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六爻爻位的陰陽之位 |六爻的位序排列 |陰陽奇偶 |【六爻怎麼看陰陽】

六爻卦是六个爻位构成,每个卦两个经卦组成。

每个經卦三个爻组成,因此一个卦总共有六个爻。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看待六爻爻数和爻位,以及如何辨别六爻中阴爻和阳爻。

让我们详细解析六爻中爻位关系!文章開始,我們談到了六爻概念。

六爻六個爻位組成,下往上數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

這六個爻位代表著爻數,並涉及著爻陰陽道。

若是考慮爻陰陽,陽爻九,陰爻六,例如乾卦中陽爻,因此爻數可以稱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再以既濟卦例,由下而上應稱初九、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六。

卦內外卦有卦位別,一個卦中,細分下來,有爻位,我們説爻位關係。

八卦是“天人合一”思想形象反映,每個卦有天位、地位、人位分。

經卦中,上爻代表天,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卦中,上面兩爻代表天,下面兩爻代表地,中間兩爻代表人。

天、地、人位稱為上、下、中位。

易經強調相應聲音和相求氣息,一卦中,初爻和四爻相應,二爻和五爻相應,三爻和上爻相應。

六合卦中,初四、二五、三上爻之间存在一种关联关系。

一卦中君位之位应,二爻位置对应。

这两个位置所代表信息形象呼应。

《經》經歷伏羲畫卦,只有卦象,概括徵天地萬物,後經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到孔子作十大翼論文發揮義理,變成我們今天看到周易64卦樣子。

卦爻辭中常有結語,描述吉凶、悔吝、無咎情況。

如果能了解其來源並掌握其規律,那麼學習易經會,並能熟悉自己做出判斷。

每一卦有自己卦象和爻象,陰爻和陽爻應,代表了道變化。

爻象学说,每个卦六个爻组成。

分析这些爻阴阳属性,可以三个方面入手。

,我们可以考虑每个爻本身阴阳性质。

这个例子中,这个爻是阳爻,代表着事物上下、前后、状态方面。

二是看各爻位置和陰陽屬性。

一卦例,有六個爻,如果第一、第三、第五個爻是陽位,那麼它們陽爻;如果是陰位,那麼它們陰爻。

地,第二、第四、第六個爻是陰位話,它們陰爻;如果是陽位,那麼它們陽爻。

如果爻位置是吉祥,那麼整個卦位置是吉祥。

另外,還可以上下爻之間陰陽關係來進一步解讀。

易經中每一卦不是靜止,每个爻辞不是死板吉吉、説。

每个爻辞具有阴爻和阳爻主导性,以及其他爻辞关系,这些关系传统易学中称为词。

天高地,天上,地下,阳气上升,阴气下沉,这是认识基本规律并应该遵守。

所以最下面一爻位置稱為「初」爻,上為「二」,然後是三、四、五,最上面稱「六」而是「上」。

陰爻在下面託着支撐陽爻,運用到人事上君王要得到羣眾支持,部屬要協助領導。

承分有三種情況:一、一個爻一個陽爻下面,下上陽承,如火水未濟卦,初陰爻二陽爻,簡稱初承二;三陰爻四陽爻,三承四;五陰爻上陽爻,五承上。

二、一個爻下,上面有多個陽爻,這一爻上面陽爻,稱為承。

如天風逅卦,初陰爻,對上面五個陽爻稱為承,即初承二、初承三、初承四、初承五、初承六。

改寫後內容:

三、另一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陽爻上方,下方有多個爻,這時這些爻可以稱為承。

例如山地剝卦,其中下方五個爻是爻,而上方一個爻是陽爻,這些爻承接並支持著上方陽爻,我們可以稱初承上、二承上、三承上、四承上、五承上。

根据上述讲述阴阳位置,我们可以判断吉凶,即阴阳相承吉;阴阳相承。

阴爻和阳爻,存在一种情况,即上面有多阳爻,这称为“乘”。

乘虚而入,乘人不备,乘阳刚,地上,天上,主次颠倒。

現代社會中,人們不要擔心受到妻子管制。

同時,六爻位置可以分為陰陽和奇偶,其中初、三和五爻視為奇數位置,而二、四和上爻是偶數位置。

奇數位置代表陽性,而偶數位置則代表陰性。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凡陽爻居陽位,凡陰爻居陰位,稱“當位”或“得位”、“得”;凡陽爻居陰位,陰爻居陽位,稱“位”或“失位”、“失正”。

