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我發現,十八歲是很久之前事情了。
時間過得,轉眼間過了一半人生。
回想起當初北上時,我,相信著眼淚能夠改變一切。
如今,我是九零後一個社會人,每天早晨享受著清晨粥。
另外,干支紀年法是中國古代一種紀年方式,例如庚子年即指是2020年。
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開始干支正式於紀年。
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合起來,每60年一個週期。
3、年號紀年法(帝王紀年):我國古代最初是君王即位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4、民國紀年法:1912年中華民族成立後,定1912年民國年號。
從此有了民國紀年法5、生肖紀年法:十二生肖説起於東漢,漢前見記載。
於計算,我們曆法中月份分為大小月,其中有30天和29天兩種長度。
戰國時代天文占星家使用了一種叫做星歲紀年法方法來紀錄時間。
這種方法中,星代表歲星,木星,而歲指是太歲,古代占星家所想像出一種星體,稱為歲或太陰。
因此,他們使用了歲星紀年法和歲紀年法來計算年份。
1.公曆:西方社會紀念方法,稱陽曆。
(國外歷)通過陽曆,一年365.25天,每4年,這個0.25日乘以4年,會多出一天來。
所以規定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閏年2月多加一天,即29日。
每4年閏一年。
2.農曆:陽曆+曆,陰陽合曆(曆)。
月球繞地球轉一圈時間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天數地球繞太陽轉一圈時間相等,如中國漢歷、藏曆。
中國人説農曆、陽曆、曆,其農曆包含陽曆和曆,而曆並等同於農曆。
(中國歷)3.陽曆(黃道):陽曆,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圈時間一年,年月數和月日數可人規定,可以瞭解下二十四節氣,適合指導農事活動。
黃道吉日。
通過陽曆計算,一年共有365.25天。
彌補這多出來0.25天,每隔4年,我們會多加一天,這一天稱為閏年。
因此,閏年2月會增加一天,變成29天。
平年維持365天,沒有額外增加天數。
4.曆(朔望):曆或月亮歷,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時間一個月,只有年月數可以人規定;曆可以指明月亮盈虧,還可以預告潮汐大小。
通過曆法,我們知道月亮盈缺週期29.5天。
農曆是一種結合了陽曆和曆法的日曆系統。
一年共有12个月,阴历一年天数12 * 29.5 = 354天,阳历一年365天不相符,相差11天。
每3年,这11天乘以3等于33天,阴历每3年比阳历多了33天,两者匹配。
所以,每3年閏一個月,加一個月,那一年有13個月。
每5年呢?5*11=55天,故每5年有2年各閏一個月。
19年閏7年,19年*11天=209天,7年*30天=210天,19年後曆陽曆重合。
西曆是一種源自西方社會紀年方法,稱為公元、陽曆、西元或公曆紀年。
它起源於羅馬《儒曆》改革而成,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製定而成的一種曆法。
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批准頒行,耶穌出生之年作為公元紀年開始。
注:耶穌(公元前4年-公元30年)。
耶穌出生之前稱為:公元前或主前,耶穌出生後日期稱為:公元後或者主後,簡稱公元。
公元1年,公元元年对应是中国西汉朝,是西汉哪一年需要查证。
我國歷史上,公元1年,西漢末期原始元年,中國辛酉年(雞年),西漢漢平帝劉衎元始一年。
这一年,平帝登基,封王莽大司馬。
説起平帝,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王莽,歷史上穿越第一人,大家應該聽説過。
②清朝及古代紀年法是君主年號紀年標準。
比如乾隆十七年、貞觀元年。
到了民國時期,政府國際化,開始引入這種基督紀年法(公元紀年法),1949年9月27日才正式通過採用公元紀年。
2.公曆閏年(閏日):公元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每四年閏年,閏年2月會多一天2月29日,平年只有2月28日。
延伸閱讀…
如2016年閏年,2月有29日,2017年平年,2月只有28日,2020年閏年,有2月29日。
