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好多人在用「個人特質圖表」來分析自己,這種方法真的超實用的啦!就像我們裝電腦軟體前要先看系統需求一樣,了解自己的特質也能幫助我們在職場或生活中找到最適合的定位。今天就想來分享幾個常見的特質分類,還有怎麼用簡單的表格來整理這些資訊。

說到個人特質分析,其實跟安裝軟體的流程有點像耶。就像我們安裝Debian系統要先看硬體相容性,認識自己也要先搞清楚哪些特質是與生俱來的。下面這個表格是我整理的四種基本特質類型,大家可以對照看看自己比較偏向哪一類:

特質類型 主要特徵 適合環境 可能弱點
領導型 果斷、目標導向 管理職、創業 容易給人壓迫感
社交型 熱情、善溝通 業務、公關 做事可能不夠細心
思考型 邏輯強、重分析 工程師、研究 有時太過完美主義
支持型 耐心、團隊合作 教育、客服 不太敢表達意見

我自己做這個表格的時候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是混合型的啦,就像電腦裝雙系統一樣可以同時具備不同特質。比如說我朋友阿明在做業務,他雖然是社交型為主,但遇到客戶合約問題時又會切換到思考型模式,這種彈性在職場上真的超吃香的。

製作個人特質圖表最有趣的地方是,你會發現自己都沒注意到的潛能。像我表妹原本以為自己完全沒領導特質,結果做完分析才發現她在社團帶活動時其實很有號召力,只是平時比較低調而已。這種自我認識的過程,就跟電腦跑系統檢測一樣,會跳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個人特質圖表

個人特質圖表是什麼?3分鐘帶你快速瞭解

最近在職場或自我成長領域很常聽到「個人特質圖表」這個詞,但到底它是什麼東西呢?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人的性格、能力、興趣等特質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就像幫自己畫一張專屬的「個性地圖」。這種圖表通常會用雷達圖、條形圖或色彩區塊來表現,讓你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哪些地方需要加強,超級實用的啦!

製作個人特質圖表其實不難,首先你要先了解自己的核心特質。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的評估面向:

評估面向 內容說明 常見評估方式
性格特質 內向/外向、理性/感性等 MBTI、DISC測驗
能力專長 語言、邏輯、創意等能力 技能檢定、工作表現
興趣偏好 喜歡的活動類型 霍蘭德職業興趣測驗
價值觀 重視的金錢、家庭、成就等 價值觀排序練習

有了這些基本資料後,就可以開始動手畫圖表囉!現在很多線上工具都能幫忙生成,像是Canva、PPT都有現成模板。重點是要定期更新,因為人的特質會隨著經驗累積而改變。我自己的習慣是每半年重新檢視一次,特別是換工作或完成重大專案後,都會發現圖表上有些微妙的變化,這些都是成長的軌跡呢!

如果你還沒做過個人特質圖表,真的推薦試試看。不只是職場上用得到,連交友、戀愛都能參考。像我朋友就是靠這個找到適合的約會對象,因為圖表清楚顯示他需要的是能聊哲學的伴侶,而不是只愛逛街的類型。這樣具體的自我認識,比盲目相親有效率多啦!

最近跟幾位在職場打滾十幾年的前輩聊天,他們不約而同提到一個超實用的工具:「為什麼你需要一張個人特質圖表?職場老鳥真心話」。這不是什麼新潮的心理測驗,而是幫你整理出自己在工作中的真實樣貌,讓你在談加薪、轉職或接專案時更有底氣。

很多台灣上班族常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會一點,但又說不出具體強項」,這時候用表格把特質視覺化就超有用。像我同事阿凱去年就用這個方法,發現自己「危機處理」的評分比想像中高很多,後來順利轉調到更適合的部門。下面這張表是我們部門實際在用的版本,你可以先照著填看看:

特質項目 自我評分(1-5) 同事匿名評分 具體事例
抗壓性 4 4.2 連續兩週加班完成急件
創意發想 3 2.8 提出官網改版新架構
團隊協作 5 4.5 主動協調跨部門資源
細節把控 2 3.1 常需主管二次確認文件

填表時有個小技巧,記得要同時找3-5位熟識的同事幫你匿名打分,因為我們常會低估或高估自己。有位在科技業當主管的朋友說,他帶的新人原本以為自己「溝通能力普通」,結果同事們都給4分以上,原來是他總能把複雜的技術問題講得很白話。

這種表格最實際的用途,就是在年度面談時拿出具體證據。與其跟主管說「我覺得自己表現不錯」,不如直接秀出:「這年我在客戶關係項目從3分進步到4分,上季幫公司留住了兩個重要客戶」。台灣職場很吃這套,畢竟有數字有事實,講話才能大聲。

個人特質圖表

最近在整理履歷或做職涯規劃時,發現很多人都會問「如何製作個人特質圖表?5個步驟超簡單上手」。其實這個方法不僅能幫助自我認識,在面試時也能讓主管快速掌握你的優勢。今天就來分享我實際操作過的超實用步驟,保證連電腦小白都能輕鬆完成!

首先準備一張白紙或打開Excel,列出你認為自己擁有的特質。建議可以先從「技能」、「性格」、「興趣」三大類著手,每個類別寫下5-10個關鍵詞。比如說我當初就寫了「Photoshop熟手」、「細心謹慎」、「熱愛爬山」這些具體項目。記得要誠實面對自己,不要太過美化喔!

接著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評分表,用1-5分幫這些特質打分數。這個步驟超重要,因為能幫你釐清哪些是真正突出的強項。下面是我當時做的範例表格:

特質類別 具體項目 自評分數(1-5) 他人評分
技能 Photoshop熟手 4 3.8
性格 細心謹慎 5 4.5
興趣 熱愛爬山 3

第三步要找人幫忙驗證,找3-5個熟悉你的朋友或同事,請他們用同樣的表格幫你評分。你會發現有些自己覺得很強的能力,在別人眼中可能普通;而某些你忽略的優點,反而是別人特別欣賞的。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衝擊,但超有幫助!

接下來把自評和他評的分數平均,挑出分數最高的前5-8項特質。這時候可以用不同顏色的便利貼或Excel的條件格式,把這些核心特質標示出來。我個人喜歡用紅色標註「專業技能」、藍色標「性格優勢」、綠色標「興趣專長」,這樣視覺上會更清楚。

最後就是設計呈現方式啦!可以用圓餅圖、雷達圖或簡單的條形圖來展示。推薦初學者先用PPT內建的圖表工具,選個清爽的配色,把剛剛整理出來的核心特質做成視覺化圖表。記得字體不要太小,重點特質可以用icon或粗體字強調,這樣在面試時拿出來超有說服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