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魁穴】一針解決!中魁穴準確定位,告別頑固疼痛
特性 位置 解剖 操作 功效 配穴
別名 中指背,側近側指間關節的中點處 指背動脈和神經 灸3~5壯 牙痛,五噎反胃,吐食,吞酸,鼻血,食道痙攣,食慾減退,胃擴張,呃逆,白癜風

中魁穴:養生保健的要穴

中魁穴,又名「命門」,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央處。它是督脈(人體背後正中線上的經脈)上的重要穴位,也是人體陽氣會聚之地。

中魁穴 Play

中魁穴的作用

中魁穴具有以下作用:

中魁穴

  1. 益氣強腎:此穴位與腎臟相關,有益氣強腎、温補下元的作用。
  2. 温煦腰背:中魁穴能温煦腰背,緩解腰背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
  3. 改善消化:此穴位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4. 提升陽氣:中魁穴是人體陽氣會聚之地,有助於提升陽氣,改善體質虛弱、畏寒怕冷等症狀。
  5. 安神定志:中魁穴有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失眠、多夢等症狀。

中魁穴的定位

準確定位中魁穴非常重要,以下介紹兩種常見的定位方法:

定位方法 步驟
解剖定位法 找到人體背後第二腰椎棘突,取其下方的正中央處。
正坐定位法 正坐,將雙手自然垂放於大腿兩側,拇指尖所指的位置即為中魁穴。

中魁穴的按摩方法

刺激中魁穴,可採用以下按摩方法:

  1. 揉按法:用食指和中指腹揉按中魁穴,力度適中,以稍有酸脹感為宜。
  2. 艾灸法:在中魁穴上施以雀啄灸或温和灸,有助於温補氣血,提升陽氣。
  3. 刮痧法:沿著督脈,從大椎穴向中魁穴刮痧,有助於疏通氣血,改善體質虛弱等症狀。

中魁穴的注意事項

  1. 刺激中魁穴時,力度不可過大,以免損傷腰椎。
  2. 孕婦、月經期間、傷口感染者,不宜刺激中魁穴。
  3. 艾灸中魁穴時,應注意避免燙傷。
  4. 刮痧中魁穴時,應注意皮膚的清潔衞生。

總結

中魁穴是人體背後的重要穴位,具有益氣強腎、温煦腰背、改善消化、提升陽氣、安神定志等多種作用。準確定位和適當刺激中魁穴,有助於保健養生,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