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曰:大道無形。
生育天地。
〔天地之間,看起來,好像,本來什麼形體可言;可是天地間,雖然是沒有形體,能生出天地之間一切有生命動物及植物,無生命沙土、石頭,及許許多多物體。
〕大道無情。
運行日月。
〔天地運轉,本來沒有什麼感情存在可言;雖然沒有什麼感情存在,但是天地之間,卻好像是有感情存在,使它們運轉。
〕大道無名。
長養萬物。
〔天地空間,它知道自己名字,所以,本來什麼名字可以去稱呼它;可是雖然沒有名字,但是它能養育萬物,滋潤萬物,使它們生命能夠繼續成長。
〕吾不知其名。
強名曰道。
〔這是一個玄妙問題,我(老子)知道它原因,所以知道要怎樣去稱呼它,那麼勉強它取一個名字,叫做「道」吧!〕夫道者。
〔這個「道」玄妙了,包涵了,什麼呢?〕有有濁。
〔因為這個「道」;有時候,有些地方是清清;有時候,有些地方顯得。
〕有動。
〔有時候,有些地方活動著;有時候,有些地方靜悄悄的。
〕天清地濁。
〔像天空是一片,大地顯得一片。
〔如果人能夠遣除這些慾望,達到話,你去觀察你自己心,你自己心,會感覺沒有了。
〔像天體運轉是屬於流動形,大地本體是屬於靜止物。
〕男清女濁。
〔男人是屬於清陽體,女人是屬於濁陰身。
〕降本流末。
而生萬物。
〔因此,清陽氣是上升,濁氣是下降。
如果萬物清陽氣不能保守,那麼萬物本來靈性下降;萬物本來靈性如果下降,失去了本性主宰;萬物如果失去了本性主宰,起了情慾之念,思想行為自然而然流於下體末端;萬物思想行為如果流於下體末端,有陰陽之交合;萬物如果有了陰陽之交合,自然而然生長出種種輪迴萬物來。
〕清者濁源。
〔是源頭,如水源上游是,下游顯得。
〕動者靜基。
〔活動事物只是基礎,如一切建築物,是活動而來,這表示出——活動力量只是靜止基礎,只有才是萬物道。
〕人能。
天地悉皆歸。
〔所以,人如果能夠保持清清靜靜,一切天地萬物,全部歸納人本性之中了,這學道,可是學道,每個人忽視了。
〕夫人。
而心擾。
〔比如説,人元神是喜好,可是後天識神擾亂了。
〕人心。
而牽。
〔人心性是,本來喜歡,但是貪唸的慾望牽引去了。
〕能遣其。
而心。
〔因此,一個人如果能夠遣除這些貪唸的慾望,人心性,能夠。
〕澄其心。
而神自清。
〔澄濾這個心性後,我們元神,能夠。
〕六慾生。
三毒消滅。
〔這樣話,六種「眼、耳、鼻、舌、身、意」這些所接觸的慾望,會帶來幹擾,三種「貪妄心,愚痴心,嗔怨心」毒素自然而然消滅。
〕所以不能者。
心澄。
遣。
〔但是有些人做不到,這這個人心性,沒有澄清關係,所以尚有一些慾望遣。
〕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
“生生”第一個“生”字,是《道德經》要否定,別處所有“生”字,《道德經》裏毫無貶義可言。
〕外觀其形。
形形。
〔你看一切形體,這些形體不是形體了。
〕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
〔瞭望遠處物體,遠處物體,不是什麼物體了。
〕三者既無。
見於空。
〔這三種「心、形、物」能了悟一切都是話,心地唯有一片空曠,毫無一物了。
〕觀空。
空無所空。
〔能夠這樣話,看到無天空是,這個,能看破以及看空話;〕所空既無。
無無亦無。
〔一切沒有了;既然知道一切沒有了,心性之中有什麼可以存在呢?本來是一切假相而已。
〕無無既無。
湛然。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我們這些假相不要執著,連假相執著了,一片靜止狀態。
〕寂無所寂。
豈能生。
〔心性靜止達到想要靜止心,沒有時候,慾望怎麼能夠生出來呢?〕欲既不生。
即是。
