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理氣之學的救世心懷:談養吾先生的玄空學探究
玄空之學,實源於易理,乃我國古哲學、身心性命之學的基石。歷經世代傳承,如今正臨湮沒之危機。武進談養吾先生,自幼博覽經史,擅長哲理,承繼了肇省李師的薪傳,窮究於青囊天玉各經之中,積四十年之經驗,編著全集,發一刖人之所未發,道前人之所未言,探原索奧,與易理息息相通,成為近代地理理氣學的楷模。
談師著作發筐,然囿於時局,無法付梓。幸賴各界之請,勉力行世。然綢繆非易,物力維艱,愛力允贊助,以觀厥成,藉利同好。事關學物,於仁人孝子,安親宅兆,不無裨益。值此付梓之際,略撮數語,以博大雅之正。
易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此先天卦之八體,子母分施,演變而成後天卦。亦即中國之古哲學,身心性命之學也。曾與崑山堪輿家劉雨農評論地理家著述,以劉麓巖地理小補為最為寶貴之書,餘得而雀之。原本易理,辭義精深,洵為善本。


丁丑春,談師印行重注辨正心法講義,始知蔣氏辨正書,為地理正一不,惜蔣氏過於保密,讀其書着未能洞澈其義。談師重注辨正中,指出青囊經讀法,次將八體之子母公孫,天地自然之理氣,詳細註解,後以青囊經,青囊序,奧語,天玉經,寶照經中所論之玄空,金龍,雌雄,挨星,城門,太歲等六法,列為六章,分別筆之於書,理法俱備,並有圖表以明其理,使研究者有正道可循,不為邪説所混淆。其有功於社會國家,豈淺鮮哉。
欲研究玄空理氣者,莫備於蔣氏辨正,而發辨正之秘奧,莫善於談師重注辨正心法。即行將出版之談氏大玄空六法本義全集,談師據大易最古之哲學,河洛先後之卦理,八體子母公孫,宏布分施之精義,重行著述大玄空六法本義十大章,以示同好,萬利社會,實為研究理氣者之篇,版辨正者之門縫,仁人孝子不可不讀之書。餘既知之,雖學淺陋,何得無言以宣揚之,使後學者,得之而讀其書,見仁見智,化裁取用,知所滴得矣。
上古伏羲文王,書為先後八卦,以示太極陰陽,河圖洛書交易變易之理,分為體用兩卦。其氣消長歷定,變化莫測,故顏之曰易,而易之謂道,一陰一陽盡之矣。所謂大玄空學者,亦無非易之道也。先天為體,後天為用,此理氣中作法之體用也。窩鉗乳突,交鎖織結,此形勢中作法之體用也。
理氣之用,取其合時,形勢之體,取其合情。合時則以卦氣修短,雌雄交媾,生旺衰死為主。合情則以起伏高低,大小強弱,遠近向背為主!此不易之常理也。
迄乎今世,以言乎用,則三合長生,三元挨星,納水撥砂也。以言乎體,則龍穴砂水,不辨其真偽,莫識其主客也,所以聚訟數千年,體用二者,各是其是非,重用者往往失之於形勢,重體者往往失之於理氣,然二者並論,與其失體,曷着失用,得其體矣,而總有合時之一日。失其體矣,而永無合時之望,此權宜之分解也。倘能形氣兩全,自屬至當。
幼年承家訓之合,為安先祖墓園起見,受於錫山一早氏嫡傳楊九如先生門下得受天心正運一二二四五六七八九,顛倒挨星之法,以為即所謂大玄空法者,數年後,歸而仍從事教育,及民八己未來,任職交通部上海電報總局,常以暇晷,招人公開研究,作為消遣,當時四方有志於章氏直解一派者,紛至杳來,以為蔣章一脈,闡發無餘,即養吾自身,以為公開淨盡,綱而刊印大玄空路透實驗新解等三書,以公同好,孰意欲求有濟,而反成障礙,所受天心正運法,實非古之玄空學也。
於己巳之夏,方遇李氏虔虛於澠上,再三請求,始授得大玄空六法真詮,始知一向所學稱為大玄空者,於易理完全相背,實非玄空真旨,而世之閲鄙前著各書,當然尚不知覺,其後尤氏著有宅運新案,榮氏著有二宅實驗,沈氏著有沈氏玄空學數書,皆以章氏墓附其後,為公開學術,救濟社會之旨,則彼此相同也。
既知初學之非矣,為學術計為道德計,於庚午春三月,登報啓事,以冀有志於古玄空學,而誤於一早氏天心正運者,得有更正之望,千百年之古學,不為鄙人等所誤,迄今改轍研究者,固有其人,而抱先入為主,仍刻意於一二二四五顛倒論者,尚屬多數,大匠能以人規矩,不能使人巧,亦無可奈何也。
今特商請於李師,鹹為若一若一,見仍按古訓秘而不傳,不從事立説傳後,今而後,吾道不免有漂沒之處,於是允以擇善而授,以資流傳。仍按古訓,得訣者一言立曉,不知者累囑難明,天下無難事,有志事竟成,前後參閲,豈無登堂入室之路,蔣公對看雌雄一法,以山與水相對語,曾謂石破天驚,鬼當夜哭,細玩之,方知其一日,實已宣泄無餘矣。
