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歷穴的治癒力
穴位定位:
身體前側,手臂外側,手肘上方一寸,靠近骨頭邊緣處。
生理結構:
周圍有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頭靜脈;深層有橈神經肌支和橈動脈通過。


功效特性:
促進肺氣運行,改善水腫;
緩解鼻血、耳鳴、耳聾、咽喉腫痛等症狀。
運用方式:
* 針灸:直刺半寸至一寸,產生痠脹感。
* 艾灸:燃燒艾條或艾炷五至十分鐘。
* 按摩:用指腹輕壓五分鐘,每日二次。
配穴療法:
* 肺氣虛弱:搭配太淵穴。
* 耳鳴、耳聾:搭配翳風穴和聽會穴。
* 水腫:搭配天樞穴和陽陵泉穴。
* 感冒、頭痛:搭配太淵穴。
* 水腫:搭配水分穴和陰陵泉穴。
* 耳鳴(實證):搭配陽溪穴、商陽穴、絡卻穴、腕骨穴、前谷穴。
注意事項:
寒證:温灸。
熱證:刺血瀉熱。
偏歷穴位置:詳解與臨牀應用
偏歷穴是針灸學中獨特的一類穴位,它們位於經脈循行路線之外,常常偏離經脈主線。在臨牀應用中,偏歷穴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與主穴配合使用,增強治療效果。
一、偏歷穴種類
偏歷穴根據其與經脈的關係可分為:
類型 | 特點 |
---|---|
交會穴 | 位於兩條經脈交會處 |
支脈穴 | 位於經脈的分支上 |
別絡穴 | 位於經脈的旁支上 |
二、偏歷穴位置
常用的偏歷穴位置如下表:
穴位 | 經脈 | 位置 |
---|---|---|
陽交 | 膽經 | 腓骨頭後緣上 8 寸 |
承山 | 膀胱經 | 小腿腓腸肌兩肌腱之間 |
申脈 | 腎經 | 距跟腱上 6 寸 |
昆崙 | 膀胱經 | 外踝後方凹陷中 |
足三里 | 胃經 | 小腿外側膝蓋下 3 寸 |
三、臨牀應用
偏歷穴在臨牀應用中具有以下作用:
1. 補虛
偏歷穴往往氣血旺盛,具有補虛的作用。例如,陽交穴可補氣養血,申脈穴可補腎氣。
2. 瀉實
偏歷穴也可洩瀉經氣,緩解實症。例如,承山穴可瀉膀胱經熱,昆崙穴可瀉足少陰經濕熱。
3. 活血化瘀
偏歷穴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例如,足三里穴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滯血瘀。
4. 調和氣血
偏歷穴可以調和氣血,改善經絡運行。例如,陽交穴可調和膽經和肝經氣血,申脈穴可調和腎經和膀胱經氣血。
四、注意事項
針刺偏歷穴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偏歷穴是針灸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具有獨特的臨牀作用。充分掌握偏歷穴的的位置和臨牀應用,對於提高針灸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