〔能夠達到貪唸的慾望,完全生出來時候,達到工夫了。
〕應物。
〔心性達到狀態,然後去應用實行一切事物,自如了。
〕得性。
〔能夠自如人,能夠守住——清人,能夠守住清人,得到——明自本心,識自本性人。
〕應。
〔能夠達到明自本心,識自本性人,無論紛擾場或是場所,他能時時保持心。
〕矣。
〔能夠保持心人,才是人。
〕如此。
漸入。
〔達到人,邁入大道了;〕既入。
名為得道。
〔既然邁入大道,修道人所稱「得道」這個名詞。
〕雖名得道。
實無所得。
延伸閱讀…
〔可是雖然稱為「得道」,是沒有得到什麼。
〕化眾生。
名為得道。
〔但是度化天下蒼生,所以舉個「得道」名稱,作為他人修道成名詞。
〕能悟之者。
可傳聖道。
〔現在我(老子)講到這裡,如果你們能夠領悟人,可以普傳這個聖賢大道了。
〕〔所以,吾(上道祖)説:最上有智慧人,是沒有爭奪之心,只有最下沒有智慧人,一天到晚產生爭奪心。
〕〔最上有道德人,是説自己有德行,只有最下有道德人,説自己有德行,因為他是一位執迷人呀!〕執著之者。
不明道德。
〔所以,一個執迷人,會説自己有德行,但是依我看來反而是一位知道什麼叫做道德人。
〕要理解何為「無為」,「為」是指「人」事,「無為」不是不動,什麼幹,而是做違反事。
老子「無為」技巧和人幹預,它本身發展。
正如愛情,不要多技巧去盤算,去用心計,而是要聽內心聲音。
我們獲取愛情或者維持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有道有」,你要打扮得,要做得一手菜,要懂事,要體貼照顧,用力討好取悦他。
打個比方,像宮鬥劇《金枝欲孽》裡女人,用心計獲得愛情。
玉瑩皇上新鮮感,裝扮成小太監去見皇上,贏得了皇上垂愛。
這種方式有用,但有些。
另一種「無道無為」,這樣愛情講究水到渠成,你需要用心去討好取悦他。
你們本身信任、默契,且存在致命吸引力。
任何技巧顯得多餘,或者説你他不是盡心思體現,而是,體現。
這種方式是讓人羨慕,但是得高山流水遇知音,棋逢手。
打個比方,宋美齡和蔣介石開始愛「有道有」,兩人明白彼此結合是「中美合作」,各取所需,各有盤算。
可是經歷了西安事變重大事件後,他們之間愛變得用心和靈魂去交流。
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蔣經國、蔣緯國遺書中叮囑:「我一生唯有宋女士我唯一之妻,如你們認為我子,即宋女士即兩兒之唯一母,我死後無論何時你母親宋女士命是,以慰吾靈。
」這樣愛情,讓人感動。
顯然,無道無為愛才是愛,因為他發自你內心,得不能。
你愛上他時,一開始是大腦去愛,地,你用心和靈魂去愛,這愛情升華。
用心靈魂去愛你會受傷,但你該明白,你遇到一個讓你用心靈魂人,這是一種了。
用心、靈魂去生活,去感受這個世界,那麼你會得到許多。
如果《道德經》要表達“益生”是個事兒,怎麼擺着“”“兇”“妖”而不用,而“祥”來表示“妖祥”意思?不是老子繞,是解讀人瞎繞。
“益生曰祥”,一個褒義表達。
所謂“妖祥”,沒有半點關係。
即便從文法和詞法,“益生”“求生”“生”“生生”,是:“求生”問題於“”,而於“生”或者“求生”。
“生”問題於“”,而於“生”。
“生生”問題於第一個“生”字,而於第二個“生”字。
“生生”第一個“生”字,是《道德經》要否定,別處所有“生”字,《道德經》裏毫無貶義可言。
延伸閱讀…
“生生”第一個“生”字,它是個動詞。
而“益生”“生”字,它可能是名詞,而且可能是“生生”第一個“生”字,動詞名詞化,轉化而來名詞。
所以“益生”“生”字,會含有貶義,它只是個中性名詞。
“益”這個字,《道德經》裏有兩種含義:一是作動詞,是增益、利益意思(“損之而益,益之而損”);二是作名詞,是益處意思(“無為之益”)。
