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俗稱“鬼節”。
這天,掃墓、祭祀之外,有飲食習慣,那麼你知道中元節吃什麼嗎?
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會選擇吃鴨子。
什麼呢?
“鴨”“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壓住鬼魂。
吃花饃
中元節前,民間婦女流行麪塑活動,山西。
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
家庭實有人數,每個人捏一個花饃。
送小輩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養育恩;
送老輩花饃要捏成人型,稱麪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
送平輩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年有餘。
吃瀨粉
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習俗,而且整個東莞通用。
,片區,吃瀨粉方法還是有所不同。
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祖先乾糧。
每到中元節這天,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餅,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麪粉,用油煎炸。
吃餃餅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食物。
吃餃餅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食物。
現在有人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
此外,山東獨陵縣,中元節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有吃茶飯習俗。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呂佳
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會選擇吃鴨子。
什麼呢? “鴨”“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壓住鬼魂。
中元節前,民間婦女流行麪塑活動,山西。
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
家庭實有人數,每個人捏一個花饃。
送小輩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養育恩;
送老輩花饃要捏成人型,稱麪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
送平輩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年有餘。
吃瀨粉
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習俗,而且整個東莞通用。
,片區,吃瀨粉方法還是有所不同。
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祖先乾糧。
每到中元節這天,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餅,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麪粉,用油煎炸。
吃餃餅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食物。
吃扁食
很多人中元節當天會吃扁食(一種麪粉和糖做成畚箕形食品)。
現在有人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
此外,山東獨陵縣,中元節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有吃茶飯習俗。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呂佳
中元節前,民間婦女流行麪塑活動,山西。
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
家庭實有人數,每個人捏一個花饃。
送小輩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養育恩; 送老輩花饃要捏成人型,稱麪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 送平輩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年有餘。
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習俗,而且整個東莞通用。
,片區,吃瀨粉方法還是有所不同。