《經》中,初爻四爻、二爻五爻、三爻上爻陰陽相應者,稱應爻。

位爻,象徵事物發展、變化遵循正道,符合規律;位爻象徵事物發展變化背逆正道,違反規律。

因此,情況下,位則吉,位。

但當位不是判斷吉凶標準,有時,位位間有轉化可能。

所以,爻辭中常有提醒位者守防,位者趨正求吉之語。

六爻所居位次,第二爻居下卦之中,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例稱“中”。

凡陽爻位於中間時,稱為「剛中」,而陰爻位於中間時,稱為「柔中」。

而陰爻位於第二位,陽爻位於第五位時,稱為「中正」。

這象徵著事物堅持中庸之道,以及相應行為。

陽爻位於中間,象徵著中正品德;而陰爻位於中間,象徵著中正品德。

情況下,即使爻位,但如果居二爻、五爻位即中位,吉利;若陰爻居於二位即中位陰位,陽爻居於五位即中位陽位,這《經》中象徵着美善。

初爻代表事物起始和潛藏,二爻代表事物嶄露和進取,三爻代表事物小成和慎行防兇,四爻代表事物進入高層和警懼審時,五爻代表事物處於盛況和戒盈,上爻代表事物發展和反轉。

有“二多譽”、“四多懼”説法。

《經·繫辭傳》:“二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二多譽,四多懼。

三五同功而異位,三多,五多功。

二爻陰位於下卦中,居中且位置正確,因此得到讚譽;四爻是陰位,但位於上卦下方,位置正確且居中,所以感到恐懼;三爻是陽位,位於下卦中,陽剛而處於中央位置,所以有很多機會;五爻是陽位,居於上卦中央,位置正確且居中,因此能夠取得很多成就。

這裡區分了六爻位置,每個位置有自己名稱,即稱為爻題。

爻題兩部分構成,一是六爻卦中位次名,即“初、二、三、四、五、上”爻;二是陽爻或陰爻即數名,陽爻稱“九”,陰爻稱“六”,兩者結合,即是爻題如“上六”、“九五”。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關於乾上坤泰卦六個爻,包括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和上六。

學習易經是基於因緣,所以開始時需要受到任何限制,因為你有時間進一步了解。

現在我們來談談「爻」意義。

注音:ㄧㄠˊ,簡單説「交」,交流、交通、溝通、,學習學是「爻」形成,因此「乾」卦『文言傳』説“六爻發揮旁通情”,説『經』是千古情書ㄧ點,祂歷了焚書坑儒與文化大革命後,能存留子孫我們。

這六個符號中有兩個陽符號,代表純陽兩個卦「A」和「B」。

下往上數,「A」卦順序是1、2、3、4、5、6,而數字「6」占卜中代表陰爻。

地,「B」卦順序是1、2、3、4、5、6,而數字「9」則代表陽爻。

每一卦爻方式运动,爻之间间隔不是等距。

虽然我们纸上看到是平面,但爻运动是立体,像螺旋形状一样。

有时候,爻爻之间存在着差距,像《庄子》中“鲲鱼变大鹏鸟”故事一样,整个过程是一种量子跃迁。

这可以作为我们进入每一个卦爻世界一个例子。

這六個爻分為「下卦」和「上卦」,每個卦有三個爻,可以表示主觀和客觀關係,總之,這些爻環境變化相關聯。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這三個爻下稱「、壯、、、壯、」,可以S曲線來表示開始、進行中和結束,源源不絕階段性。

觀念上有「既濟」和「未濟」概念,到了還是沒到,原點是起點,回首標誌!接下來,請看這張圖,圖中有六個爻,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

