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卦序】揭秘八卦卦序之謎:傳世八經卦與先天八卦的演變

八卦的奧秘

太極演兩儀,兩儀生八卦

八卦,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地理學、哲學思想的結晶,更是文學、武術、音樂等領域的靈感泉源。它源於河圖洛書,經歷太極、兩儀、四象,最終演化為八卦。

八卦的組成包括:天、地、水、火、雷、風、山、澤,又稱首八象。它們以不同的卦名呈現,分別為:乾、坤、坎、離、震、巽、艮、兑。

八卦卦序 Play

先天與後天八卦

傳統上認為,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相傳為伏羲所創,而後天八卦則由周文王提出。

八卦卦序

先天八卦由八卦圖構成,反映了世界未產生前的景象。其方位為: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兑東南,巽西南,艮西北。

後天八卦由八卦陣構成,反映了立體垂直空間和平面時間的概念。其方位為:震離兑坎(正東、南、西、北),餘下四卦位於四隅。

卦序之謎

八卦的卦序排列一直是研究者爭論的焦點。現行本《周易》的卦序可能是在戰國後期或漢代重新編排的。

清華簡《筮法》和《別卦》提供了另一種卦序排列,與帛書記載類似。這種卦序被認為是古法的六十四卦卦序排列,與《易之義》中的記載相符。

納甲之玄

京房創造的「納甲」法,將十天干納入易經六十四卦的爻中,賦予爻五行屬性。其卦序與《易之義》和《別卦》中記載的卦序一致。

八卦的應用

八卦不僅是天文學、地理學的基礎,也廣泛應用於占卜、醫學、軍事等領域。它藴藏著豐富的中國文化思想和哲學智慧,至今仍對現代生活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八卦卦序:理解易經的基礎

八卦卦序指的是易經中八個基本卦象的排列順序,包括乾、坤、震、巽、坎、離、艮、兑。這個順序在易經中扮演關鍵角色,提供瞭解萬物運作規律的架構。

八卦與易經

八卦起源於上古時期,傳説是伏羲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從而推演出的八個基本符號。這八個符號代表了天地萬物運行的基本元素,包括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易經是由八個八卦組成的複雜系統,這些八卦兩兩組合,形成六十四個不同的卦象。每一卦象都代表不同的自然現象或人生境遇,透過八卦卦序的排列,可以闡示萬物的變化規律。

八卦卦序的意義

八卦卦序的排列順序並非隨意,而是根據自然界的規律而定的。它反映了宇宙間陰陽消長的變化,以及天地萬物相互作用的關係。

八卦卦序為:

序號 卦象 名稱 象徵
1
2
3
4
5
6
7
8

乾坤為首

八卦卦序以乾坤為首,象徵著宇宙萬物的起源。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兩者相互作用,產生了萬物。

四序循環

八卦卦序中的四個方向性卦象(震、巽、坎、離)形成了一個循環,代表著季節的變化:震代表春天,巽代表夏天,坎代表秋天,離代表冬天。

結論

八卦卦序是易經的基礎,它提供了理解易經卦象的架構。透過八卦卦序的排列,我們可以洞悉宇宙間陰陽消長的規律,以及天地萬物相互作用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