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 特色 | 三球懸鈴木 |
|---|---|
| 別稱 | 淨土樹、祛汗樹、法國梧桐、槭葉懸鈴木 |
| 學名 | Platanus orientalis L. |
| 科屬 | 懸鈴木科懸鈴木屬 |
| 型態 | 落葉大喬木 |
| 樹高 | 最高可達 30 米 |
| 樹冠 | 廣闊,呈長橢圓形 |
| 葉 | 單葉互生,葉大,輪廓闊卵形,基部淺三角狀心形,邊緣有少數裂片狀粗齒 |
| 花 | 雄性球狀花序無柄,基部有長絨毛,萼片短小,花瓣倒披針形 |
| 果 | 圓球形頭狀果序 3-5 個,小堅果之間有黃色絨毛 |
| 繁殖 | 扦插、壓條 |
| 原產地 | 歐洲東南部及亞洲西部 |
| 生長習性 | 喜光,喜濕潤温暖氣候,較耐寒,適生於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 |
| 用途 | 庭蔭樹、行道樹,可用作綠化、吸收有毒氣體,木材可作建築和傢俱用材 |
| 藥用 | 果實可入藥,用於治疝氣、痢疾、腹痛等;樹皮可作為強壯劑,有降血壓,治療腰膝痛、風濕及習慣性流產等作用 |
三球懸鈴木:歷史悠久的城市綠蔭
位於台北市的行天宮三球懸鈴木,是一棵超過百年歷史的珍貴樹木,其特殊的外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藴,使其成為台北市重要的地標。
基本資訊
| 項目 | 內容 |
|---|---|
| 名稱 | 三球懸鈴木 |
| 學名 | Platanus acerifolia |
| 科別 | 懸鈴木科 |
| 樹齡 | 約140年 |
| 位置 | 台北市行天宮廣場 |
| 指定 | 台北市政府公告珍貴樹木 |
外觀特徵
三球懸鈴木顧名思義,擁有三顆球狀果球,這是懸鈴木科植物的獨特特徵。其樹冠廣闊茂盛,樹幹筆直挺拔,樹齡超過百年的三球懸鈴木,樹高已達30公尺以上,樹圍超過4公尺。

歷史意義
三球懸鈴木的種植時間約在1880年代,當時行天宮尚未建立,該區域為一處荒地。據傳,三球懸鈴木是由當時的台北縣丞呂世宜所種植,呂世宜為一位熱心公益的官員,曾積極參與台北市的綠化建設。
三球懸鈴木見證了台北市的發展變遷,從日治時期到光復後,該樹屹立於台北市中心的繁華地帶,默默守護著這座城市。1998年,台北市政府將三球懸鈴木公告為珍貴樹木,以保護其生態價值和文化資產。
文化意涵
三球懸鈴木不僅是台北市的自然地標,更具有豐富的文化意涵。該樹與行天宮緊密相連,行天宮是台灣著名的信仰中心,三球懸鈴木的存在與行天宮的香火鼎盛相互輝映,成為台北市獨特的宗教文化景觀。
此外,三球懸鈴木也是台北市市民心中的重要回憶,許多台北人從小到大都看著這棵大樹成長,對於這棵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象徵的樹木,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
保育與維護
三球懸鈴木的珍貴性不僅在於其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更重要的是其生態價值。作為一棵百年老樹,三球懸鈴木為台北市的空氣淨化、水土保持和城市綠化做出重大貢獻。
台北市政府近年來積極進行三球懸鈴木的保育與維護工作,包括定期修剪樹枝、灌溉施肥和防治病蟲害等。此外,市政府也在樹木周圍設置保護設施,防止人為破壞和車輛碰撞。
結論
行天宮三球懸鈴木不僅是一棵珍貴的樹木,更是一個具有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的城市象徵。其獨特的外觀、深厚的文化底藴以及百年來的見證,使得這棵大樹成為台北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台北市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將繼續保育和維護三球懸鈴木,讓這棵城市綠蔭得以永續傳承。
延伸閲讀…
法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Platanus orientalis 法國梧桐(東方懸鈴木、三球懸鈴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