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祖先乾糧。
每到中元節這天,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餅,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麪粉,用油煎炸。
中元節和節、下元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祭祖節日,民間稱為“三大鬼節”。
吃扁食
很多人中元節當天會吃扁食(一種麪粉和糖做成畚箕形食品)。
現在有人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
此外,山東獨陵縣,中元節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有吃茶飯習俗。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呂佳
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習俗,而且整個東莞通用。
,片區,吃瀨粉方法還是有所不同。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祖先乾糧。
每到中元節這天,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餅,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麪粉,用油煎炸。
吃餃餅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食物。
吃扁食
很多人中元節當天會吃扁食(一種麪粉和糖做成畚箕形食品)。
現在有人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
此外,山東獨陵縣,中元節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有吃茶飯習俗。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呂佳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説法,”中元”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稱亡人節、七月半。
那麼七月半習俗吃什麼呢?地方飲食習俗。
中元節那天,廣東東莞有吃瀨粉習俗,而且整個東莞通用。
,片區,吃瀨粉方法還是有所不同。
山東獨陵縣,中元節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有吃茶飯習俗。
江蘇省東縣鄉,很多鄉民中元節當天會吃扁食(一種麪粉和糖作成畚箕形食品)。
吉安放焰口時,法師台下擲包子、水果。
傳説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可得子。
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
浙江省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
有放路燈習俗,六個壯丁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樹葉上),每隔設一處祭品。
山西省長子縣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傳如此可使羊增加生產。
贈肉諸親戚,家貧無羊者蒸麪作羊形來代替。
陽城縣農家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
延伸閱讀…
馬邑縣民中元節麥面作兒童形狀,名“麪人”,互贈親戚家小孩。
中元節,稱盂蘭盆節、鬼節,是中國傳統一個節日,農曆七月十五日(曆鬼月)舉行。
中元節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一個節日,主要是祭祀和安撫亡靈、祖先和鬼魂。
那麼,七月十五中元節吃什麼食物?下面編一起來看看吧! 廣東和廣西地區人會農曆七月十四或者十五家家户户會殺一隻鴨子來吃,因為中元節民間有鴨子是用來先人收取祭祀品工具,所以吃了鴨子後日子會多福。
另一點“鴨”和“壓”同音,吃鴨子是家中孩子“壓驚壯膽”。
中元節吃“茶飯”於山東和北方一些地區來説熟悉過了。
所謂“茶飯”,字面上意思,説是中元節這天家家户户茶飯過節,魚大肉大吃大喝,所以中元節是他們説“掐嘴節”。
這樣傳統食俗有着家人多福多壽,寓意。
江西一帶,中元節有吃包子傳統習俗。
要知道,江西人因為能吃辣得以名聲在外,中元節吃包子當地飲食習慣大庭相徑。
其實,江西人中元節吃包子是子孫們祈福。
結婚女子吃了包子多子多福,小孩子吃了包子,膽子大! 聽説過拌粉、紫溪粉、牛肉粉、炒粉,聽過“瀨粉”。
瀨粉是一種米粉和水製成粉條,是廣東地區傳統小吃。
廣東人中元節這天,農曆七月十四,家家户户會吃上一碗瀨粉和燒鵝瀨。
中元節吃瀨粉有着長長、多福多壽寓意,是廣東人中元節傳統食俗。
扁食,大家熟知扁肉,或者可以叫餛飩。
江蘇省東縣鄉有中元節吃扁食傳統習俗,扁食分為素餡和肉餡,口味甜口和鹹口,“扁食”是閩南人叫法。
扁食特點外皮剔透,煮熟後可以隱約看見裏面餡料,入口。
地人關於中元節吃扁食説法是可以趕走黴運,日子過得順利紅火! 聽到“饃”這個字眼,讓人聯想到山西一帶。
