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養條件】出養條件公開了!何謂出養?收出養服務中心解答

出養:愛與放手的接力賽

出養,是緣分終了,愛意綿延的抉擇。身為孩子的親生父母,出養意味著捨棄養育之責,將孩子交予他人撫育。然而,出養背後,不只是愛,還有無法承受的重擔和自我懷疑。

出養條件 Play

社工東昀陪伴出養家庭走過漫漫長路,見證了出養人內心的糾結與掙扎。「出養,對原生家庭而言,是永恆且難言的傷痛。」東昀説道。這樣的失落,不僅來自於與孩子的分離,更來自於社會眼光和自責。

出養條件

「當法官問出養人是否同意,要説出那句我同意並不容易。」東昀感嘆著。面對法庭的審視,出養人往往情緒激動,心中交織著出養的愧疚和對孩子的擔心。出養之後,出養人若選擇與孩子斷絕聯繫,社工的關懷追蹤也會就此終止。

「出養也和法律及性別社會文化息息相關。」東昀指出。民法規定,未成年人出養需取得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的同意。同時,若孩子為非婚生子女,出養的可能性更會增加,反映了社會對未婚懷孕的保守態度。

「生父常常是隱形的。」東昀觀察到,出養過程中,父親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焦點多集中在生母身上。而在收養議題中,養父母的年齡、親屬關係和婚姻狀況等,都與收養資格息息相關。

「我明白,出養並非易事。」東昀強調,當服務對象沒有出養意願,而是因經濟困頓無法撫養孩子,社工也會協助他們「留養」,提供社福資源和物資支持,陪伴他們度過照護階段。

「出養,是一個愛與放手的接力賽。」東昀説,每一個跑者都懷著不同的心境,悉心「養護」著孩子。無論是出養還是留養,社工皆扮演著支持和引導的角色,期盼孩子都能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關鍵要件 相關條文 説明
養父、養母須年滿 民法第1074條第1項 原則上大於養子女20歲以上,特定情形可放寬
親屬關係限制 民法第1075條 特定親屬關係者不得收養
生父母同意 民法第1076條 原則上需取得父母同意,特定情形可例外
夫妻共同收養 民法第1077條 除非夫妻一方單獨收養配偶子女
一方失蹤或無行為能力 民法第1079條 可由另一方單獨收養

出養條件

出養是指將自己的孩子交由他人撫養的行為,而法律對出養雙方都設定了出養條件。

出養人條件

出養人是指將自己孩子送出的人。依據各國法律規定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出養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 年滿一定年齡(例如18至20歲不等)
  • 具有行為能力
  • 無精神疾病或重度智障
  • 身體健康,足以照顧孩子
  • 經濟狀況穩定,能負擔孩子的基本生活開銷
  • 同意出養孩子,且無悔意

受出養人條件

受出養人是指願意領養孩子的人。除了與出養人相同的條件外,受出養人還必須符合以下額外條件:

延伸閲讀…

【社工馨語】出養不是放棄,而是放手

我今年17歲,沒有能力養小孩,可以把孩子出養嗎?

  • 年滿一定年齡(例如25至30歲不等)
  • 具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
  • 身心健康,能提供孩子適當的照顧
  • 居住環境安全、舒適,符合孩子的成長需求
  • 有撫養孩子的意願和能力
  • 經相關機構審核合格

出養條件表格

出養對象 出養條件 受限事項
出養人 年滿法定年齡、具行為能力、身體健康、經濟穩定、同意出養 未得法院裁定準許,不得撤回出養同意
受出養人 年滿法定年齡、身心健康、經濟穩定、有撫養意願、經機構審核 因不孝或虐待而曾被撤奪親權者,不得受出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