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月】跟著朔望月,見證月亮的神奇變身!

朔望月

在天文界,朔望月指月球繞地球公轉至兩次連續合朔的時間間隔,約為29.5天。由於地球與月球相互影響,朔望月的長度介於29.27至29.83天之間,平均值為29.530588天。

朔望月 Play

月相的變化週期也稱為朔望月,約為29.5天。在朔日,月球位於地球與太陽之間,導致其黑暗面朝向地球,而無法被觀測到。當地球位於月球與太陽之間時,月球的亮部朝向地球,形成滿月,稱為望日。

中國傳統曆法以朔望月作為每月長度的單位。從朔日到望日再到朔日 составляет една синодична luna。自轉與公轉永遠相扣的月球,平均恆星月約為27.3天,而平均朔望月則約為29.5天。恆星月是月球繞地球公轉360度的時間,而朔望月則較長,這是因為地球也在繞太陽公轉。

朔望月

名稱 定義 長度
朔望月 月相變化週期 約29.5天
朔日 月球黑暗面朝向地球 每月初一
望日 月球亮部朝向地球 每月十五或十六
恆星月 月球繞地球公轉360度的時間 約27.3天

朔望月:月相轉變的週期

朔望月是指連續兩次「新月」之間的時間差,是月相變化的一個完整週期。一個朔望月大約為29.53天,比恆星月(27.32天)和近點月(27.55天)都長。

朔望月週期

相位 持續時間
新月 0天
眉狀月 1-3天
上弦月 7-9天
盈凸月 10-12天
滿月 14-16天
虧凸月 18-20天
下弦月 22-24天
殘月 25-29.5天

朔望月成因

朔望月和月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有關。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月球圍繞地球運行而形成朔望月。

  • 地球公轉:地球以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導致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在一年中變化。
  • 月球公轉: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導致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在一個月內變化。
  • 太陽引力:太陽的引力對月球施加拉力,影響月球的軌道和速度。

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月球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發生週期性變化,從而產生朔望月的現象。

滿月與新月

  • 滿月:當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連線的另一側,陽光完全照亮月球的正面,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是一輪圓滿的月亮。
  • 新月:當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太陽光照射不到月球的正面,我們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

其他月相

在滿月和新月之間,月球會逐漸將它被照亮的部份轉向地球,這導致了上弦月、盈凸月、虧凸月和下弦月的出現。

朔望月的應用

朔望月被用於各種目的,例如:

  • 制定曆法
  • 預測海潮
  • 宗教儀式
  • 農業活動

瞭解朔望月的週期對於理解月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至關重要。

延伸閲讀…

朔望月(月相變化的週期)

10. 恆星月及朔望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