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炁】探索先天炁的奧秘:由先天一炁到修煉得道

生命能量與氣機轉化

前言

生命源自於氣,萬物生靈皆由氣而生,水乃萬物的母親。天地萬物皆先於人類存在,而人類則由水而生。生命之初,始於炁水化合物,經精卵結合而孕育,分裂生長,最終誕生為人。此種生長轉化,皆源自炁之孕育能力,而炁則來自母體之外的潛能,經由母體轉化為生命。老子曾言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初開,一切始於炁,後轉化為元氣,繼而生水,形成萬物之基。故而,生命之前,必有氣機的變化,猶如天氣轉化之前,患有風濕病者,可感受到體內氣機的流動,此即氣機對人體的影響。

先天炁 Play

氣之本質與元氣

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約七成以上由水組成,正所謂「人生於水者」。有如植物之萌芽生長,必含水分,如此方能使根部持續生長。不論人類或植物的繁衍,除了水之外,亦需藉由氣機轉化。若脱離了炁,人體便無法修復能量,亦無法瞭解能量的轉化來源。因此,若無先天炁之存在,縱使後天如何治療或調理,亦無法延長壽命。這先天炁須以正確的採煉方法,方能獲得。一般針灸或服藥等方式,僅能調和後天之氣,即中醫所稱之「調平陰陽」,僅為平衡人體內氣血,而非採炁、聚炁。先天真炁與後天元氣截然不同,世間許多人未能區分兩者差異,故而產生了名詞與文字上的混用及誤導,導致認知偏差。

先天炁

採炁、聚炁與人體功能

欲採炁、聚炁,須先明瞭人體的原動能為何?貯於何處?方能掘井開採。採煉出的真炁,需經人體加工,方能轉化為元氣,補充人體所需,猶如開採出的原油,經提煉處理後變成汽油,方能用於汽車一般。故此,練功時,須知曉炁氣轉化過程,方能正確開發人體潛能。生命的潛在原動能「炁」早存於古文化的記載中,因古人對天、地、人的深刻瞭解,故得以傳承。

氣機轉化與人類智慧

人體內的氣機,即真炁、元氣、五行氣等各種氣在體內的運行和轉化,猶如練功中形體和靈體兩個生命體相互轉化的過程。人體的形體和靈體皆有氣海,形體是氣海,靈體是炁海,俗稱「丹田」,形體和靈體的兩個氣海便是氣機轉化的樞紐。人體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三個部分。橫隔膜以上是上焦,橫隔膜以下,臍以上,包括肝、膽、脾、胃為中焦,臍以下為下焦。人體的精華和廢物皆由下焦儲藏和排放,也通過下焦而轉化,人體的消耗漏泄之所都在下焦。人在年輕時,小腹是平坦的,一旦步入中、老年,小腹開始突出,這是內臟氣機不足而造成的下垂,都始於下焦。為防止這種衰老現象,就必須維持氣機的充足,而維持氣機充足的關鍵,就在於採炁儲能,炁氣轉化。

識神、元神與靈感

人有「識神」和「元神」,分別存在於形體和靈體中,炁氣轉化需要識神和元神的溝通。人類智商的高低,也是由此二者決定。孔子曾説:「生而知之,學而知之」,講的就是元神和識神。元神所擁有的,是我們每個人天生的智慧,是「生而知之」;識神的知識,則來自於我們後天所積累的,是「學而知之」。每個人智慧的高低和領悟力的強弱,與元神有關。而後天受教育學的知識,則與識神有關。例如四歲小孩會彈鋼琴,我們稱之為神童,這就是與元神有關,又如有的人讀書,唸了了好幾遍也不會,有的人卻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這也是每個人元神智慧不同的關係。當我們練功時,元神和識神中間有一個「橋」,像一條電線,在識神閉合的時候,元神的靈感就出現。像很多女人有第六感,也就是所謂的靈感,這不是來自於想像,而是用感覺得到的。現代人所説的靈感與後天知識的積累完全不同,像科學家的發明,就是由靈感而起,才有新的創造發明。例如牛頓,那麼多人中,為什麼偏偏只有他能發現「地心引力」和「萬有引力」。又如有特異功能的人,諸如此類真可謂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如果關閉靈體,只靠形體的話,那麼知識的傳播和記憶能力就只是單一性的了。當我們接觸到什麼,就有什麼知識積累,不可能多一點點,所以能力不會多。

