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2026、2027年「紅羊劫」】丙、丁火熾盛,國家運途堪憂
引言:
【香港文化名人岑逸飛】
中國古代讖緯學中傳言「紅羊劫」,即丙午、丁未年火氣旺盛,易生禍端。回首歷史,此年往往與國難、朝代更替相連,不禁引人深思,究竟這「劫數」在當代社會還有著怎樣的徵兆?


丙午、丁未為「紅羊劫」
陰陽五行中,丙、丁為火,午屬馬,未為羊,均呈紅色,故稱「丙午丁未」為「赤馬紅羊年」,也稱「紅羊劫」。早在北宋,道士張繼先曾提及「赤馬紅羊厄」,宋徽宗靖康年間(丙午、丁未)果遭金兵入侵,導致「靖康之恥」;南宋學者柴望也曾撰寫《丙丁龜鑒》,梳理戰國秦昭王五十二年(丙午)到五代後晉天福十二年(丁未)間丙午、丁未年的重大事件,發現多有厄難。
歷史上的「紅羊劫」
回溯歷史,丙午、丁未年的重大事件不勝枚舉,如公元前255年(丙午)西周國被滅;公元前195年(丙午)呂后專權;公元106年(丙午)東漢政局開始混亂;公元646年(丙午)武則天進宮導致唐朝動盪。而1067年(丁未)王安石變法也使得國家擾亂;1126年(丙午)金滅北宋;1906年(丙午)丙午風災造成重大傷亡。
「紅羊劫」在20世紀
進入20世紀,丙午、丁未的劫難仍然揮之不去。1907年(丁未)黃花岡起義後,清政府宣告覆滅;1966年(丙午)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使傳統文化遭受巨大浩劫。
「紅羊劫」對當代的影響
雖然時移世易,但「丙午丁未厄」之説對後世的影響依然可見。今年(2023年)適逢「丙午」年,世界動盪不安,國際關係劍拔弩張,令人不禁聯想到「劫」字的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萬年曆,下一個「紅羊劫」將於2026年(丙午)、2027年(丁未)發生,恰逢中國傳統紀年的「丙寅」、,屆時****火勢旺盛,更需留意國家大事,謹防動盪和變局。
總結:
縱觀歷史,
每一場
「丙午丁未劫」都給當時的*社會*
帶來深刻影響,令人難以忽略其玄機所在。雖説歷史不一定會完全重演,但前事之鑑,後世之師,「紅羊劫」的傳説仍不失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警醒後人謹慎行事、未雨綢繆。
丙午丁未: 台灣歷史上的動盪年代
丙午年(1866年)和丁未年(1867年)是台灣歷史上的動盪時期,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對台灣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年份 | 事件 |
---|---|
丙午年(1866年) | 戴潮春事件:客家民變,反抗清廷統治 |
丁未年(1867年) | 牡丹社事件:平埔族原住民與美國船員衝突,引發美國遠徵台灣 |
丁未年(1867年) | 同治條約:清廷與美國簽訂條約,割讓台灣東南部給英國 |
戴潮春事件
戴潮春事件是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民變,由客家民變領導人戴潮春發起。事件起因於清廷官員貪污腐敗,激起民怨。戴潮春號召客家族羣反抗清廷,一度佔領台灣南部多個縣城。
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發生在台灣東南部,當時平埔族原住民牡丹社與美國船員發生衝突,導致美國船員死亡。美國政府隨後派出軍艦遠徵台灣,攻打牡丹社。事件最終以清廷簽訂《天津條約》並割讓台灣東南部給美國告終。
同治條約
同治條約是清廷與美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清廷將台灣東南部割讓給美國,開通安平、高雄、淡水三港口,允許美國人在台灣傳教和經商。條約的簽訂嚴重損害了台灣的主權,為台灣日後被日本殖民埋下了伏筆。
結論
丙午丁未年間的事件對台灣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戴潮春事件凸顯了清廷統治的弊端,牡丹社事件引發了美國的干涉,而同治條約則標誌著台灣主權的喪失。這些事件為台灣日後被日本殖民打下了基礎,也對台灣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延伸閲讀…
紅羊劫_百度百科
丁未紅羊月多事預言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