①普通閏年:怎麼計算呢?能4整除且不能100整除年份閏年,如2008年,2008/4=502,普通閏年。
如2006年,2006/4=501.5,平年。
②世紀閏年:年份末尾00,能400整除年份世紀閏年,如2000年,2000/400=5,世紀閏年。
如1700年,1700/400=4.25,不是世紀閏年。
③公曆是有閏月一説,只有農曆才有閏月,公曆閏年,2月多了29日,29日當天稱為閏日,但2月不能稱為閏月。
④恆星年:是某一顆恆星作為參照物,地球公轉角度360度,恆星年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週期,時365日6時9分10秒。
應用於天文,而曆法。
⑤迴歸年:叫太陽年,是春分點作為參照物,太陽直射點是南北迴歸線間來回移動,即太陽直射點地球北迴歸線(N23°26′)、赤道、南迴歸線(S23°26′)之間來回移動。
時365日5時48分46秒,迴歸年於曆法。
一個迴歸年即是(北半球例)春分(太陽直射赤道)開始,夏至(直射北迴歸線)、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迴歸線),再回到下一次春分,這期間所用時間,這裏陽公轉了359度多一點,所以所用時間要一點,時365日5時48分46秒。
一個公曆年有365天,而一個迴歸年則有365.2422天。
因此,每100年會相差24天,時間下來,日曆上季節可能會和實際季節不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引入了閏年概念,即每4年增加1天閏日。
這樣,每100年中百年年份會是閏年,但每400年會增加1天閏日。
這樣規則能夠使得日曆和際季節符合。
3.公曆大小月:公曆中,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屬月,有31天;四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屬月,有30天;而二月情況下為28天,如果遇到閏年話,會多加一天,29天。
農曆是一種結合了陽曆和曆法的日曆系統。
延伸閱讀…
它基本單位是一個月,這是月球繞地球一圈所需時間。
然而,確保一年長度地球繞太陽一圈所需時間相符,農曆系統引入了閏月概念。
這樣,每391年會增加144個閏月。
農曆計算方法出現南北朝時期劉宋時代,祖沖創立《大明曆》採用了這種方法。
19年7閏,每19年中,會有7個閏年存在,曆和陽曆每19年會重合一次日子。
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二個月:其説三年裏有一年有閏月,五年裏有二年有閏月。
故閏年會有13個月,閏年比平時會多出一個月,這個月閏月。
年份是12個月。
6.農曆閏月:每逢閏年會加一個閏月,加一個月時間。
如閏9月,那一年有2個9月。
古人有説法:19年7閏,19年有7年閏年。
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二個月,其説三年裏有一年有閏月,五年裏有二年有閏月。
通過二十四節氣,冬至開始,3年左右時間,在出現閏年那一年,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月份,“閏月”。
如果上個月農曆六月,這個閏月“閏六月”。
閏六月沒中氣。
陽曆月月則是而,上個月若大,這個月,上個月若小,這個月(4月有30天,那5月只有29天,如果是閏4月,4月有30天,閏4月只有29天)。
有些人生日是农历6月30日,但有时候农历6月只有29天,没有30号。
这种情况让中国人过生日变得有点麻烦,是闰月时候。
月亮週期是一種曆法中現象,它安排了月相變化。
一個月長度稱為朔望月,是29.5306日。
朔望月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月亮盈虧週期,其中每個月初一是朔日,而十五是望日。
這種週期是曆法中組成部分,是人們觀察天空和計算時間參考。
陽曆規定,月30天,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12月乘以29.5日=354天。
曆一年陽曆一年相差11天(365-354=11天)。
三年后增加33天(相当于一个月),因此每三年需要增加一个闰月阳历相符。
五年后增加55天,因此五年内需要增加两个闰月。
2020年是雙閏年,這意味著公曆2月有29天,而農曆則有13個月,總共有383.5天,或者說38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