後天知識與靈感

很多人後天的知識不多,可是有另一部分的知識來源,這就是孔子所説的「生而知之」,宗教稱之為「靈感」。人的生命孕育和成長經歷了兩套生長規律。在母體內經由先天炁的轉化,造成細胞的裂變,而有頭、脊椎、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生長形成,這時靈體大於形體,屬於陽包陰的狀態,是先天的生長規律,有再生和修補的能力。等臍帶剪斷,有了思維、慾望後,原有的身軀器官只能增大,不能再造,此為陰包陽的狀態,在此狀態下,人就開始不斷地消耗而失去再生的能力。我們練功,就是要從後天返先天,回到陽包陰,也就是靈包形的狀態,才能有再生和修補的能力。陰包陽就是説你的身體包了你的靈體,你的靈體完全是處於被動的狀態,不能採炁,也不能聚炁。為使靈、形互化,練功時首重「入靜」,也就是大腦不想事情,關閉思維,,而後開啓識神通往元神的「橋」,才能啓動我們另一個生命系統的靈體,以靈為主,以形為輔,回到陽包陰、靈包形的狀況,也就是不欲、不慮、不思、不動的先天狀態。做到「心不動,氣自固;意不動,神自靈;身不動,精自固」;「不耗我神,不散我精,不耗我氣」,才能進行氣機轉化。我們一定要在靈包形的這種情況下,才能採炁、聚炁。

先天炁:生命之本與養生之源

先天炁,乃人生之根本,養生之至寶,自古以來為中醫養生學説之核心概念。

先天炁的本質

先天炁,又稱「元氣」、「先天元氣」,是人體誕生時從父母處所稟受的生命之炁,寄藏於腎中,後天則依賴飲食和呼吸而得以維持。先天炁具有温煦、滋養、生化等功能,是人體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的原動力。

先天炁的特性:

特性 描述
先天之炁 源自父母,與生俱來
藏於腎中 貯藏在腎臟,為生命的本源
温煦全身 調節體温,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化生萬物 參與人體各種物質的生成和代謝
維持生命 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

先天炁的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首重先天炁的培養和調養。

培養先天炁的方法:

  • 規律作息:早睡早起,順應自然節律,有助於先天炁的生長。
  • 適度運動:太極、瑜伽等舒緩的運動能促進炁的流通,增強先天炁。
  • 養腎護陽:腎為先天炁之根,養腎護陽能補養先天炁。
  • 平和心境:精神過度緊張或憂傷耗損先天炁,應保持心平氣和。

調養先天炁的方法:

  • 腹式呼吸:深長而緩慢的腹式呼吸能促進丹田炁海的形成,有利於先天炁的滋養。
  • 按摩穴位:按揉關元、氣海、神闕等穴位能激發先天炁,疏通經絡。
  • 温灸療法:艾灸特定穴位能温煦經絡,促進先天炁的運行。
  • 藥物滋補:使用中藥材如黃芪、黨參、枸杞子等,具有補氣固本的作用。

先天炁與疾病

先天炁不足或失調,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常見的先天炁不足症狀:

  • 疲乏無力、氣短懶言
  • 精神萎靡、面色蒼白
  • 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 腰膝痠軟、耳鳴健忘

先天炁失調的表現:

延伸閲讀…

先天一炁如何得?

先天一炁是什麼意思

  • 虛火上升、口舌生瘡
  • 夜間盜汗、心悸失眠
  • 月經不調、帶下過多
  • 便秘或腹瀉

小結

先天炁是生命之本,是養生的根本。通過培養和調養先天炁,我們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日常生活中,應重視養生保炁,遵循自然規律,讓先天炁生生不息,煥發生命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