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
前言
九華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坐落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以其雄偉的山勢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聞名,被譽為「東南第一山」。九華山自古以來便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吸引着無數善男信女前來朝拜。
起源與歷史


唐開元年間(公元719年),新羅國(韓國)王族金地藏渡海來唐,法號金喬覺,在九華山苦修75年,於99歲圓寂。相傳金喬覺生前逝後顯現種種瑞相,酷似佛經中記載的地藏菩薩,因此僧眾尊他為地藏菩薩應世,九華山由此被闢為地藏菩薩道場。
肉身寶殿
九華山最重要的寺廟當屬肉身寶殿,相傳是金喬覺圓寂後安奉其肉身之所。肉身寶殿建於神光嶺上,殿頂與塔頂相接,形成獨特的建築格局。據載,金喬覺圓寂後入殮缸中,三年後開缸檢視,其肉身完好無損,栩栩如生,至今供奉於寶殿內,成為九華山最為神聖的聖物。
地藏禪寺
地藏禪寺始建於南宋隆興年間(公元12世紀),是九華山的核心寺廟之一。寺內供奉地藏王菩薩像,以及東獄大帝、酆都大帝和十殿閻王等塑像,氣氛莊嚴肅穆。
風景名勝
九華山不僅以佛教文化聞名,更是風景秀麗的名山大川。山中有九十九座奇峯異石,其中尤以十王峯、蓮花峯等九大峯最為峻峭。此外,九華山的自然景觀也極為豐富,有奇松怪石、飛瀑深潭,令人流連忘返。
拜經台
古拜經台相傳是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而得名。寺內供奉普文長老肉身,香火鼎盛,是九華山重要的朝拜聖地。
天台禪寺
天台禪寺位於九華山的最高峯天台峯上,供奉普文長老肉身。寺廟建築宏偉壯麗,遠眺羣山,氣勢非凡。
地藏古洞
地藏古洞傳説是金喬覺當年清修之所,洞內幽深靜謐,遊客置身其中,彷彿時光倒流,感悟聖人的風采。
佛文化底藴
九華山文化底藴深厚,自古以來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前來題詠,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賦詩讚美其「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成為九華山的「定名篇」。
文物瑰寶
九華山現存文物2000餘件,其中不乏唐代貝葉經、明代大藏經、明萬曆皇帝聖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跡等珍貴文物,為研究佛教文化和中國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寺廟 | 特色 | 所在地 |
---|---|---|
肉身寶殿 | 供奉地藏菩薩肉身 | 神光嶺上 |
地藏禪寺 | 供奉地藏王菩薩像 | 九華山核心區 |
古拜經台 | 金地藏曾在此處拜經 | 山西中部 |
天台禪寺 | 供奉普文長老肉身 | 天台峯上 |
地藏古洞 | 金喬覺清修之所 | 未記載 |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民間信仰與歷史傳承
引言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是漢傳佛教廣泛供奉的四大菩薩之一,其信仰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本文將探討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歷史傳承、民間傳説、寺廟分佈和文化影響,以深入瞭解這一信仰體系的豐富內涵。
歷史傳承
地藏王菩薩的原型源自印度佛教的虛空藏菩薩,被認為是大慈大悲、救度眾生的偉大菩薩。根據佛教典籍記載,地藏王菩薩曾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因此被奉為幽冥教主,掌管地獄道。
在中國的佛教傳播過程中,地藏王菩薩的信仰逐漸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民間信仰體系。傳説中,唐代高僧金喬覺前往九華山修行,後圓寂化身為地藏王菩薩,九華山也因此成為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民間傳説
關於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民間傳説豐富多樣。相傳,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期間,感化了無數妖魔惡鬼,並幫助他們脱離苦海。九華山也因此被認為是鬼怪出沒之地,民間百姓紛紛供奉地藏王菩薩以求得庇佑。
民間傳説中,地藏王菩薩不僅掌管地獄道,還具有超度亡靈、消災解厄、保佑平安等神奇法力。因此,人們紛紛前往九華山朝拜,祈求地藏王菩薩的保佑。
寺廟分佈
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信仰的中心,也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九華山上建有包括化城寺、百歲宮、肉身寶殿等在內的眾多寺廟,供奉地藏王菩薩。
除了九華山,各地也建有供奉地藏王菩薩的寺廟。其中,安徽省的其他寺廟包括峨眉山、普陀山、五台山,而台灣省的中台禪寺和佛陀紀念館也供奉著地藏王菩薩。
| 寺廟名稱 | 所在地 |
|—|—|—|
| 化城寺 | 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 |
| 百歲宮 | 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 |
| 肉身寶殿 | 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 |
| 峨眉山 | 四川省樂山市 |
| 普陀山 | 浙江省舟山市 |
| 五台山 | 山西省五台縣 |
| 中台禪寺 | 台灣省南投縣 |
| 佛陀紀念館 | 台灣省高雄市 |
文化影響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信仰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民間,人們普遍供奉地藏王菩薩,祈求吉祥安康。在文學藝術方面,地藏王菩薩是常見的題材,以繪畫、雕塑等形式廣泛流傳。
延伸閲讀…
《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天台禪寺.牛首山5日 – 吉樂旅遊
九華山- 維基百科
在佛教思想中,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體現了自度度人的大乘菩薩精神,激勵著佛教徒修行善行,求得解脱。
結語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歷史傳承、民間傳説、寺廟分佈和文化影響共同構成了這一信仰體系的豐富內涵。地藏王菩薩的慈悲救度與宏願精神,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心靈慰藉,也激勵著人們行善積德,追求解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