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人事總處公佈 2023 年行事曆,民國 112 年總放假天數 116 天,有 7 個假期,加上勞動節放假 1 天,勞工有 8 次,春節長達 10 天。
不論是打算規劃連休或旅遊,現在提早準備 ! 2023 37 天,補班日 6 天,有 5 個月週六需上班。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以下整理了元旦、農曆過年、兒童節、勞動節放假、端午節、中秋節、國慶雙十節假期日期,有行政院行事曆供免費下載。
📍 新年新消息:【2024行政院人事行事曆】國定假日、補班和日曆表一次下載,鬆查看!改寫後內容如下:
(113年)【2023就業補助】在線申請/資格/補貼金額/流程教學,適用於解雇或離職人(112年)【2023大學行事曆】112年開學日期/課堂補課/暑假資訊整理【政府發放6000元】在線申請/發放時間/領取方式和資格總整理(2023)【2023勞保/健保/退休保費表】工資階層/自付額/提繳金額表(112年)2023年共有39天(包括民國112年、113年元旦),其中包括37天2022/12/31和2024/1/1放假。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其中超過3天時間總共有7週,而當勞工加上五一勞動節假期時,有8週休息時間。
補班天數有6天,是2023年1月7日、2月4日、2月18日、3月25日、6月17日和9月23日。
公職人員和公營事業機構人員需要這些補班日到辦公室上班。
於民營企業而言,如果政府行政機關指定這些日子為工作日,《勞動基準法》規定,公司需要調整員工工作時間。
2023年度休假天数116天,包括纪念日、节日和周末共2天;而劳动者享有一天全年劳动节假期,总共放假117天。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公告通知了一系列紀念日和節日實施辦法。
2023 年 51 勞動節為 5/1(一),適用勞基法勞工享放假 1 天,與 4/29(六)、4/30(日)合併休 3 天。
這項公告,如果這些節日落週六或週日,相應例假日上一個工作日或下一個工作日補假。
然而,如果除夕和春節與例假日重疊,補假次一個工作日進行。
2023年元旦,1月1日(星期日)是公众假日,如果遇到假日,补休1月2日(星期一),两天合并为12月31日(星期六),放假共计3天。
2023年农历除夕是1月21日(星期六),春节1月22日(星期日)、1月23日(星期一)和1月24日(星期二)。
除夕、農曆初一逢例假日需於下個上班日補假,加上 1/20(五)、1/27(五)彈性放假,春節 1/20(五)~1/29(日)放 10 天假,需於 1/7(六)、2/4(六)補班 2 天。
1 月 7 日是補小年夜 1 月 20 日星期五原上班天彈性放假,最初訂於 1 月 14 日補班,後逢 112 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而提前進行。
2023 年 228 和平紀念日為 2/28 (二),原上班日1/27(一)彈性放假,2/25(六)~2/28(二) 放假 4 天,需於 2/18(六) 補班 1 天。
2月4日是春節期間,原本是1月27日星期五上班日調整放假。
今年農曆春節假期1月21日到1月27日,共計7天。
其中,1月25日和1月26日是例假日,27日是彈性放假。
2023 年兒童節於4月4日(星期二)舉行,實際假期日期4月5日(星期三)。
讓大家能夠充分享受這個假期,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安排了彈性放假。
而言,4月1日(星期六)到4月5日(星期三)放假5天。
然而,彌補這段假期時間,我們需要3月25日(星期六)補班1天。
這樣安排旨在讓大家有假期休息,同時能維持工作效率。
請大家提前計劃假期安排,並享受一個兒童節假期!3/25 是補 4/3 星期一原上班日調整放假。
4 月 4 日兒童節、4 月 5 日節假逢週二、週三,4 月 3 日改為彈性休假日,因此 3 月 25 日需進行補班。
改寫後:
3月25日進行補班,這是因為4月3日原本上班日調整彈性休假日,配合4月4日兒童節和4月5日節假日。
因此,大家請注意3月25日時上班。
元宵节是一个让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时刻,而其中二月二中和节称为龙抬头,象征着瑞气满满的新年开始。
2023 年端午節為 6/22 (四),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安排原上班日 6/23(五) 彈性放假,6/22(四)~6/25(日) 放假 4 天,需於 6/17(六) 補班 1 天。
6/17(六) 調整補班,配合端午節放假安排。
端午節前一週星期六,我們需要上班補回一天工作。
中國有多個法定節日,包括新年、春節、節、國際勞動婦女節、植樹節、國際勞動節、中國青年節、端午節、國際護士節、兒童節、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和記者節。
這些節日有日期和放假安排。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中國傳統節日 有春節、元宵節 、節、端午節、中秋節 。
各少數民族慶祝着自己傳統節日,如傣族水灑節、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彝族火把節、瑤族達努節、白族三月街、壯族歌圩、藏族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跳花節。
中國元旦,傳至今已有超過3000年歷史。
該節日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顓頊。
有一首詩《晉書》中提到了“元旦”這個詞:“顓帝孟夏正月元,其實正朔元旦春”。
元旦是每年一月一日,標誌著一年開始。
這一天視為一個節日,人們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如聚餐、煙花表演和家庭聚會。
中國元旦是中國文化中一個組成部分,代表開始和希望。
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介雅》詩中有“四季元旦,萬壽初春朝”記載。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第一個傳統佳節。
