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中用」釋義與示例
1. 「中用」的定義


「中用」一詞意為可用、合適。在《史記》中記載,秦始皇曾去除「不中用」之書,表明其重視可用的事物。
2. 「中用」的語境示例
《詩經》中描述「菅」具有柔韌耐用的特性,故為「中用」。漢朝桓寬在《鹽鐵論》中提到,古代注重器物之「中用」,不追求華而不實。元雜劇《隔江鬥智》讚譽「中用」的特性。
3. 「中用」的現代應用
在《紅樓夢》中,「中用」形容人的能力與價值。蕭紅在《生死場》中描述「中用」的個性特質。
典籍 | 引用範例 |
---|---|
《史記·秦始皇本紀》 | 「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 |
《紅樓夢·第五十二回》 | 「他縱依了,姑娘們不依,也未必中用。」 |
《詩·小雅·白華》 | 「白華菅兮」 |
《鹽鐵論·散不足》 | 「古者衣服不中制,器械不中用,不粥於市。」 |
《隔江鬥智·第二折》 | 「這一座荊州,直恁的中用。」 |
《紅樓夢·第六十九回》 | 「賈赦十分歡喜,説他中用。」 |
《生死場·第八章》 | 「王婆思想著女孩怎麼會這樣烈性呢?或者是個中用的孩子?」 |
中用意思:深入探討漢語詞彙的豐富內涵
中用,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具有不同的涵義和用法。本文旨在深入探討其豐富的內涵,從語義、語法到實例應用,全面解析「中用」一詞。
1. 基本語義
用法 | 基本語義 | 舉例 |
---|---|---|
1 | 有用、實用、有效 | 「這個方法很中用。」 |
2 | 符合要求或標準 | 「他的論文中用。」 |
3 | 不錯、尚可 | 「這個產品還算中用。」 |
2. 語法功能
中用在句中可擔任以下語法角色:
- 形容詞:用來修飾名詞,表示「有用的」、「合格的」、「尚可的」。
- 副詞:置於動詞後或句末,表示「有成效地」、「符合要求地」。
3. 實例應用
1. 用作形容詞
– 這個機器非常中用,能幫我省很多力氣。
– 他的建議很中用,讓我解決了許多問題。
– 這些資料還算中用,可以作為研究的參考。
2. 用作副詞
– 他工作中用,很快就把任務完成了。
– 藥效果然名不虛傳,服了之後疼痛明顯減輕。
3. 慣用語
– 中用不中用:形容某人或事物是否可用。
– 差不多中用:表示尚可或勉強合格。
– 有用沒用,用不用:強調「有用」與否,並非「中用」。
4. 特殊用法
– 無用:否定「中用」,意指「無用」。
– 不成中用:形容極其無能或沒用。
4. 相近詞語
相近詞語 | 意思 | 區別 |
---|---|---|
有用 | 有實際價值、能起作用 | 著重在「有作用」、「能發揮功能」。 |
合格 | 達到標準或要求 | 強調符合規定的「標準」或「要求」。 |
尚可 | 尚屬可接受或合格的 | 程度較「中用」低,表示「勉強過得去」或「尚能接受」。 |
湊合 | 勉強過得去、勉強可以使用 | 貶義,著重在「不理想」、「權且充數」。 |
不中用 | 無用、沒有價值 | 強調「完全沒有用處」、「一無是處」。 |
總結
中用一詞在漢語中擁有豐富的語義和用法,涵蓋「有用」、「符合標準」和「尚可」等多重內涵。其靈活的運用展現了漢語詞彙的多元性,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實用性和中規中矩的價值觀。
延伸閲讀…
中用的意思
中用詞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