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具八家將武器】八家將的強勁陣容:刑具八家將武器大解析

| 特色 | 類型 |
|—|—|—|
| 動作陰柔,以『虎步』為基礎,丁字、外八字步伐跳陣。 | 八家將 |
| 動作陽剛,簡潔有利,以『鬼步』為基礎,踮著腳跟來回走動,以高低交叉步伐前進。 | 官將首 |

刑具八家將武器 Play

類型 特色 神格
八家將 司法類神明專屬部將,負責保護主神執行驅逐邪煞、緝拿惡鬼任務,地位相當於人間的警察。
官將首 有明顯的圖案,代表不同聖獸或特性,沒有燎牙、鬚毛。
陣勢 用途 特色
四門陣 用於緝捕犯人 甘柳謝範四將可各自將佈陣的四個角落控制住,再往中央集中,其意義即是「接近犯人且將之緝捕使之不能脱逃」
八卦陣 用於緝捕犯人 七星陣也是常見的陣形之一,用於主動的攻擊
七星陣 用於主動的攻擊 七星陣也是常見的陣形之一,用於主動的攻擊
敬酒包 職責 代稱
敬包酒 奉敬酒與包子、犒勞將爺的意思 在嘉義通常稱做「敬包酒」
不敢當 用來表示友好、謙遜之意 家將館之間的平行禮儀
將員 職責 特色
十二在營 地藏菩薩、城隍等職掌陰司神明的廟宇的開路先鋒,擔任主神的隨扈。 大爺、二爺或七爺、八爺
謝範將軍 負責捉拿與逮捕之神 負責捉拿陽間邪祟
甘柳二將 別稱「班頭」、「頭排」 因負責刑罰,又稱「撐刑」。
由來 傳説 特色
清代衙門體系 清代衙門以非正祀,禁絕此類信仰,又改稱為華光大帝等名,與馬天君信仰混合。 仿造清代衙門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而來
瘟神信仰 華南沿海先民每逢瘟疫流行,便祭祀瘟神,以求驅除瘟疫。 起源於瘟神信仰。
起源 傳説 特色
福州地區 19世紀美國傳教士盧公明所著之「中國人之的社會生活[6]」一書當中即有描述,在福州五帝信仰之遊神隊伍中,有一人挑着拷打的器具與一般公堂上展示威儀的刑具,如木枷、抽打嘴巴的皮帶等。 一般公認什家將起源自福州地方的五福大帝信仰。
五福大帝將領 福州與其近郊亦有稱作「八將爺」的遊神陣頭,極有可能是台灣什家將的源流所在。 傳説什家將原本為福州人信奉的瘟神、陰間司法神五福大帝的部屬。
起源 傳説 特色
五福大帝駕前將員 起源眾説紛紜,一般説法是起源於五福大帝駕前專責捉邪驅鬼的將軍。 八家將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陣頭之一,起源眾説紛紜,一般説法是起源於五福大帝駕前專責捉邪驅鬼的將軍。
台灣各地 後來,廟會中參與的信士,會裝扮成「家將」,以衞護主神,最終演變為一種台灣民間信仰活動。 後來,廟會中參與的信士,會裝扮成「家將」,以衞護主神,最終演變為一種台灣民間信仰活動。

刑具八家將武器:陰陽相融,驅邪鎮煞

刑具八家將武器,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八家將所使用的法器,流傳於閩南及客家地區。這些武器承載著道教符籙文化及民間藝陣的特色,具有驅邪鎮煞、保護信徒的象徵意義。

刑具八家將武器

武器名稱 象徵意義 使用方式
龍鳳雙劍 降妖伏魔、驅逐邪靈 對戰時攻擊敵方
通天棍 上通天庭、下壓百鬼 擊敗妖魔、震懾邪靈
風雷扇 祈求風調雨順、驅散瘟疫 扇動帶來祥和之氣
三尖兩刃刀 威信示現、指揮八將 開光點將、收伏邪魔
勾魂索 收攝亡魂、牽制鬼魅 勾魂魄、制伏邪靈
金瓜鎚 鎮壓百邪、擊退妖魔 擊破邪祟、建立法域
鐵鏈鞭 除魔縛鬼、鎮壓邪氣 纏繞煞氣、驅除穢物
鐵尺 維持秩序、示現公正 審判惡靈、規範善惡

刑具八家將武器的設計具備獨特巧思,以「陰」與「陽」兩極概念為基礎,相輔相成,發揮強大的驅邪力量:

  • 陰性武器:勾魂索、鐵鏈鞭、鐵尺,象徵掌控陰間、拘魂縛鬼、執行公義。
  • 陽性武器:龍鳳雙劍、通天棍、風雷扇、三尖兩刃刀、金瓜鎚,象徵獲得天界護佑、威震四方、斬妖除魔。

八家將武器的運用在陣頭表演中充分展現,藝師們透過熟練的武術技巧和陣法變化,將武器的靈動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發出陣陣法音,嚇阻妖魔鬼怪,為信徒帶來平安吉祥。

刑具八家將武器不僅具有宗教儀式意義,也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剋制邪惡、維護正義的信念。它們是台灣民間信仰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持續守護著信徒的平安和幸福。

延伸閲讀…

刑具爺- 優惠推薦- 2024年2月

所謂「八家將」基本的成員是指甘、柳、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