捏花饃山西可以説是見傳統習了,而中元節捏花饃是地人節日傳統之一。
顧名思義,花饃饃捏成各種各樣形狀,緻美觀。
中元節捏花饃和吃花饃於山西人而言,有着對家人多福,對生活蒸蒸日上願景。
編者:中元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節日,和除夕、、重陽節中國傳統祭祖大節,諸多民俗活動賦予了“鬼魅”和“迷信”色彩,但背後體現是“慎追”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和迷信活動不能而論。
“道場普渡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七月半”、“盂蘭盆節”。
中元節和節、下元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祭祖節日,民間稱為“三大鬼節”。
延伸閱讀…
中元節北魏時期設立,主要源於“三元説”中“地官中元赦罪”,地官所管轄處為地府,所以説到了中元這日,地府大門會敞開,眾鬼會離開冥界,回到陽間家中親人團圓,若是沒有家會人間遊蕩,尋找吃食,等到地府門關閉前再回去,故而有了“七月半,鬼門開”、“七月半,鬼亂竄”等俗語。
聽起來令人生畏中元節,它文化核心敬祖盡孝,大家口中講到“鬼魂”是別人朝思夜想,所逝去祖先、親人。
所以於到來中元節,大家敬畏、敬重心對待,傳統。
中元節傳統習俗多,其中要記得“做3事、忌3事、吃2樣”,祈福納祥,不觸黴運,日子順。
七月半最初誕生時,並非現今説“鬼節”,它原本一個專門祭祖節日,主要源於上古時代人們祖靈崇拜。
農曆七月進入初秋,很多農作物喜迎收穫,慶祝豐收、酬謝大地和祖先照拂,人們會這天進行祭祀祖先,祖先牌位前擺上稻米,祖先報告秋天收成,算是豐收分享給祖先。
後來,中元節的説法盛行,民間百姓開始認為,每逢農曆七月十五,逝去先人、親人會回到陽間,探望自己後輩子孫,和家人團圓。
故而大家七月十五前一晚會開始準備,提前擺好供桌,到了七月十五早上祖先牌位請出來,茶飯、水果供品擺到供桌上,燃香火。
這天一日三餐要供奉飯菜、茶水,讓先人吃好喝其送走。
中元節,祭祖後有個傳統習俗燒紙,現在環保是鼓勵大家這樣做。
民間流傳,陽間紙到了陰間可以作錢。
因此人們讓逝去先人冥界能有錢花,會提前幾日準備些金銀色錫箔紙疊成元寶樣子,等到了七月十五這天到先人墓地前祭拜完,壓下一些黃紙,之前準備金銀元寶、紙錢燒先人,所有紙錢徹底燒盡了才可以離去。
若是去墓地,會晚上到十字路口畫上圓圈,準備紙錢放在圓圈內進行焚燒,讓逝去親人另一個世界缺錢,能夠吃穿、受罪。
燒紙這項傳統習俗雖帶有些迷信説法其中,但表達了後輩逝去先人、親人一種懷念、孝敬情。
“火裏蓮花水上開,深綠共徘徊”,中元節裏麗民俗景象大家共放蓮花燈,因是放在流動河水之中,所以叫做放河燈。
蓮花燈荷花作為燈底,荷花我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身、高尚品質外,有團寓意,而燈盞、蠟燭有着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意。
將蓮花燈放在河中飄蕩,是表達逝去親人緬懷、悼念,能幫助他們靈魂照亮來世路。
同時是活着人們表達祝福,祈禱大家能夠安康,事業、學業能一帆風順,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具有品性和智慧。
到了中元節這天,若是沒有事情急着處理,儘量早早地回家待着,夜間外出活動。
一輩説法,這天是鬼門開日子,是到了晚上,陽氣減弱,陰氣上升加重,很多鬼魂會遊走街巷,要是出去跑動,很可能會衝撞到“髒東西”,觸到黴頭。
這些雖然只是民間傳説,但是要有着敬畏心,回家休息。
另外,不要去別人家串門,家中吵架,儘入睡不要熬夜。
如果要出門,不要跑踩,是踩到送亡紙錢,看見畫圓圈地方要避開走。
中元節家家户户會擺很多供品來祭祀祖先,表敬意,像各種豬肉、雞肉、點心、水果、飯菜。
民間的説法,這些祭品是不能吃和亂動,逝去先人這天會回到家中團圓,供品是獻他們食物,如果吃了,那會惹怒先人,他們會保佑家中,從而招來厄運。
家中有小孩子,他們年紀小不懂事,要提醒、看護他們,不要亂動或偷吃祭品,以防惹得祖先。
中元節這日忌諱拍別人肩膀,因為民間有一種説法稱“每個人身上有三把火,頭部和兩個肩膀上”,如果到了“鬼節”這一天,去拍別人肩膀或頭,代表會熄滅掉身上火,火下來或者熄滅,引來鬼魂。
而且,這天背後拍別人,單單是這個舉動嚇到方,讓別人心理產生影響。
話説“七月半吃只鴨,世間萬物不用怕”,中元節這天有一項食俗便是吃鴨肉,因為“鴨”和“壓”是諧音,只要這天吃了鴨子,可以驅邪,壓住“魂靈”,會沾染到東西,給自己帶來黴運。
另外一個説法是,鴨子會游泳能夠渡河到“陰間”,可以作為“奈何橋使者”,要逝去先人送去衣物、錢財祭品帶他們,等到祭祀結束後,鴨子吃掉有“”意。
總之很多地方這天有吃鴨子習俗,而且鴨肉適合秋季食用,營養滋補上火,分享給大家一道蓮藕鴨湯做法,可以中元節這天做着食用。
1、半隻鴨清洗乾,放入盆中加水,放一勺料酒和一勺食鹽,抓揉後浸泡20分鐘,泡後沖洗乾。
蓮藕洗淨削皮,切成蓮藕塊放入水中浸泡,以免氧化變黑。
2、半隻鴨直接放入冷水鍋中,加兩勺料酒和一些薑片,開大火將水燒開後,繼續煮5分鐘,後撈出水倒掉,鍋洗淨。
枸杞清洗加水浸泡備用。
3、鴨放進砂鍋裏,倒入足量開水,放入薑片,小火燉半時,後藕塊清水中撈出放入砂鍋裏,倒入泡枸杞,繼續煮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