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親是哪六親】「六親不認」究竟是指哪六親?原來「五花八門」是這五花!

六親不認

六親,泛指血親姻親的親屬。其説法繁多,各具特點。

六種説法

明清時期,《易縣誌》將六親定義為:外祖父母、父母、姐妹、妻兄弟姐妹、繼母兄弟姐妹、女之子女。

六親是哪六親 Play

賈誼《新書·六術》:

父子、親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左傳》:

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亞。

六親是哪六親

《老子》:

父子、兄弟、夫婦。

《史記·管晏列傳》:

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

《漢書·賈誼傳》:

父、母、兄、弟、妻、子。

最贊同的説法

後世多贊同《漢書·賈誼傳》的説法,即認為六親最重要的是父、母、兄、弟、妻、子。

六親不認的表現

六親不認指不重天倫,不通人情,薄情寡義,冷酷無情,對親人不照顧。也泛指對誰都無情無義,不講情面。

事例

俗語探究

“人有三急”

既包括生理層面的“急”(尿急、便急、屎急),也包括心理層面的“急”(性急、心急)。

表格:六親的各種説法

編號 説法 親屬
1 《左傳》 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亞
2 《老子》 父子、兄弟、夫婦
3 《漢書》 父母、兄弟、妻和子
4 《易縣誌》 外祖父母、父母、姐妹、妻兄弟姐妹、繼母兄弟姐妹、女之子女
5 《新書·六術》 人有六親,六親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為昆弟;昆弟又有子……務於六,此之謂六親
6 《史記·管晏列傳》 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六親是哪六親

何謂六親?

六親,是指與自身有血緣關係或是婚姻關係的人,又細分為內親四親外親兩親

六親關係圖表

關係 稱謂
內親 父、母、子、女
外親 妻、夫

內親四親

1. 父

  • 生父、繼父、養父、外父

2. 母

  • 生母、繼母、養母、岳母

3. 子

  • 生子、繼子、養子、外甥

4. 女

  • 生女、繼女、養女、外姪女

外親兩親

1. 妻

  • 拜堂丈夫

六親的範圍與意義

  • 內親四親:包括直系尊親屬和直系卑親屬,為同宗同源的親屬,彼此有扶養、繼承的義務。
  • 外親兩親:指配偶,是因婚姻而形成的親屬關係,與內親四親不同,僅有扶養、繼承的權利,沒有義務。
  • 六親之間不僅有親緣關係,更應維繫倫常道德,相互扶持與照顧。

六親相關法律規定

  • 民法第 1139 條:直系血親卑親屬,應扶養直系血親尊親屬。
  • 民法第 1144 條:夫妻互負扶養之義務。
  • 遺產繼承法:內親四親有優先繼承遺產的權利,外親兩親無繼承權。

六親的現代意義

在現代社會,六親關係仍佔有重要地位,但隨著觀唸的轉變,其互動模式也有所不同:

  • 親屬關係多元化:繼承、收養、婚外情等因素,使得親屬關係更加複雜。
  • 扶養義務彈性化:傳統的家長制逐漸式微,扶養義務的負擔不一定只落在直系親屬身上。
  • 倫常道德重塑:社會價值觀的多元,使得六親之間的倫常道德也在不斷地調整與重塑。

總之,六親是與自身有血緣或婚姻關係的人,包括內親四親和外親兩親,彼此之間有扶養、繼承等法律關係,更具有相互照顧與扶持的倫常意義。在現代社會中,六親關係雖然有所變化,但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際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