上面兩個爻稱為「天」位,中間兩個爻稱為「人」位,最下面兩個爻稱為「地」位。

這樣組合形成了「天、人、地」三才。

「人位」中間,象徵著「天命人代行」,我們身處於宇宙之中,上天希望透過我們雙手來履行使命。

若能深入理解《易经》中后两卦——《既济》和《未济》,你能够实现天地合一境界,无论面对何种任务能应对!只要在人間,「三爻」與「四爻」「人」位是修的,天道,人道,人處天地之間,是多,因此『經』要我們「恐懼修省」,要「慎獨」,看這次COVID-19病毒知道。

易卦「象」,大家所熟知八卦卦象,廣義來説包括了陰陽爻位。

易以道陰陽,陰陽可以説是基礎。

來説,陰陽必需藉由爻來表現,有爻無法看到陰陽,爻象存在。

「爻」讀作「搖」,不管是三畫卦是六畫卦,是爻組成。

每卦中有一個符號,代表著一個爻,每個爻有陰陽屬性,而位置則代表著陰陽程度。

這樣組合創造了各種吉凶禍福變化。

六爻代表著天、地和人三個元素,這可以稱為「三才」或「三材」。

昔者聖人作易,順性命理,是立天道曰陰與陽,道曰柔,立人道曰仁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分陰分陽,迭用,故易六位而成章。

三畫卦是陰陽三才道,上爻天,中爻人,下爻地。

天道有陰陽,地道,人道有仁義,因此三畫重之而成六爻。

六畫卦中初二象徵是地道,三四爻人道仁義,五上天道之陰陽。

揲蓍成卦過程中,每一卦是一爻一爻依「由下而上」(或內而外)順序推算出來,這是爻生成順序。

這些描述描繪了拔起茅草時根根情景,並引用了三個陽爻和三個陰爻象徵。

第一爻第六爻之所以取名「初」、「上」,是強調爻位上下意義。

時間概念可以分為起始和結束,因此第一爻稱為”初”。

空間概念是上面一爻位於頂部,最下面一爻位於底部,因此第六爻稱為”上”。

另外,上代表,下代表,因此上下之間有著尊卑區分。

另一個説一、六原因,六爻陰陽符是數字卦演變而來,其中陽爻數字卦「筮數」一,一演變過程中後來用來替代九。

陰爻「筮數」六。

九、六數字卦中一和六兩個筮數。

一既為陽符,六陰符,若初、上改以一、六,那麼爻位會代表陽和陰一和六兩個符號混淆。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爻位稱呼方式如下所述,請注意其下到上排列順序:《經》經文中有結構,每一卦包含七段文字:第一段是「卦辭」,接下來六段文字稱為「爻辭」,並爻位順序來編寫。

卦辭總結了一卦吉凶和脈絡。

爻辭記載六爻吉凶,以及卦義脈絡下時機、階段,或是位置諸多變化。

而彖辭和爻辭可合稱為「」,於《周禮》中説解釋卜兆「頌」:「卜掌三兆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其經兆體,百有二十,其頌千有二百。