一本編命名玄空本義者,因玄空之旨,本由易理而來,發紉於羲文周孔,至晉郭樸唐楊益,始有專書,故以古意名之,惟原理深奧,歷來闡注各異,得真詮者,近代除蔣公大鴻,劉公麓巖二者之外,殊不多見。特將青囊天玉寶照各經文,分節詳註,並將歷年心得,列為言語錄,他如研究錄等,亦共同付刊,共為一集,故名之曰全集,以免日久混矇,可知除本著之外,本人別無他集。
地理解氣各書,汗牛充棟,理氣除蔣公原注辨正,及劉公小補二者講玄空古義,此外別無他書,形勢則遠而張發微之王髓經,近而袁守定啖蔗錄,二者最為切當,其餘雖不無可讀之書,然古今新舊,不勝枚舉,聊作流覽參考可矣,不若理氣之罕見也。對於形勢,似少論列,然其旨歷來早經公開,全憑目力足力,實地考證得之,得其體,然後再合其用,是以巒頭各點,毋須後人再加諄諄,故略而不贅。總之山有情、水有意,不一硎平洋山龍,合乎乘生氣三字盡之矣。
是書專供已有普通基礎者研究之用,若初非讀蔣氏辨正玄空學識者,似難懂,至如研究易學者,為最易入門。欲求深入堂奧,務從全部圖説註解,及各地覆信等統而觀之,則雖無師授,或可豁然貫通,一通百通,即所謂得訣也。訣也顯露,鄙特再擬之日,父母生六子,六子為六子,六子為父母,六子為六子四語,識得子母公孫,抽爻換象,坤壬乙之旨得矣,古玄空學之旨得矣,章派偽玄空,不闢自闢矣。
論談養吾思想
談養吾(1598-1658),明清之際著名理學家,其思想兼承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形成獨具特色的「談學」。談養吾主張「以理為主,以心為體」,強調心性與理氣的統一,並提出「養吾」的修養方法,對後世理學思想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心性與理氣統一
談養吾認為,心性與理氣是同一本體的兩個方面。理是萬物的本源,是宇宙萬物的規律和秩序;心是理的體現,是人性的內在根據。心性與理氣不可分離,必須相輔相成。
概念 | 解釋 |
---|---|
理 | 宇宙萬物的本源,規律和秩序 |
氣 | 萬物構成的物質基礎 |
心 | 理的體現,人性的內在根據 |
性 | 心的本質,本然狀態 |
談養吾強調「心性根於理氣,理氣不離心性」,認為只有明理才能正心,只有養心才能得理。他指出:「理本於虛而氣本於實,心本於靜而性本於動。虛實動靜,皆有本末。……心性者,理氣之妙用也。」
二、養吾修養方法
談養吾認為,養吾是達到心性與理氣統一的途徑。養吾包括「養德」、「養心」和「養氣」三個方面。
修養方法 | 內容 |
---|---|
養德 | 培養仁、義、禮、智、信等德性 |
養心 | 調攝心念,剋制私慾 |
養氣 | 調理氣息,使氣與理合 |
談養吾特別強調「養心」的重要性,認為「心為身之主宰,心正則身正,心邪則身邪」。他主張通過靜坐、讀書和反省等方法,涵養心性,祛除私慾,使心與理合一。
談養吾還提出「養氣」的方法,認為「氣為生之根本,氣盛則生,氣衰則死」。他主張通過導引、吐納等方法,調攝氣息,使氣與理合,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談養吾思想對後世理學思想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強調心性與理氣統一:談養吾提出心性與理氣統一的思想,為後世理學家所繼承和發揚,成為理學思想中的重要命題。
- 注重養心修養:談養吾強調養心修養的重要性,對後世陸王心學的發展產生了影響。陸王心學主張「心即理」,強調通過靜坐、讀書等方法,涵養心性,達到「心外無物」的境界。
- 兼採程朱與陽明:談養吾思想兼採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形成獨具特色的「談學」。後世理學家也多沿襲談養吾的道路,兼採各家之長,豐富和發展了理學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