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億萬年前的遠古時光中,青藏高原從地殼深處崛起,這一壯闊的地質史詩為中國大地締造了獨特的地貌。從高空俯瞰,中國國土彷彿是一座層層疊疊的巨大階梯,從神秘的西藏延伸至浩瀚的太平洋海岸。這場由印度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引發的地殼運動,不僅塑造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更賦予了中國豐富多彩的地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喜馬拉雅山脈崛起,珠穆朗瑪峯高聳入雲,成為世界的最高點。


進入第二階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與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四川盆地交織成一幅地理的瑰麗畫卷。這裡的平均海拔在1000到2000米之間,構成了中國大地的第二級階梯。跨過東部的太行山、巫山和雪峯山,便是向東鋪展的第三階梯,這裡的地勢急劇下降,500米至1000米以下的海拔標識着從高原到平原的轉變。在這片土地上,分佈着松遼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這些廣袤的平原邊緣綴以低山和丘陵。再往東,是大陸架沿岸的淺海區,水深不過200米,構成了中國地勢的第四級階梯。
中國的河流與湖泊,既是地理環境的精緻雕塑,也是豐富自然資源的寶庫。這些水流不僅在地形上潤澤了大地,也在歷史和文化上滋養了生命。中國的河湖地區分佈並不均衡,既有外流區域,也有內流區域。簡而言之,外流區域的界定大致為:北端起於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和祁連山(東部)一線,南端則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巴顏喀拉山至岡底斯山)的東南部。這一區域約佔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河流水量佔全國總量的95%以上。相對地,內流區域的面積約為全國的三分之一,但河流總水量不足全國的5%。
中國的湖泊多如繁星,總數超過24800個。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就多達2800多個。儘管湖泊眾多,但她們在地區間的分佈卻極不均勻。總體來看,東部的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聚集了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羣。而西部的青藏高原則以集中分佈的內陸鹹水湖為主。
外流區域的湖泊與外流河相連,湖泊的水既可流進,也可流出,且含鹽量低,被稱為淡水湖,有時也稱之為排水湖。中國著名的淡水湖包括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等。
內流區域的湖泊則多為內流河的終點,湖水只能流入,不能流出,加之蒸發作用強烈,導致湖泊含鹽量較高,形成了鹹水湖,有時也稱為非排水湖。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高海拔的納木錯湖便是這一類型的代表。
中國的湖泊成因多樣,包括河跡湖、海跡湖、溶蝕湖、冰蝕湖、構造湖、火口湖和堰塞湖等。湖北境內的長江沿岸湖泊是河跡湖的典範,而西湖則為睸湖,即海跡湖。雲貴高原的湖泊多由於石灰岩溶蝕形成,長白山天池則是火口湖的典型。這些湖泊,無論其成因如何,都是中國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國絕對位置,指的是中國在世界地圖上的地理坐標以及其在全球事務中的位置。中國地處東亞,擁有廣闊的領土,東臨太平洋,南濱南中國海,北接蒙古與俄羅斯等國家。
中國絕對位置的重要性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看。首先,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超過14億人口。這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勞動力市場之一,同時也是巨大的消費市場。
此外,中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近年來,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崛起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強國之一。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全球貿易量和對外直接投資也在持續增長。
在地緣政治上,中國位於東亞這一關鍵地區,其與鄰近國家的關係對於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中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並且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擁有永久席位。因此,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能發揮重要影響力。
中國絕對位置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其對全球問題的態度和立場上。中國作為聯合國會員國,積極參與全球事務,投入到氣候變化、貧困減少、和平維護等全球性挑戰的應對中。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在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國際貿易中採取的積極行動,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