「鄭注:『頌』是指三法體代表數字,只是它們名稱有所不同。

一百二十是每個體所代表十。

」賈公彥疏:「說兆,像《》中說卦,所以稱為佔兆書。

」彖是指與象有關事物,爻是指變化有關事物,吉凶是指失去或得到事物吉凶,悔吝是指缺陷,無咎是指善於補救錯誤。

「彖」這個詞有兩種解釋。

,它可以表示斷開、決斷或判斷意思。

《經》中,「彖辭」用來描述一個卦吉凶判斷。

其次,《經傳》解釋,「彖」可以表示質地或性質。

它用來討論事物陰陽屬性和特性。

省吾文字學觀點,彖解釋「解釋」,意味著理解。

《經》是一門關於「象」學問,符號來象徵著天文、地理、人文和義理系統,因此可以說「易者象,象者像」。

「彖」是一個中符號,於解釋吉凶、悔恨、得失和福祉概念。

彖象徵著這些理念呈現,因此可以說彖是象表達。

《經》十翼中,有《彖傳》和《象傳》彖辭進行解釋。

流傳《周易》讀本中,彖傳和象傳會緊接卦爻辭後。

而彖(卦辭)之下「彖曰」開頭者即為《彖傳》,「象曰」開頭者即為《象傳》。

於《象傳》有解釋卦辭(彖辭)者,有解釋爻辭者,因此分為大、。

解釋卦辭者稱《大象》,解釋爻辭者稱《象》。

「傳」中記載了這樣一種說法:「爻是世界運動效應,爻是變化言語。

」每個爻位蘊含著時間和空間信息,模仿著世界變化。

理解卦變化,是掌握人類行動關鍵。

爻辭開頭「初九」、「初六」、「九二」、「六二」…以及「上九」、「上六」格式命名。

初、二、三、四、五、上,表示爻位置。

九代表陽,六代表陰。

下面表格展示了屯卦例子,你可以下往上閱讀,了解卦辭和爻辭含義。

揲卦過程中,每個爻結果會得到六、七、八、九中一個數字。

六和九是代表阴和阳两个数字。

当六或九爻位发生改变时,我们称之为”变爻”。

卦象中,阴爻变为阳爻,或阳爻变为阴爻。

而七和八则代表着少阳和阴。

卦象中,阴阳保持不变。

占卜时,如果出现变爻,一个或两个爻位发生了改变(有一个或两个六或九),我们可以去找本卦中有六或有九爻辞。

若變爻多,如五個爻變,找變卦中有七或八爻。

因此,爻辭採用諸如「上九」、「初六」這樣格式設計是查找設計。

例如,你筮得七、九、七、七、七、七(下往上)這樣一卦時,畫成卦乾同人。

於只有一個9或6筮數,所以這時只要從乾卦中找到有「9」或「6」應爻,這個例子中第二爻,乾卦9.2:「見龍田,利見大人」。

是乾、坤兩卦。

卦爻辭之外,乾卦有「9」,坤卦多了「6」。

事实上,筮法占验上,爻辞才是论断吉凶主角。

卦辞主要是没有变爻,或是变爻过多时做占验。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解卦时,需要理会卦辞。

因為總體卦象是六爻發展一個框架脈絡,因此雖然解卦是爻辭主,但是卦辭重要性並亞於爻辭。

爻既然是藴藏變化吉凶機,那麼要如何爻來解讀吉凶?這個問題,答案複雜。

決定爻象吉凶法則理論不但,而且沒有單一理論或法則可以用以做為吉凶後判斷。

不過於八卦卦象,爻象邏輯是明析而有理可循。

爻處位置本身具有吉凶意義。

考慮其他因素後,六爻吉凶意義如下:

中庸:二五處於下卦和上卦中間,因此這兩爻稱為「中爻」。

中爻符合中庸德性,因此這兩爻是吉利。

易傳中有許多關於這兩爻稱呼。

陽處於二、五稱為「剛中」,意指陽性特質既具有中庸之德。

延伸閱讀…

爻數與爻位怎麼看?如何分辨六爻爻位的陰陽之位

爻位陰陽看吉凶不用硬背卦爻辭

如果九居五,六居二,並且中間爻位是陽爻,這種情況稱為「中正」(艮卦六五「艮其輔,中正」是唯一例外)。

稱為「剛中」和「中正」情況,是代表著象徵。

陽尊陰卑:尊者居上,卑者居下,這是六爻傳達概念。

然而,六爻之中,有另一個觀念決定著爻位吉凶,那陽尊陰卑。

陽為尊貴,應當居於上位,因此陽吉位是五,因為五是陽位中一個位置。

而吉位下方是二,因為二是陰位中位置。

五二,一崇高一,一一,一主宰一从属。

因此,五九(阳)代表着正道,象征着九五之位,而二则六则代表吉之兆。

我们观念分为三和四两个层面,四则代表阴位上卦,即主宰地,因此充满了恐惧和。

而三则代表阳位,但处于下卦之位,因此多了忧虑和困扰。

做人難:三四爻三才中「人」位,人居於頂天位置,但屬於兇位,反應了「做人」現實。

三爻多憂慮,因為位卑。

四爻多恐懼,因為位高,但不夠。

乾卦《彖傳》説:「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事物流轉,大明,六位成形,時間乘著六龍征服天空。