如果“益生”是“利益生命”意思,它怎麼可能是“妖祥”呢? 即便説“益生”是“增生”意思,那不是“骨質增生”啊,貶義可言呢?無數人“益生”,作“求生”“生”“生生”義詞來理解,請問道理??“和曰,曰明,益生曰祥”,這三個是褒義,怎麼可能突現一個貶義“心使氣曰”?不妨看看別處“曰”字句,含義上存在褒貶突變現象嗎?如果“心使氣曰”是貶義,那不符合文法了。
更何況,下文“物壯即,謂不道,不道”,本身可以構成一個論述,需要一個貶義“心使氣曰”,來作“物壯即,謂不道,不道”邏輯起點。
假如“心使氣”是貶義,那“氣使心”怎麼説呢?精、氣、神,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是等而上之邏輯次序。
“氣使心”,階駕馭高階,它可能是褒義嗎?那麼“心使氣”,它可能是貶義嗎?“終日號而嘎,和”。
赤子“號”,還是無心?若無心,何以“”號?拿新鮮物件,擱眼前,哇哇哭赤子,很多時候會吸引住,繼而停止哭泣,乃至有時候,直接破涕為笑了。
諸多類情況之下,赤子會接着“號”嗎?接着“號”,“號”?“終日號而嘎,和”?所以,赤子“號”,還是無心?“號”過程,“心使氣”過程。
“終日號而嘎,和”,這個“心使氣曰”一種體現。
心能御氣,叫。
“終日號而嘎,和。
和曰,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
”“終日號而嘎,和”,這是關於赤子案例。
“和曰”,這是案例引出原則:“和”狀態,是一種、常態、、可持續狀態。
“曰明”,這是關於原則認知境界。
即要懂得一個事物“”是什麼。
“益生曰祥”,這是關於原則初階運用。
“”而“”“”“”,才能實現“益生”這個結果。
能夠“益生”,是吉祥。
“心使氣曰”,這是關於原則高階運用。
“益生”是吉祥,但吉祥卻,強大才是高級吉祥,吉祥。
這個是,不是“居下”那個“”。
“強”這個字,《道德經》裏可以表示完全概念,含義要語境。
意思是有願望和打算,但沒有力量付諸實現。
力,力量,力氣,氣力。
力這個概念,氣是有關聯。
無力,裏面其包含一層“無氣”意思。
“無氣”,“心無以使氣”狀態,“心使氣”狀態。
無力,“無氣”,是貶義。
作為其狀態“心使氣”,褒義。
理解歷史章句,可以找一些儘量字,是各種字體,拼湊成如下內容,試圖字義,來理解古人。
怎麼理解武術中,含胸拔背?,應該明白一點,“現代漢語”,是“簡化漢語”字體、字義(變異了幾千年字義)去理解古文,產生誤解、歧義。
比如,題目中“心使氣曰”中“強”不是字,正字應該是“彊”。
因為,“強”原義是“米象”,潮汕話叫“蛀羊”,一種小甲殼昆蟲。
米象殼子固然是,但它不能如“彊”體現出行使氣血到達身國空間“疆”域,不能體現出努氣(“心使氣”)後“僵”。
下面,嘗試,是理解上面文字。
知龢曰,,要理解“知”字。
“知”=“矢(箭)”+“口”+“幹(盾牌)”——如矢中,有守有攻,有知覺(警覺)、有知識。
所以,是領導、看護、撫育意思。
比如“官知XX縣令”。
而道家、醫家,人身叫“身國”。
這“師”字類,是師長,是軍事首領。
其次,這裡涉及到“和”和“龢”區別。
這是兩個搞混、合併漢字。
“和”原義應該是原始羣落人“吹樹葉”暗號,所以解釋“相應”。
所以,“龢”於人體,可以是調和五穀食物,比如《黃帝內經》裏關於五穀、五畜、五果章句。
“”不是我們現在“”,而是“水穀”而化“精氣”。
何以見得? “”字原是“遮羞布”,上“”下“巾”。
“”,八。
“”,《説文解字》:“北出牖”。
上北下南,人,“”頭頂“開窗户”囟門——從修身養性上講,自會囟門一線,精氣神上升通道。
,有男女配意思,如「公主」。
所以,《山海經》“形夭舞幹戚”神話傳説中,有“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