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劉封:悲情養子的忠義與謀反
在三國鼎立的烽火硝煙中,魏蜀吳三方豪傑湧現,劉封便是其中一位身世離奇的悲情將領。
劉封,原名寇封,出生於東漢荊州世家,是羅侯寇氏之子。年少時,他武藝過人,氣力非凡。其時,漢末亂世,天下豪傑逐鹿中原。左將軍劉備寄寓荊州,由於膝下無子,便將劉封收為養子,寄予厚望。


建安十六年,劉備入蜀,命諸葛亮、張飛等為先鋒,劉封亦隨軍入蜀。他驍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拜為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派宜都太守孟達北攻上庸,劉封從漢水西下,節制孟達所部。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儀相繼投降,劉封再升副軍將軍。
劉備自稱漢中王後,命關羽北伐,多次請求劉封、孟達發兵支援,卻被拒絕。關羽兵敗被殺,劉備對劉封、孟達心生不滿。
此時,孟達投降魏國,寫信勸降劉封,稱劉備已立劉禪為太子,非己出之子劉封已無前途。劉封不為所動,撕碎勸降書,表示絕不會背叛劉備。
然而,上庸守將在孟達的引誘下叛變,劉封不幸兵敗,逃回成都。劉備旋即派馬超圍攻劉封,劉封兵敗,自刎而亡。
劉封死後,劉備封其長子為羅侯。然而劉封一生忠義,卻落得悲慘結局,不勝令人嘆息。
人物 | 事件 | 關係 | 結局 |
---|---|---|---|
劉封 | 武藝過人,立下赫赫戰功 | 劉備養子 | 兵敗自刎 |
孟達 | 背叛劉備,投降魏國 | 與劉封不和 | 新城之亂中被斬殺 |
關羽 | 北伐被殺 | 請求劉封、孟達支援遭拒絕 | 兵敗身亡 |
劉備 | 收劉封為養子 | 立劉禪為太子 | 晚年對劉封心生不滿 |
馬超 | 奉命圍攻劉封 | 劉備麾下大將 | 擊敗劉封 |
申耽 | 上庸太守 | 投降劉封 | 背叛劉封 |
申儀 | 西城太守 | 投降劉封 | 背叛劉封 |
劉封與孟達:兄弟情、反目成仇的悲劇故事
劉封與孟達,這對曾在蜀漢政權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因他們的恩怨糾葛而被後世銘記。他們的一生經歷了兄弟情、反目成仇、悲慘結局等起起伏伏,留下了值得探究的歷史故事。
劉封與孟達的兄弟情誼
劉封是劉備義子,而孟達則是劉備部將。在蜀漢建國初期,兩人關係親密,常一同徵戰。劉封驍勇善戰,孟達足智多謀,兩人聯手屢建奇功,成為蜀漢的中流砥柱。
劉封與孟達結拜為兄弟,感情深厚。他們互相信任,並肩作戰。劉封曾多次幫助孟達化解危機,而孟達也曾力保劉封不受劉備猜忌。
反目成仇的導火線
然而,他們的兄弟情誼最終因政治利益而破裂。章武二年(222年),在夷陵之戰後,孟達率軍歸降曹魏。劉封得知後,大怒,上書劉備請求伐魏。劉備念及與孟達的情誼,不同意劉封的請求。
劉封不甘心,遂自行率兵追擊孟達。孟達得知劉封反叛,便遣兵迎戰。雙方交戰,孟達軍大敗劉封,劉封被部下所殺。
反目成仇的原因
劉封與孟達反目成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原因 | 分析 |
---|---|
政治利益 | 孟達降魏是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而劉封堅持伐魏是為了維護蜀漢的統治。兩人的利益衝突導致了矛盾的激化。 |
劉備的態度 | 劉備對孟達投降魏國的行為持寬容態度,而對劉封的自行出兵卻加以制止。這讓劉封感到不公,從而加深了對孟達的怨恨。 |
個人性格 | 劉封性格衝動,容易激動;孟達則老謀深算,善於把握時機。兩人性格的差異也為他們的決裂埋下了伏筆。 |
悲慘的結局
劉封與孟達反目成仇後,雙雙迎來了悲慘的結局。劉封被孟達所殺,孟達則在降魏後不久被魏將司馬懿所誅殺。
他們的悲劇故事不僅令人唏噓,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兄弟情誼雖可貴,但不可因政治利益而輕易破壞。衝動行事、不顧大局終將導致毀滅性的後果。
延伸閲讀…
劉備為何會狠心賜死「長子」劉封?諸葛亮一句話讓他含恨而終
孟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