天道變幻,每個人命運,只有和諧統一,才能帶來吉祥。

一切事物起源,使得世界萬國和平。

」象指是「象徵」,這個符號用來隱喻概念或思想。

中,象徵著宇宙法則和人事道理,隱喻人類吉凶禍福。

 六爻中可取象者,應該只限於八卦(這是後世象數派於「象」定義),廣義「象」應該包含了爻象,有「位」象,六位所代表象徵意義。

其中,基本六爻所含時空訊息。

進一步,可時空引申出各種複雜多概念。

例如空間上來説,內近,外。

這個表格所列出是其他常用到象徵。

姚際隆編《卜筮全書》中有一個〈六爻諸佔定位〉表,列出了許多所代表象佔,有興趣者可自行閲讀。

六爻位置象徵意義是解卦時分析爻位變化基本資訊,但要注意是爻位「時間」與「空間」意義上。

時間空間是我們認識世界兩個關鍵維度,一切事物可空間時間維度來勾勒出。

時間和空間我們生活中扮演著角色。

時間,開始到結束,是我們生活中一個維度。

它給予了我們一個框架,使我們能夠安排和理解事件順序。

空間是相反,它有頭和尾,上下分。

這兩個維度意義不僅適用於時間和空間本身,還可以應用於其他領域。

只要我們理解時間和空間含義,我們可以這些概念應用到其他事務上。

這種象徵性意義時間和空間引申出來,可以幫助我們地理解世界。

進行任何應用時,考慮到事件本質上是屬於時間是空間,因為判斷錯誤,會使事情變得。

關於時空意義,可以參考本文前面關於「爻生成」部分。

爻位中奇數代表陽位,包括初、三和五。

而偶數代表陰位,包括二、四和上。

陽爻陽位,陰爻陰位,稱為「當位」。

當位表示陰陽符合其處位置時機,因此是吉利。

如果陽爻陰位,或陰爻陽位,視為「位」或「失位」。

這象徵著柔性表現不符合其處位置時機,因此吉利。

初、上兩個爻位是否陽位陰位,以及是否位問題,有爭論。

然而,於這個問題看法並不一致。

王弼他《周易例.辨位》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初和上是一卦开始和结束,因此不能阴阳来定义它们:“初上者,体终始,事先后,故位分,事,非可以阴阳定。