過去,春節稱為“新年”,因為中國歷史上沿用農曆,這天是正月初一,一年開頭。
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
4000多年歷史,它是虞舜興起。
公元前兩千多年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
從此,人們這一天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
説這農曆新年由來,後來叫春節。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公曆紀年,農曆新年改稱“春節”(公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
延伸閱讀…
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
春節前一夜稱為“除夕”,是家人團聚時刻,大家齊聚一堂,享受一頓“年夜飯”。
許多人了迎接新年睡覺,稱“守歲”。
接下來一天,我們會到親朋好友家中“拜年”,問候,並祝願彼此來年萬事如意。
春節期間,傳統文娛活動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普遍。
春節簡介 習俗 食俗 守歲
少數民族春節 春節詩歌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稱上元節、元夜、燈節。
這是春節後第一個月圓夜。
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了諸呂之。
每逢這個夜晚,皇帝會離開宮殿去遊玩,並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司馬遷創建了《太初曆》,並元宵節列節日。
從隋朝到唐朝、宋朝,這個節日盛大。
《隋書·音樂志》日:“每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戲場”,參加歌舞者達數萬,昏達旦,至晦而罷。
社會和時代變遷,元宵節風俗習慣有了變化,但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期間,人們會參與吃元宵和觀燈傳統活動。
元宵是一種糯米粉皮製成點,內部填充著果料或糖餡,呈現圓形,象徵著家庭團圓和。
觀燈活動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並且當代各地流行。
每年元宵節夜晚,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充满了喜庆气氛。
城市里,人们举办各种燈會活动,展示着各种彩燈,它们造型新奇多样,吸引了众多游客目光。
而农村,人们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比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盪鞦韆。
元宵节是一个让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时刻,而其中二月二中和节称为龙抬头,象征着瑞气满满的新年开始。
延伸閱讀…
此刻春天降临之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冬眠中昆虫、蛇类和野兽土壤或洞穴中醒来,传说中龙沉睡中苏醒,这“龙抬头”由来。
古时候,龙象征着祥瑞,人们借助龙力量来驱逐害虫。
明代,人們流行著一種叫做「燻蟲兒」傳統活動。
每年二月二這一天,人們會祭祀過年剩下餅乾,其用油煎後,來燻煙床和炕床,驅趕害蟲。
農村地區,老百姓會用草木灰圍繞住自己房子,並且院子裡繞著水缸一圈,求得神龍庇佑。
這一天,人們享用龍有關美食。
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龍鬚,現在稱”龍鬚麪”。
小孩今天剃頭理髮,稱”剃龍頭”。
婦女今天不動針線,說是避免龍眼。
有蠟燭照房子牆壁,有著”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說法。
不過這個節日現人們遺忘了,但吃春餅習俗有。
4月5日前後節。
節古時叫三月節,已有
2000多年歷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是節日只有。
節原是祭祀祖先節日,而如今是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活動。
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萌,人們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所以節有時稱做”踏青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本名“端午”。
《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有“仲夏端五,端,初”之句。
認為,它是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因自己政治理想實現,挽救楚國滅亡,秦國滅楚後,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羅江沉;江邊羣眾得知,駕舟打撈屈原屍體。
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後人這天定為端午節。
每年這個時候,人們會遵循著一些傳統習俗,例如帶著香袋、品嚐粽子以及參與賽龍舟活動。
香袋象徵著屈原先生高尚品德和堅守原則精神,這種精神會傳頌萬世;而粽子最初是用來防止魚群啃食屈原屍體,後來成為這個節日特色美食;同時,划龍船象徵著人們努力去營救屈原精神。
農曆七月初七夜,稱為”七夕”,有著一個關於牛郎織女傳說,他們每年這一天相會。
這個夜晚,人們庭院中擺放著各種瓜果,女孩們穿著七孔針,編織著彩線。
說,只有穿織完全女孩們才是技巧高超。
因此,這一天稱為”乞巧節”,是女孩子們參與節日,所以稱為”少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