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漏盡通
導言
漏盡通,是佛教三明六通之一種,象徵著斷除疑惑、得究竟後的神通。「漏」即煩惱,「盡」即不存在,引申為煩惱已滅,脱離輪迴苦海。


煩惱與漏
煩惱是痛苦之源,是凡夫流與聖者類的區別所在。之所以煩惱被稱為「漏」,是因為它會誘發貪瞋痴等不良情緒,導致造作不善業,流轉生死,不得解脱。
漏盡通的本質
漏盡通是專屬於聖者的神通,以斷除煩惱為己任。當煩惱盡除,即獲得無漏的解脱自在境界。此境界被稱為漏盡通,意即世間一切有漏法都已斷絕。
漏盡斷證
證得漏盡通時,六根不再受外境束縛,同時斷除了一切過失,獲得了「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的無漏境界。
斷證次第
修行階段 | 斷證境界 |
---|---|
啟信 | 遠離惡行 |
修慧 | 培植福德 |
證無漏 | 斷除煩惱 |
得漏盡通 | 脱離生死輪迴 |
漏盡通的運用
漏盡通具有以下神用:
- 洞察因果
- 預知未來
- 滅除苦惱
- 自在解脱
結論
漏盡通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究竟境界,象徵著解脱輪迴、獲得自在解脱的理想。斷除煩惱、證得漏盡通,是聖者的獨有神通,是佛教禪法修行的終極目標。
漏盡通:佛教修行頂峯
漏盡通之定義
漏盡通,在佛教中是指修行者斷除一切煩惱,證得究竟涅槃的境界。此通由「八地」至「十地」菩薩所證得,分為「有餘依漏盡通」和「無餘依漏盡通」兩種。
漏盡通之分類
類型 | 特徵 |
---|---|
有餘依漏盡通 | 斷除見思二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貪、瞋、痴),但身體尚未「涅槃」,仍有餘氣依報。 |
無餘依漏盡通 | 斷除一切見思煩惱,同時破除無明煩惱,身體也隨之「涅槃」,入無餘涅槃境界。 |
漏盡通之證得過程
證得漏盡通,須經歷以下步驟:
- 戒、定、慧三學具足: 持守戒律、修持禪定,增長智慧。
- 斷除見思二惑(有餘依漏盡通): 通過修持「三十七道品」,破除一切見思二惑。
- 破除無明煩惱(無餘依漏盡通): 於「十地」菩薩果位,證得「十空觀」,破除無明,成就無漏界。
漏盡通之能力
證得漏盡通後,將具備以下能力:
- 漏盡煩惱: 斷除一切煩惱,不再受煩惱束縛。
- 預知生死: 能夠預知自己的死亡時間。
- 神通自在: 獲得種種神通,如飛行、搬運、變現等。
- 無相三昧: 達到「無相」境界,超越一切形相。
漏盡通之意義
漏盡通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最終目標,具有以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