”尽管王弼这个观点受到了一些批评,但并不无道理。

改寫後內容如下:他提供了一些例子來支持這個觀點:如上述案例,有些情況下,位子改變會導致結果。

乾卦上九說:雖然有言辭,但沒有實際位子;需卦上六說:雖然有位子,但不具備相應能力。

六十四卦每卦有上下卦,上下兩卦之間,初四,二五,三上三組應位置兩爻,若是一陰一陽,謂應;反之,若是兩爻是陰,或是兩爻是陽,是不應。

,相應者吉,相應者。

解卦上相應可解釋為感情上男女是否情投意合,問事可理解為是否得到幫助,但「幫助」意思是指陽爻於陰爻,説,如果陰爻有得到陽爻相應,則代表有得到幫助。

這些例子顯示,「應」來解釋卦辭吉凶體例可以《彖傳》和《象傳》中看到。

然而,後世易學中,「相應」原理用來解釋各爻吉凶。

「乘承」理論指是鄰近兩爻之間關係,「乘」代表上爻駕馭下爻,而「承」則表示下爻承載上爻意思。

基於陽尊陰卑觀念,陰下陽上,陰承陽,陽乘陰,此為,吉。

反之,若是上陽下,陰乘陽,陽承陰,逆,。

不過十翼之中,陰陽是剛來稱呼。

《彖》傳中,「順」一詞用來表示上下爻位相應情況。

實際應用中,這種相應有時可以稱為「比應」或者比鄰相應。

解釋感情卦時候,我們可以情投意合卦象來理解比應含義,同時解卦可以考慮陽爻陰爻幫助。

然而,如果兩個爻或者兩個陽爻相鄰,這該如何解釋呢?這個象徵並沒有名稱,但可以使用「」概念來表達。

例如小畜九二中提到「」概念,泰初九中提到「否定」概念,以及初六中提到「拔取茅草,因為它們一起」描述。

這些描述描繪了拔起茅草時根根情景,並引用了三個陽爻和三個陰爻象徵。

延伸閱讀…

《易經》六爻的位序排列、陰陽奇偶、得正失正、爻辭爻象、爻變

易經- 各爻陰陽取值的潛變量方法

剝卦  六五「貫魚,宮人寵」,「貫」取五陰相連之象。

夫卦者,時;爻者,適時變者。

遠近終始,各存其會;闢險,趣時。

復,乾壯惡;明夷務闇,豐尚光大。

吉凶有時,不可犯;動靜,不可過。

犯時之忌,罪;失其所適,過。

依王弼意思,卦是「時間」,而爻是順應時間應變化。

簡單説「時機」問題:每卦藏有時機,時機做確事吉,反之。

明夷卦代表了時局,因此應該是,相反例子是豐卦,代表光明。

卦和復卦需要迅速行動,。

然而,乾卦和大壯卦需要思考後才能行動。

一是你卜到某卦時,必需採取相應對策趨吉避兇,如得夷卦  低調,韜光養晦,明哲保身。

豐卦  宜調,遯卦  離事。

二是爻層次上,因為卦藏時機,我們可以利用爻每一卦中處位置來判斷吉凶趨勢。

六位本身有一个吉凶架构:初,二多赞,三多,四多恐惧,五多功。

此外,承乘比应法则决定吉凶,王弼提出了这个法则,可以说是各种爻位例外原则。

该原则优先考虑一爻吉凶爻位法则影响力。

例如,遯卦是「離」吉,因此處卦外者,於吉,所以遯卦上九説「肥遯,無」。

易以中庸吉,極端,上爻代表是端,但遯卦六爻中吉者,因為陽爻中它逃得。

但相反,如泰卦,於「泰極否來」,因此泰卦上爻可大略判定轉為。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這是一個關於「趨時」時機判斷原則。

