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患子 樹】無患子樹:神奇的東方瑰寶,帶來潔淨與健康

無患子:亞洲的天然清潔劑

[無患子(學名:Sapindus saponaria)]是無患子科無患子屬的落葉喬木,學名「Sapindus」意指「印度的肥皂」。這種樹的果皮富含皂素,用水搓揉後會產生泡沫,自古以來即被用於清潔用品。

分佈

無患子 樹 Play

無患子原產於亞洲東南部,廣泛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中國南部、日本、台灣等地,並引進至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形態

無患子 樹

無患子植株高聳,可達20公尺以上。葉片為羽狀複葉,小葉對生,長度可達14公分。花期為6至8月,花序頂生,花朵黃白色,長約0.5公分。果實近似龍眼,圓形,直徑2至2.5公分,成熟時由綠色轉為黃褐色。

經濟用途

無患子的果皮皂素可用於製造清潔劑、洗髮精、肥皂等產品。過去也是重要的天然洗滌劑。此外,無患子的木材還可製作傢俱。

藥用價值

無患子具有藥用價值,在傳統中醫中被稱為木患子。其果實、根莖和枝葉均可入藥,具有消炎、解毒、祛濕等功效。

文化用途

相傳無患樹的木材製成的木棒有驅邪作用,因此得名「無患」。此外,無患子也是佛教重要的念珠材料,寺廟中常種植作為觀賞樹木。

栽培

無患子喜陽或半陽環境,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不耐積水。春季萌芽開花,秋季結果。

表:無患子特徵

特徵 説明
學名 Sapindus saponaria
科屬 無患子科無患子屬
形態 落葉喬木
樹高 20公尺以上
葉片 羽狀複葉,小葉5~8對
花序 圓錐花序,頂生
花朵 黃白色,長約0.5公分
果實 圓形,黃褐色,直徑2~2.5公分
分佈 亞洲東南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經濟用途 天然清潔劑、傢俱製作
藥用價值 消炎、解毒、祛濕
文化用途 驅邪、佛教念珠
栽培 喜陽或半陽,耐乾旱,不耐積水

無患子樹

無患子樹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原產於中國和日本。在台灣,無患子樹被廣泛種植於寺廟、公園和街道上。

植物特徵

特徵 描述
外觀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20公尺
葉子 互生,掌狀複葉,有5-7枚小葉
花朵 白色或淡黃色,圓錐花序
果實 渾圓形,直徑約2-3公分,黃褐色,外有絨毛

藥用價值

無患子樹的果實、種子、樹皮和根部都具有藥用價值。

部位 用途
果實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種子 止血,消炎,殺菌
樹皮 強筋健骨,活血通絡
根部 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經濟價值

無患子的果皮含有豐富的皂苷,具有去污淨化的作用。過去曾被用作傳統的洗滌劑,稱為「無患子」。此外,無患子樹的木材堅硬緻密,可供建築和製作傢俱之用。

文化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無患子樹被認為是吉祥之樹。其果實圓潤飽滿,象徵著團圓和圓滿。因此,常被用於製作佛珠、飾品和吉祥物。

分佈與栽植

無患子樹原產於中國和日本,目前已廣泛分佈於亞洲東南部、印度和非洲等地。在台灣,無患子樹主要生長在中低海拔山區,常與樟樹、茄苳樹等樹種混生。

無患子樹喜光,耐旱,適應性強。可栽植於公園、街道、寺廟等公共場所。種植時應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並提供充足的陽光照射。

延伸閲讀…

無患子 –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

無患子|亞泥生態園區官方網站植物生態-花蓮生態復育

環境效益

無患子樹是一種重要的綠化樹種,具有淨化空氣和涵養水土的作用。此外,其果實可吸引鳥類和昆蟲,增加生物多樣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