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字元 | 五帝錢 | 類型 | 皇帝 |
---|---|---|---|
830 | 小五帝錢 | 清代 |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
394 | 大五帝錢 | 古代 |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 |
609 | 習俗 | 禁忌 | 避免使用古墓出土的五帝錢 |
872 | 功用 | 辟邪、擋煞、旺財、祈福、招財 | 民間 |
767 | 五帝錢 | 別稱 | 清代五帝錢 |
863 | 五帝錢 | 寓意 | 昌隆、太平、吉祥 |
592 | 物件 | 性質 | 帝物、古物 |
597 | 五帝錢 | 保養 | 開光、淨化 |
834 | 擺放 | 位置 | 玄關、天門、煞口、金庫、收款機、神明爐 |
854 | 擺放 | 方法 | 一字排開、十字形、串成一圈 |
五帝古錢:穿越千年時空的古文物
五帝古錢,是中國古代發行的一種貨幣,因其上面鑄刻了五帝的頭像而得名。其歷史悠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是收藏家和古錢愛好者的珍藏品。


五帝古錢的由來
五帝古錢最初起源於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整合貨幣制度,廢除原先六國的幣制,發行統一的貨幣——秦半兩。秦半兩上鑄有「半兩」二字,表明其重量為半兩。
漢承秦制,繼承了秦半兩的貨幣制度,但為了強化皇權,在幣面上鑄上了皇帝的頭像。漢武帝時期,發行了「五銖」錢,錢面鑄有「五銖」二字,並鑄上了皇帝的頭像。五銖錢一直沿用至東漢末年。
五帝古錢的種類
五帝古錢是指漢武帝至漢順帝期間所鑄造的五種古錢,分別是:
古錢名稱 | 鑄造者 | 鑄造時間 | 錢文 | 備註 |
---|---|---|---|---|
五銖 | 漢武帝 | 前118年 | 半兩 | 最早鑄造,多為圓形 |
三銖 | 漢武帝 | 前113年 | 五銖 | 重量減半,改鑄為方形 |
二銖 | 漢昭帝 | 前89年 | 五銖 | 重量再減半,仍為方形 |
一銖 | 漢昭帝 | 前87年 | 五銖 | 重量最小,仍為方形 |
半銖 | 漢順帝 | 145年 | 五銖 | 最晚鑄造,重量為半兩 |
五帝古錢的形制
五帝古錢的形狀一般為圓形或方形,但也有部分異形錢,如漢昭帝時期鑄造的「蟻鼻錢」。錢幣大小參差不齊,以漢武帝時期鑄造的五銖錢最大,漢順帝時期鑄造的半銖錢最小。
五帝古錢的鑑定
五帝古錢的鑑定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錢文:錢文是古錢幣上的文字,是鑑定古錢幣的重要依據。五帝古錢的錢文通常是「五銖」,但也有例外,如漢順帝時期鑄造的半銖錢錢文為「半兩」。
- 形制:五帝古錢的形制包括形狀、大小和重量。不同時期鑄造的五帝古錢形制有所不同,鑑定時需要結合歷史記載和實物進行判斷。
- 包漿:包漿是古錢幣表面形成的一層氧化物,是古代錢幣長期在地下埋藏的結果。包漿的顏色和質地可以幫助鑑定古錢幣的年代和真偽。
- 鏽色:鏽色是古錢幣表面形成的鏽斑,是古錢幣在潮濕環境下氧化的結果。鏽色的顏色和分佈可以幫助鑑定古錢幣的埋藏時間和環境。
五帝古錢的收藏價值
五帝古錢是收藏界深受歡迎的古錢品種,其收藏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歷史價值:五帝古錢是中國古代貨幣發展史中的重要實物,記錄了秦漢時期的貨幣制度變遷。
- 文化價值:五帝古錢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載體,其錢文和圖案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
- 藝術價值:五帝古錢製作精良,錢文和圖案生動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價值。
- 投資價值:五帝古錢作為一種古文物,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其價格近年來不斷上漲。
結語
五帝古錢是中國古代貨幣中極具珍藏價值的品種。其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也具有投資價值。收藏和研究五帝古錢,有助於我們深入瞭解中國古代貨幣制度和文化藝術,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投資渠道。
延伸閲讀…
五帝錢_百度百科
五帝錢(中國古代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