然而,於王弼提出這個原則,實際驗證結果顯示,儘管聽起來有道理,但要找到遯卦相符時機並。

這個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確定每個卦對應「時機」準則。

主爻提到是王弼〈彖〉一文中提出主張。

王弼觀點是,每一卦有一個主要爻,這個爻不僅影響其他五個爻變化,決定了該卦意義和六爻變化走向。

我們掌握了這個主要爻,能夠理解六爻變化以及整個卦意義。

其中一個原則是「治眾者寡」,意思是統治眾多事物原則。

改寫後內容如下:如果只有一個陽爻,那麼該陽爻是主爻。

如果只有一個爻,那麼該爻是主爻。

例如,剝卦主爻是上九爻,復卦主爻是初九爻,有卦主爻是六五爻,同人卦主爻是六二爻。

靜制動:王弼易經中,引入了老子無為思想。

老子推崇無為思想與儒家易學陽尊陰卑有著截然不同觀點。

這些哲學觀點我們討論,來談談靜制動。

中爻觀念中,儒家認為中爻代表中庸德性,而王弼解釋它一種無為而居靜態德性。

這個原則適用於三陽三陰或二陰四陽、四陰二陽,以及乾坤兩卦中情況。

乾卦例,九五尊位是理所主要爻辭,上卦中位,上位符合其應有地位。

而坤卦是六二主要爻辭,因為坤象屬於臣道,下行是吉利,所以它下卦中位,因此坤卦是主要爻辭。

但另一觀點可視六五主爻,因為不管怎麼説,五是君位。

總合以上法則,例如復卦  ,初九主爻,其卦義來於底下一陽歸來。

師卦  主爻九二,解卦上可以九二做帶領眾人,其餘爻羣眾。

卦   可下面陰爻視羣眾,九五主爻視眾人親大人。

剝卦  卦義是指卦氣發展上上六一陽爻即剝落。

姤卦  是 下面一陰遇五陽(姤遇)。

同人卦  可六二視為要九五天子結盟(同人為同盟)諸侯。

履卦六三行走於陽爻之上,夬卦則是一陽壓制五陽,五陽處決一陰。

觀卦是下方羣眾,九五羣眾仰望對象。

鼎卦中,九五主爻舉起鼎耳,掌握著關鍵權力地位。

如果有第三個主爻判斷原則,則以上兩個卦綜合判斷。

但以這三個原則,實務上是有很多卦決定主爻,因此我們王弼立論精神,可推理而自行加一條原則,反過,能夠決定一卦義者。

例如噬嗑卦  ,三陽三陰,決定何為主爻。

但九四噬嗑卦「口中咬物」卦義之所由來,因此取九四選擇。

需注意是,有些卦主爻並不明確,每個人可提出理由主張某爻才是主爻,但主爻不明確者,主爻存在意義。

主爻卦存在意義於能夠直接用來論斷卦義,可以用來解釋一些卦象。

李光地《周易折中》中提出了一個「雙主爻」理論,認為主爻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卦主爻,另一種是統治整個卦「主卦爻」。

成卦主爻指是一卦中起到主要作用爻位。

復卦例,成卦主爻是初九。

主卦主爻負責統治整個卦象,具備應德性特徵才能適合擔任這個角色。

因此,由五爻擔任主爻,如乾卦九五爻。

設這兩個主爻,那麼該卦只有一個主爻,設兩個主爻,那麼一卦會有兩個主爻。

所謂卦主者,有成卦主焉,有主卦主焉。

成卦主則卦由以成者,無論位之高下,德,若卦義因之而起,得卦主。

主卦主德善而得時得位者,故取於五位者多,而他爻間取焉。

其成卦主即為主卦主者,德之善而兼得時位者,其成卦主不得主卦主者,德時位參錯而者。

其説具於夫子《彖傳》,當逐卦觀。

若其卦成卦主即主卦主,是一主。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易學中,卦解釋方式有很多種。

其中一種是卦成爻和主爻來解釋。

如果卦有成爻和主爻,那麼這兩個爻卦主要解釋。

另一種解釋方式是卦成爻來解釋,同時考慮兩個爻意義。

有一種解釋方式是卦成爻來解釋,同時考慮兩個爻象徵意義。

我們可以這些解釋方式來觀察卦含義。

以上所述是易學中一些基本理論和解釋方式。

這裡另外列出一些相關理論供為參考。

因為這些理論之下有些是有爭議性,或者是應用普及,因此我們點到為止,有興趣者可自行去鑽研。

不管三畫卦或是六畫卦,以下方為內,上方外。

六畫卦有內、外卦分,內卦下,外卦上。

爻或卦之間關係可以「來」和「往」來表示。

卦或爻居於內部時,我們使用「來」;而當它們居於外部時,我們使用「往」。

例如,泰卦卦辭中,我們說「吉亨」,表示吉祥順利;而否卦中,我們說「來」,表示有一點吉利。

陽乾,類似於君子;而小指指是坤,類似於小人。

坤陰離去,乾陽回來,帶來了太平盛世和通泰道。

這稱為「泰」。

相反地,乾陽離去,坤陰歸來時,帶來了閉塞道,稱為「否」。

而「來」指著卦爻內外移動,「來」代表回到內部,「往」是離開或離去,表示爻或卦內部到外部轉變。

某某柔,是哪裡來?這種移動關係解釋源自《彖》傳,後來易經的註解中普遍使用。

這裡「往來」指是主要爻位移動。

因此,我們說某某柔,問它是哪裡來?它進化過程中產生了一些類似於「卦變」和「升降」說法,爻移動增加了一些原因。

卦變是一個完全概念,請不要混淆。

變卦是指筮法(我們通稱卜卦)結果會有一個原始卦象和一個變卦。

變卦指是,每個卦象有一個原始形式,然後變化規則產生變卦。

例如,所有一陽五卦是復卦變化而來,復卦是其原始形式。

師卦  復卦初九升到二位成為九二,六二因此下降成初六,後兩爻而得。

謙卦  復卦初九升到三位,而成,以此類推,剝卦  復卦初九升到上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