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施予(給,別人恩惠、財物);施生(施惠於人,給人生路);施人(施恩於人);施香(施捨香火錢);施食(施捨食物);施報(有所施與,則有所報答);施賑(施捨財物救濟貧民或災民);施遣(施捨贈送);施澤(給予恩惠);好施秦政不施。
——《漢書·蒯通傳》。
師古曰:“施,設,。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後漢書·張衡傳》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本指旗幟)旖施,搖曳貌。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立於王之朝。
——《孟子·梁惠王上》如:施為(施展;作為);施巧(施展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張(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莊敬之教)己所不欲,施於人。
——《論語·衞公》苟人事不施於其間,則莽莽榛榛。
——[英]赫胥黎著、 復譯《天演論》面如敷粉,唇若施脂。
——《紅樓夢》如:施行(處決,執行死刑;處置,發落)及文公入, 秦人殺 冀芮而施之。
——《國語·晉語》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玉台新詠·古詩焦仲卿妻作》靡計不施,迄無濟。
——《聊齋志異·促織》施字UNICODE編碼U+65BD,10進制: 26045,UTF-32: 000065BD,UTF-8: E6 96 BD。
施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grant, bestow; give; act; name(1) (形聲。
從( yǎn),。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滅台灣鄭氏政權。
——《説文》朱駿聲通訓定聲施,旗貌。
——《説文》(3) 假借為“吔”。
給,給予。
引申施捨 [give]施,予。
——《廣雅》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圖。
——《玉台新詠·古詩焦仲卿妻作》(4) 如:施予(給,別人恩惠、財物);施生(施惠於人,給人生路);施人(施恩於人);施香(施捨香火錢);施食(施捨食物);施報(有所施與,則有所報答);施賑(施捨財物救濟貧民或災民);施遣(施捨贈送);施澤(給予恩惠);好施秦政不施。
——《漢書·蒯通傳》。
師古曰:“施,設,。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後漢書·張衡傳》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時北兵修門外,戰、守、遷不及施。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立於王之朝。
延伸閱讀…
——《孟子·梁惠王上》(8) 如:施為(施展;作為);施巧(施展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張(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莊敬之教)己所不欲,施於人。
——《論語·衞公》苟人事不施於其間,則莽莽榛榛。
——[英]赫胥黎著、 復譯《天演論》面如敷粉,唇若施脂。
——《紅樓夢》(14) 如:施行(處決,執行死刑;處置,發落)及文公入, 秦人殺 冀芮而施之。
——《國語·晉語》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玉台新詠·古詩焦仲卿妻作》靡計不施,迄無濟。
——《聊齋志異·促織》(1) 恩惠,仁慈 [kindness]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左傳·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3) 旄羽珥,旗竿頭上綴飾物 [flag ornament](4) 姓。
施琅 Shī Láng [Shi Lang] (1621—1696) 中國清朝時領,福建晉江人。
字尊侯,號琢公。
初鄭芝龍部,降後任水師提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滅台灣鄭氏政權。
延伸閱讀…
他建議在台灣駐兵屯守,備御西方殖民者侵略,為清政府採納。
封靖海侯〔古文〕《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申支切,音詩。
《説文》旗貌。
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
《註》徐鍇曰:旗逶迤。
一曰設。
《書·益稷》五采彰施於五色。
《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
《詩·王風》施施。
《傳》施施,進之意。
《箋》施施,伺閒,獨來見貌。
《釋文》施如字。
《孟子》施施從外來。
《趙岐註》施施,,貌。
《音義》丁如字,張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