的人員的調派及培訓安排,甚或考慮由中央調派專責樹木管理的職系人員至各部門加強監督各部門就栽種樹木的安排完善樹木風險評估的準則設立機制以加強監察各部門處理公眾投訴/舉報的工作提升「專家小組」意見的透明度及問責性,記錄該小組/小組成員的意見,並將有關記錄公開。

然而,主要樹木管理部門的護養樹木人員,在負責護養樹木的數目上嚴重失衡,其中建築署屬「重災區」,僅5名護養樹木人員,卻要負責管理20 viciss,即每人要負責4 viciss。而「正在實行」的10 viciss,具體進度如何,政府也説不出一個所以然。

斬樹

最近新上任的樹木辦總監高韻儀,也不是樹木專家,只是技術官僚,因此她到場解釋政府的決定時,都未能説服在場人士。政府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如何保育樹木,只求大樹不要塌下來壓到人,沒能對樹木作出及時的保護和管理。

政府在赤柱塌樹殺人慘劇後成立樹木辦,但由始至終都欠缺全面的樹木保育政策。政府土地和私人土地上的樹木,是屬於兩套不同體系的管理範圍。以前者而言,根據申訴專員公署前年6 viciss資報告,位於不同地點的樹木,會由負責該地的部門各自管理,或是監督承辦商的工作。樹木辦的職責就是統籌這些部門管理樹木工作、提供專業意見、制訂樹木風險評估措施等。

斬樹之爭: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的兩難

斬樹,這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包涵著複雜的環境、經濟、社會議題。從古至今,人類為了生存、發展,砍伐樹木是不可避免的行為。然而,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人口的激增,以及消費需求的不斷提升,對木材的需求量也隨之水漲船高。過度砍伐樹木,導致森林面積鋭減,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下降、氣候變化等。

在環境保育方面,樹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緩氣候變化;它們是水源涵養的重要保障,防止水土流失;它們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載體,為無數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因此,斬樹對環境的影響是災難性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另一方面,樹木也是重要的經濟資源。木材可以加工成傢俱、紙張、建築材料等,為人類生活提供便利。森林可以提供旅遊、休閒等服務,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伐木業甚至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因此,斬樹對經濟發展也有一定的貢獻。

因此,斬樹的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從環境、經濟、社會等多個角度進行考量。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兼顧環境保護,尋找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以下是一些斬樹問題的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 優點 缺點
加強森林管理 提高森林的生產力,減少對天然林的砍伐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人工造林 擴大森林面積,增加碳匯 需要時間和土地
推廣森林認證 確保森林的可持續經營 需要完善的認證體系
發展替代材料 減少對木材的需求 需要技術創新

為了解決斬樹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採取有效的措施,保護森林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表格:森林資源與經濟發展

指標 數據
全球森林面積 40 億公頃
每年砍伐森林面積 1300 萬公頃
全球木材貿易額 2000 億美元
主要木材生產國 巴西、美國、俄羅斯
主要木材消費國 中國、美國、日本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森林資源評估 2020》
[2] 世界自然基金會:《森林砍伐》
[3] 中國林業局:《中國林業發展報告 20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