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山】青龍山秘境大冒險,絕美湖光山色等你來探索!

日潭間青龍踏步,身心靈寂之境

漫步於日月潭畔的「青龍山步道」,以玄光碼頭為起點,沿途經玄光寺而至玄奘寺。此步道昔為香客前往玄奘寺祭拜的朝聖之路,長約850公尺,沿途融入佛教文化元素,如栩栩如生的苔蘚藝術裝置,讓人彷彿置身玄奘取經的旅程。

青龍山 Play

步道上綠影婆娑,香花飄香,含笑、夜合、茉莉、七里香等繁多植物妝點其中,營造出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氛圍,是日月潭地區絕佳的健行與休閒去處。

步道亮點

青龍山

亮點 説明
苔蘚藝術 山門、經書、小沙彌等苔蘚雕塑,增添步道的宗教氣息
玄光寺廣場 眺望日月潭迷人湖景,盡賞拉魯島、涵碧半島和水社聚落等景緻
慈恩塔 步道的終點,供奉玄奘法師舍利,為信徒朝拜勝地

開放時間

每日上午 9:00 至下午 5:00,遇颱風、自然災害或維修時另行公告。

適合對象

步道坡度平緩,適合長輩、小孩與一般遊客漫步。

青龍山: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青龍山位於青龍山鎮中,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青龍山城。本文將介紹青龍山的歷史、建築特點和文化遺產。

歷史

青龍山在周朝(前1046-前256年)時已有人居住。秦朝(前221-前206年)在此修建長城,稱為「燕王長城」。漢朝(前206-後220年)時,青龍山為當時的真定國都所在地。

到了唐朝(618-907年),青龍山被稱為「龍山」。北宋(960-1279年)時,建立了青龍山城,並成為北宋陪都開封府的拱衞重鎮。

元朝(1271-1368年)時,青龍山城遭到毀壞。明朝(1368-1644年)時,在舊城址上重修青龍山城,並成為明朝九邊重鎮之一。

清朝(1644-1912年)時,青龍山城逐漸衰落。民國時期(1912-1949年),青龍山城被拆除,僅留下部分城牆和城門遺址。

建築特點

青龍山城原呈方形,每邊長約800米,共設有4座城門,分別為東門、南門、西門和北門。城牆高達10米,厚達6米。城內建有衙門、兵營、民居等建築。

現存的青龍山城遺址包括:

名稱 描述
東門遺址 城東的老城門
南門遺址 城南的老城門
西門遺址 城西的老城門
北門遺址 城北的老城門
城牆遺址 部分城牆的殘存
敵樓遺址 城牆上的箭樓
角樓遺址 城牆拐角處的角樓
護城河遺址 城外環繞的護城河

文化遺產

青龍山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的有:

  • 青龍山大戲樓:建於清朝,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戲樓之一。
  • 青龍山文廟:建於明朝,是祭祀孔子和歷代聖賢的儒教廟宇。
  • 青龍山古塔:建於元朝,是一座八角形磚塔,高達36米。
  • 青龍山報恩寺:建於唐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唐代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弘法之地。

青龍山曾是許多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它見證了中國古代的興衰,並保留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青龍山城遺址和眾多文化古跡為我們提供了瞭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寶貴窗口。

延伸閲讀…

青龍山步道 – 南投旅遊網

青龍山_百度百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